音乐考研心得 | 出身农村,身怀梦想!学长考入西安音乐学院声歌系
王老师按:
行外人可能很难想象,艺术生有相当一部分比例来源于我国的农村。不为别的,就是想通过艺考挤上高考的独木桥。这部分学生往往都是高中才开始接触艺术,程度可想而知。即使考上大学,大多较为普通。不过,这里面也不乏佼佼者。利用大学平台四年的艰苦拼搏换来一纸名校研究生录取通知书,继续本来起步就较晚的艺术生涯。他们深知得来的学习机会太不容易,往往更努力,更早些成熟。
玉杰就是这类群体一个优秀的榜样。人就怕没有目标,出身可能让你短暂围困。一旦打开这个突破口,所迸发出来的力量是异于常人的。
其实到现在我的家人都很难想象,出身农村的我会考入中国高等艺术学府之一的西安音乐学院,因为在我们的亲友网络中是没有任何艺术类的资源,甚至在高等教育方面人脉都很稀缺,大学生也只有在我们同辈中的人出现,西方艺术这个词汇和我们的生活是及其遥远的,更别说将艺术作为自己一生的事业了。
说起来,我学音乐也是有很大的偶然性在里面。曾几何时心灵的躁动让我漠视中考,中考的失利也就随之而来。此时恰逢县艺术高中来招生,他们给我描绘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未来世界,当时没有多想就把这条路暗暗放在自己的心里,因为我觉得觉得这是我的机遇,所以在我几乎是在不知道中考成绩的情况下毅然填报了艺术高中,踏上了音乐的学习之旅。
都说性格决定命运,其实对于只经历1/4人生的我们来说,或许还配不得谈命运这个深厚的词汇,但将范围缩小到学业这个限定词的时候,这种性格因素就给了我很大的影响。因为与大学社交的脱节使我不得不一个人面对几乎所有事情,使得我我养成了相对来说更强的自学能力,其实这种能力对考研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我们考研人要面临的一个取舍问题。
对于考研人来说,暂时放弃一段时间的社交活动是必须的,以便全身心投入学业当中,因为考研是一个竞争的过程,因为比你优秀的人,他们的脚步从未放松过,那你还有什么资格放松呢?
说到考研规划我大概是从2018年的4月份开始有了明确的考研目标,并且开始准备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去除校课和一些杂事,初试的准备时间差不多也就也就200天多一点的样子。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其实平心而论,我是觉得我对时间的把握依然有很大的漏洞,这是对比自习室里边普通专业的同学对比出来的,因为普通专业有些同学的刻苦可能也是我们无法想象的,他们面临的考研竞争比我们大的多。
我旁边是一位学财会的女生,她每天早上7:00到,然后晚上11:00离开,中间留两个小时的吃饭和休息时间。这已经是超过12个小时的学习量,虽然我不知道她最终的考研结果怎么样,但我相信黄天不负有心人,上天也一定不会让她失望,所以受到这样的环境熏陶,对我来说也是受益匪浅。
所以我每天的学习时间计划是这样的:9:00到自习室,13:00吃中饭,如果在自习室休息的话大概是15:00开始下午学习,回宿舍休息的话大概是16:00开始学习,晚上大概22:00结束。这样的话我每天坐在自习室的时间大概是10个小时,你只有先坐得住,才能有学习的机会,我能在自习室坐上10个小时,那么有效的学习时间,减半的话也有5个小时,这样的话对很多人来说依然具有构优势,因为有时候真正的学习只有在自习室才能完成。
有时候我觉得我的考研历程就是一个大bug。因为我笔试除了音乐史之外全是自学,和声曲式也不例外(复试科目),这在我看来是符合我的逻辑的,但是与其他同学的对比,就是很大的反差,这一点我也不愿让学弟学妹们效仿,因为因人而异吧,不过我也还是要简单的说一下我学习的具体历程。
音乐史方面
我认为学音乐史,还是从对历史的兴趣中出发的。在大二西方音乐史考试时,我就通读过我们的音乐史教材,所以通读全书对我来说,算是家常便饭。当然我也报了直通车的音乐史课。但课是有限的,两个月课程就会结束,而音乐的历史是无限的,想成为优秀的考研人应该是超越了课程本身,使自己具有科目的研究能力,这也是研究生的使命,而想成为研究生,就要初步掌握这种能力。
我得到一本书喜欢进行全方位的阅读。就是想一劳永逸吧,其实我要承认我是个懒惰的人,我想着如果我能一次性的这一本书读完,那么我接下来的压力就很会减少许多,而且通过通读获得知识框架,再次阅读都能获得填充这些框架的能力。所以我对知识点的背诵,其实就是重复的阅读以加深记忆,而不是博闻强记式的背诵或者默写。有时候我也觉得自己是一个很奇怪的人,记忆的方式和别人可能完全不一样,但我认为我,我是对的,理解式的记忆,总要好过博闻强记。
虽然有直通车课程课和资料,考研前的两个月我还是收入了将近10本音乐史教材。田可文,杨九华,余志刚,杨荫浏,汪毓和这些大家的作品,阅读让我积累大量的音乐史料,而且对重点内容的不同侧重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可以这样说,直通车的两位老师只是授人以渔,但是我们应该把这个渔具放到大海里撒网,而不是守着小溪过活,所以大量的看书对史学这门学问是必不可少的。
然后大量的刷题对这种文科记忆类的科目也是极为重要的,直通车的小程序为我们方便且免费的服务,我们一定要好好利用,这种像游戏一样的训练方式能很好的锻炼我们审题和答题的能力,同时推荐购买购买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的音乐史题库,一共两本,包含有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名词解释,论述题,曲谱识别等我们音乐史考试中几乎遇到的所有题型,选择填空可以作为我们的训练,大题可以先不作,直接看答案,不是背答案,而是找出答案和问题的关系,也就是分析回答的思路,因为考试不会给你出相同的问题,所以你要学会问题的自我转化,找好脑回路。
其实还有一点关于押题,和我一块考西音的小伙伴他们喜欢押题,但其实我觉得押题与否全看自己,如果全部的考试重点我们都能大致掌握的话,就完全不用押题,以免打乱自己的思维,并且给我们造成更大的负担,但如果你对知识点的掌握不透彻的话,那这个时候还是有必要的,俗话说死马当活马医,但像贝多芬,莫扎特这样的考点太多,重点也太多,真到那个时候或许还要抓阄来决定押那个题,这个过程就有点搞笑,所以我们要尽量全面掌握知识点,以不变应万变方是正道。
大家不要觉得一本音乐史书很厚,怎么可能掌握完,其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而且我们也不需要掌握全部,从不同书找出同样的知识点进行对比,因为一本书或者一家之言难免会有遗漏。多读书这样能更全面的把控问题。不要怕记混,因为这正是检验记忆效果的时候,能做到收放自如才是对知识真正的掌握,而且阅读也是一种能力,有了大量的阅读经验,一目十行说不得,一目两三行还是没有问题的,这样速度就上来了,效率也就提升了。
和声曲式
说到和声曲式其实我是想说又好像没什么好说的,因为这个我没有跟咱们直通车这边学,也没有找任何老师做过考研辅导,基本就是自学,所以我这样并没有太多成型的经验可以分享。我就先列一下我自学的书目:上海音乐学院和声考研、黄虎威《和声学教程》习题解析、杨通八和声分析、李贞华曲式分析应用教程、贝多芬密码等等吧,不过这几本书对我的帮助是最大的,期间零散的配合教学视频学,成绩出来基本上达到了期望值,当然也也算不得高分,所以和声曲式这块有意愿报班的一定要报一个,这个自学难度太高,没有老师带着甚至很难入门。如果目标院校真的对这种题答题思路有做要求的话,找老师或者有经验的学长学姐取经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英语政治
专业课的学习情况复杂,不好一概而论,而英语政治作为公共课,往往成了拉分点,尤其是英语。其实早在大二为了考研我修了英语双学位,虽然现实情况是你可能很难完整的去修这个双学位课程,不过就算耳濡目染,也能潜移默化的提升自己的英语能力,不过这种方式其实我并不推荐给大家因为,没有兴趣的选修课程往往是累赘,当然对于那些对英语有兴趣的小伙伴来说,这是有很大的积极意义的。
对英语没有兴趣,就只能做好考研这一关。其实英语考试在中国变成了考试能力的测试,而不只是一种语言的测试,所以跟着有经验的老师走,才会得心应手,相对于实体课程,我更推荐像考虫这样的网课,上课时间自由一点,相对而言不会让我们在大型的课堂上产生那种枯燥感。
因为我也会零散的看一些网课,但不成体系,也导致了我的英语成绩并不怎么理想,这说明我考试能力的欠缺,因为我在自学过程中将学习的重心放在了基础知识积累上,所以对于这种考试能力的学习,我们一定要从逻辑出发,条理化的学习这种能力,而不是简单的记公式或者只是简单的积累素材,考研英语中,往往这种能力是大于基础知识的积累的,不过我们也不能太过偏颇,词汇语法作文的积累,也是我们在下边要独立要完成的,并且一定要达到一定的质量和数量才能奏效。
其实政治这门课是真的是没什么好说的,只要我们是属于政治正确的一方,就不会成为我们考研的难点所在。
最后再送给大家三个字,坚持坚持再坚持。所谓有志者事竟成,只要有毅力,铁杵亦能磨成针。所以衷心祝愿大家2020成功上岸,给自己交一份完美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