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现象学导论第一部分

关于康德对理性的看法,即“在研究关于绝对真理的具体知识以前,有必要先对认识自身加以了解”,他的这种想法是有理由的:一方面,我们有各种各样的认识方式,对认识本身的考察可以帮助我们选择更适宜的认识方式;另一方面,当我们不对认识的性质和界限加以了解,我们很可能得到错误的知识。
康德的想法一定会使认识和绝对之间存在界限,即我们不能认识物自体本身。如果认识是我们占有绝对本质的中介,那么真理传达到我们这里时形态必然发生改变。而康德认为可以通过对我们理性自身的认知来补救这一状况,即先通过理性去认识绝对,最后把属于理性的部分去掉,剩下的便是关于绝对的纯粹真理。黑格尔认为这种补救方法是无用的,因为按照这种方法,我们只能认识到理性对真理扭曲后的结果,将其去掉后空无一物。
Or,again,if the examination of cognition,which we represent as a medium,makes us acquainted with the law of its refraction,it is likewise useless to eliminate this refraction from the result.For cognition is not the refraction of the ray,but the ray itself by which the truth comes in contact with us;and if this be removed,the bare direction or the empty place would alone be indicated.
或者说,如果我们检查一下我们将其表象为一种媒介的认知,从而认识了这个媒介对表象的折射规律,于是将这种折射从结果中去除,这种去除同样是无用的。认知并非光线的折射,而是光线自身,通过光线自身真理与我们接触;而若是光线的折射被去除,向我们表现出来的就只有赤裸的方向与空虚的地点了。
康德对于直接开始工作并实际进行认识的科学有一种不信任,而黑格尔认为这会导致对不信任本身的不信任。康德用理性工具来衡量理性工具自身的界限,这是有问题的。康德还预设了很多东西,他假定认识是一种工具和媒介物,假定我们自身与这种认知有一种差别,假定认识与物自体相分离,而认识就其自身而言却是真实的——认识已在真理之外了,却具有真理性。
黑格尔认为“只有绝对是真的,或只有真理是绝对的”。而康德将绝对与真理做了一种区分,同时预设了“绝对”“认知”等词的意思。康德的思想在黑格尔看来是一种空的知识现象,当科学出现时,这种空的知识现象会自己消逝,而正在出现中的科学本身也是一种现象。科学不能断言另一种知识在它面前一文不值;也不能认为另一种知识本身有着较好的征兆。如果只作断言,那科学就是在宣称它的力量在于它的存在,而另一种的知识也在这样宣称。
Still less can science appeal to the better intimation supposedly present in the cognition that is not genuine, to the sign within it pointing towards science;because, for one thing, it would similarly be appealing again to a Being;but, for another thing, it would be appealing to itself in the mode in which it is present in the non-genuine cognition, that is, it would be appealing to an inferior mode of its Being and to its appearance rather than to how it is in and for itself.
科学并不能预设一种存在于不实的认知当中的更好的征兆,不能预设在这种认知当中存在一个指向科学自身迹象;因为一方面,它同样会预设一个存在;而另一方面,科学以它存在不实的认知之中的方式预设自身,即一种差的存在方式和现象,而不是以它自在自为的方式预设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