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国哲学史】孔子

2023-07-31 17:57 作者:卢敖喵  | 我要投稿


【先秦】孔子
一、仁论
1、来源:尚书:
予仁若考,能多材多艺,能事鬼神
      左传:恤民为德,正直为正,正曲为直,参和为仁
左传基础上仁进一步抽象和提升

2、本质:仁者,爱人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已。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民。

3、要求:为人由己,而由人乎哉;克己复礼曰仁

4、表现
 (1)
忠恕之道:子曰,仁者,忠恕之道也。
 (2)
义,正当性: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3)
礼,道德观念,行为准则和典章制度: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4)
理想人格:性相近,习相远。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二、礼论
1、背景:
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礼崩乐坏,君不君,父不父,臣不臣,子不子
孔子之道是人类社会的最高原则和法则,老子之道是生天地的本体。

2、解决:
正名: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
礼制: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格,自我检点)

3、要求: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4、仁礼论:
仁是内在的道德自觉,礼是仁的彰显和外化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三、天论
1、含义
自然之天:天何言哉?四时生焉,百物生哉,天何言哉?
精神之天:颜渊死,子曰,天丧予
天命时命(命):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

2、态度: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敬鬼神而远之。
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四、修养论
1、
中庸之道: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扣其两端而执其中。
2、道德修养的方法:求之于己,笃信好学,躬行实践。
3、表现:子绝四,毋必,毋意,毋固,毋我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五、评价
1、背景:春秋时期,天下无道,礼崩乐坏,私欲膨胀
2、特点:
 (1)品行,
人格典范,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2)奠定了
以仁爱为中心的人文主义精神价值系统,仁学,德治。
 (3)有教无类,
开平民教育之先河
 (4)
整理了古代典籍和文化。

3,孔子对后世的影响具有
两重性
 (1)思想方面,有站在贵族立场上
维护旧统治秩序的言论,也有为新兴阶层的发展鸣锣开道的言论。
 (2)深刻影响了
中国文化走向至今仍然是宝贵的财富,孔子之后,不同时期的学者从不同方面继承发展了孔子的哲学思想“内圣外王”,孟子与宋明诸儒发展了孔子的仁学,进一步扩大了心性之学,即内圣之学。荀子与董仲舒致力于礼学,发展外王之学。汉代儒学被尊为官方统治思想,孔子被越捧越高。思想往往被教条化和意识形态化,形象思想被封建统治阶级所利用。


【中国哲学史】孔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