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备考的过程,也是认识自己的过程—中国海洋大学笔译总分第2名上岸经验|2022翻硕(MTI

2022-11-11 15:05 作者:瑞译学苑-MTI及CATTI日语  | 我要投稿

——111



今天在我们群里,又有同学讨论日语专业的出路,表示感觉外语专业就业情况并不好。


说实话,日语专业目前并不是很景气,翻译行业也不是很景气。我之前在微博发过一篇文章——希望大家把考翻硕看做是提升学历的一个手段,而不是终身的职业规划(学别的专业也是一样,学法律的人也不是都从事法律工作)。


日语专业不是很景气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说学习者数量不断增多。虽说日语永远是小语种(或称“非通用语种”),但和就业岗位相比,人才数量取向饱和。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日本在科技、经济等方面,与我国相比已经没有太多的优势,乃至没有优势。


改革开放之初,日本在这些方面都领先于我们,加上那时日语人才极度匮乏,所以日语有过一段红利期。现在虽然日本仍在拿诺贝尔奖,也仍然是发达国家,但各个方面都在停滞乃至萎缩。


其实学翻译,未必一定要做翻译,大部分MTI毕业生也没有选择做翻译。但很多人还是将自己所学的外语,当做了工作语言或者是一门工具。只要人不是太懒,过上相对体面的生活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还有一点,备考本身也是一笔财富。


备考不单是比拼考试成绩,也在比拼自我管理能力、比拼学习能力,比拼心理素质。比如今天的作者小赵,她在备考学翻译期间,就总结出了很多经验与教训,归纳出了不少对策与方法,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方法论,对于“实践”也有了不少真情实感(按她自己的话说,备考的这大半年,也是不断认识自己的大半年)。


这种经历,今后也可以用在其他地方,如走上工作岗位后,往往需要学习一些新的技能,经常需要克服一些新的难题,如能善用“备考”这笔财富,必能起到不错的效果。


总之,有些东西是“势”,每个时代都有一个“大势”。逆势而为是很难的,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如何“顺势而为”或者说“借势而为”,而我们要“顺势”或者“借势”的话,良好的学习能力绝对是不可或缺的。有了它,也可以一通百通,触类旁通。


祝愿小赵今后能取得更多的成绩。


唯斯


个人情况


大家好,我是111。本科是某双非。大三下学期考了三笔与N1,三笔压线过,N1为142分。


今年考研情况如下:

初试分数:397,排名第一

复试分数:89.40,排名第二

最终成绩:84.40,排名第二

 

考海大是各种因素综合做的决定,考笔译是因为相较口译更喜欢笔译,并且自己也不太适合口译。去年海大口译线为355,笔译线为375,分数相差较大,而今年口笔译线均为382,涨幅较大。分低看似容易这种想法存在一定风险,希望大家在择校时提前做好心理预期,从多方面考虑决定学校。

 

初试经验

 

一、政治(65/100)


参考资料:

①徐涛强化班

②肖秀荣1000题、肖四、肖八

③腿姐技巧班、冲刺班、腿四、腿姐冲刺背诵手册

 

这科实在太差,只能说一下教训。


7月下旬开始跟徐涛老师的课程,但断断续续没有计划,直到10月才勉强看完。马原部分能坚持看完课做1000题,后面为了赶进度就没再做题了,因此1000题都没做完一遍。


10月之后一直听腿姐的技巧班、冲刺班,技巧班对我来说确实有用,但是没能大量刷题,仅把肖八选择做了两遍,希望大家还是重视做题,不是鼓励题海战术,而是以题带知识点。12月之后每天跟腿姐带背,同时看《冲刺背诵手册》复习基础知识。选择部分刷腿四肖四。大题部分背了肖八和腿姐冲刺班资料。


主要缺点一是没有掌握好基础知识点,选择练习不够。二是没有跟紧一个老师(海王不可取)。考试时,选择明显感觉到基础知识没记好,史纲和思修的两个考知识点的题目都是猜的答案。


但就整个过程来说,腿姐的技巧班值得推荐,以及不要轻视任何一科。

 

二、翻译硕士日语(79/100)


参考资料:

①N1红宝书、蓝宝书

②《日语综合教程》567册单词部分

③N1、专八真题(除去阅读)

④某语法刷题网站:日本語教材図書館http://www.n-lab.org/library/mondai/

⑤专四、专八真题作文及MTI各校考试作文

 

海大每年213都会变题型,今年题型及题目如下:

1.单词:汉字写假名、假名写汉字

2.语法:造句(共5个)

3.翻译:句子翻译、文章翻译

4.作文


是的,没有阅读(感谢!!!),今年发布的考纲没有出现阅读题型,希望大家及时关注考纲。

 

单词。首先,N1红宝书看过1遍,做完了附带习题。我真的不喜欢看着单词书去背,讨厌就不会用心,自然也记不住多少。如果大家暂时跟我情况一样,可以尝试用anki过一遍(N1单词卡包能直接搜到)。虽然到最后也没背完,但背过的基本能记住。其次,日语综合教程567册单词背了2遍。


这是我们用的教材,老师曾经讲重要单词时,教过这样一个方法:先找出单词最原始的意思,再根据动物、人、时间、空间或者其他要素去记衍生的意思,尽可能找到其中的联系。我觉得这个很适合记一词多义,尤其是动词,另外,找不到联系的我一般背例句来记。方法各种各样,适合自己的才是好的。最后是做N1、专八、catti综合部分时整理下来的单词。这类单词印象对我来说印象最深。单词是基础,希望大家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去记单词。


语法。海大今年的题型是语法造句。首先,N1蓝宝书看了2遍,每个语法都背了一个例句。


其次是N1、专八、catti综合部分的真题。最后是偶然发现的日语语法练习网站:日本語教材図書館,都是选择,提交之后马上出答案,没有解析。这一步是在背过1遍语法书之后做的,算是检验背书效果,不会的或做错的就再去翻语法书,巩固。优点:无限次重复做,没有复杂解析,凭感觉做题,没有负担,对我来说很减压。N1等真题我是做的纸质版,之前就已经写上答案跟解析,一片红基本不想翻开。但这个网站也有缺点 会出现重复题目,也有可能出现错误答案。


翻译是一篇日译中(应该是天声人语,关键词是“可燃冰”),一篇中译日(与特朗普相关)。

 

作文。主要用到了专四专八作文、各MTI学校作文题目。整理了几十篇,学习写作套路,积累一些常用的句子,之后就是每周背几篇。

 

今年还考了古典日语。根据汉语写古日语跟现代日语的翻译,分别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考纲没有提到这一点,下一年也不一定再考,但还是希望大家备考时有所准备。

 

三、日语翻译基础(133/150)


所用资料:

瑞译2021词“会”互译

《日语笔译》(马小兵老师)

《日汉翻译教程》(高宁老师)

CATTI二、三笔真题

翻译必携基础篇/1/2/4

瑞译MTI真题精讲精练

瑞译冲刺班

人民网、人民中国

青空文库部分作品

 

词汇互译

今年的题目包括:乌克兰、熟能生巧、切香肠战术、満喫する、ベテラン、目から鱗 等等。通过真题可以看出,海大会考普通的单词、国家名、热词、四字熟语、惯用语等,很难说有什么规律,还是要看平时的积累。

 

在备考过程中,我首先用到的是瑞译的词“会”互译。初期每天打卡,次日重复+新学。后期将大部分内容都放到anki里,每天花1h左右过一遍,中译日的时候会动手写一遍。其次是专用名词、惯用语。国家名整理下来反复背,难记的可以结合英语。这是一定可以拿到的分数,我觉得不该放弃。


惯用语部分用到了日本小学生惯用语pdf、日语综合教程567册所有惯用句与四字熟语,此外自己整理了身体与动物相关的惯用句。直到考试之前我也没全背完,但是尽可能发散思维找方法去记住背过的,就还可以。感谢考试前一天瑞友分享了去年冲刺班整理的惯用语资料,进场之前看了一遍,很幸运写出了本来不会的内容。最后是人民网日文版、人民中国、CRI的近三年热词,与词“会”互译班有重合,用来查漏补缺。

 

翻译

海大的题量不大,比较倾向于考文学翻译。今年,日译中第一篇与观光立国相关,第二篇是小说。中译日第一篇与青岛馆陶路街区改造相关,第二篇仍是小说,某网络小说节选。(唯斯老师的微博有真题回忆 关键词搜索:海洋

 

初期我是以马小兵老师的《日语笔译》入门,辅之三笔真题。每篇都认认真真翻译,积累一些表达。这段时间准备考试、上课,真正用在翻译上的时间并不多,但是做过的都尽量掌握了。


中期主要资料是翻译必携基础篇、翻译必携1以及瑞译MTI真题精讲精练。MTI真题课可能才是我的翻译启蒙,暑期学习比较放松,大概两天一篇。我水平很差,就硬着头皮一篇篇地翻。由于参考译文有两份,当时积累了很多表达。

 

后期开始跟冲刺班,每周两篇翻译,每篇都学到很多。周末的直播课会讲大量翻译表达,注重举一反三和实际运用,我也是在这一阶段才真正开始把积累的内容运用到自己的翻译之中。此外这一阶段练完了翻译必携2,翻译必携4部分内容;搜集七一讲话、建党百年讲话等时政相关内容、并大量练习文学翻译。进入12月,我就不再每天大量练习,而是以复盘冲刺班及真题精讲精练的翻译为主。这里想额外说一句,冲刺班里不仅学到了知识,每周的课都很有趣,可以说是我枯燥备考生活中的调味剂,最后一个月,不管是老师还是瑞友在群里的聊天,都极大缓解了我的焦虑,感谢~

 

从个人出发,有一些经验与教训。


第一,翻译要保持大量练习,且由于以考研为目的,可以分类(练习是一定的,是否分类因人而异)。我在备考过程中分为政经、文学、说明、议论,各自分配时间段练习,翻译表达尽可能分类整理。平时的翻译练习或做真题(没有参考译文时)遇到自己不确定的译文,既可以放到谷歌上看有没有这种用法,也可以去一些APP(如HiNative)上提问,会有人热心回答,还可以通过NINJAL查搭配是否常用。

 

第二,注重复盘。尽可能吃透练过的翻译,整理的翻译表达循环看,有意识地用在下一篇练习中。


第三,不要忽视日译中,日译中与中译日同样重要,我在10月才发现自己的中文表达非常不自然,这点希望大家吸取教训。

 

总之,在我看来,翻译练习最开始需要大量输入,才能输出。大量输入不是指题海战术,而是指学到并学会足够多的翻译表达。同时,翻译练习更注重质量,而非数量,做过的练习可以反复练。

 

四、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120/150)


所用资料:

《西方文化史》

《中国文化读本》叶朗、朱良志

《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刘军平)

《笠翁对韵》

52MTI最后的礼物

高中历史课本

小学、初中、高中必备古诗词+自己整理的古诗

ANKI记忆卡APP

纸条APP及自己整理的作文素材

从上一年学姐那里买到的资料

 

448是我除359外投入精力最多的一门,本身高中很喜欢语文,备考过程就像从一堆繁琐事情中喘了口气,心情比较轻松。我看了一些资料,但没能找出什么规律,就彻底放飞了,本着能记多少记多少的心态去学。考试中尤其是选择部分很多都是猜的,能考到这个分数有很大运气成分。接下来说一下我的备考过程,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点思路。

 

海大的题型分别为选择、填空、作文。(以下涉及到真题部分为本人回忆,不能保证完全准确,初试真题海大一般在9月份公布)

 

海大的选择共六个,今年的内容大致与以下内容相关,分别是宗教(基督教发展过程)、声音、阿富汗、流行病学、历史虚无主义、温室气体。从往年真题来看,内容大部分来自百度百科词条。在本题考查上,我认为知识与能力各占一半,既会考与这个词相关的基础知识,也会涉及词语搭配等,如果语文功底够好,可能较为轻松。准备这部分时,与日译中的练习可以互相提高。

 

选择部分,我将自己有的汉语百科资料基本都看了一遍。《西方文化史》及其他西方文化部分重点看古希腊至思想启蒙阶段。


时政热词可以通过各大公众号、微博、百度百科及个人日常积累来整理,由于海大不考名词解释而是选择,我自己就没有花时间去背,多读多看培养语感。从往年真题及各位学长学姐的经验看,希望大家能注意年度重要会议、国际或地区组织等,但今年没考,所以大家自己衡量一下。

 

填空部分,涉及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与古诗。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一般会考数字与对联。今年对联考了“邺下狂生,羯鼓三挝羞棉袄;江州司马,琵琶一曲湿青衫”一句。出自《笠翁对韵》,看似考对联,实际是考对联中的知识,即便没有看过这本书,也不影响做题。


我是备考后期做真题时从题目中看到这本书的,书中的对联附带各种注释,极大地丰富了我在中国古代文化部分的知识。这本书我前前后后看了3、4遍,各个部分的最后一句希望大家重点看一看,尤其注重人物典故。


古诗部分依然考了毛爷爷的诗,其他的也比较常规,不会很偏。我自己整理了一大部分,并通过ANKI记忆卡APP来背,搜古诗词就会有很多整理好的免费卡牌。


之所以用到高中历史课本,是因为2021年的填空考了改革,而高中历史选修恰好是改革史。

 

作文部分,海大不考应用文,只考大作文。今年的主题为“改变”,材料与朗读者节目相关。备考中主要是自己积累作文素材、浏览纸条APP,冲刺班的每周一次的大作文练习也很有帮助。

 

复试经验

 

所用资料:

瑞译视译听译班

瑞译复试班C套餐

MTI及日语考试公众号的天声人语

天声人语集萃

专四专八作文

初试部分资料

 

我本来以为初试没希望了,假期甚至已经准备找工作,所以一直等到初试成绩公布后才开始慌忙准备复试。复试流程为自我介绍、视译、口头作文、问答。

 

自我介绍部分找了学校老师修改。问答部分主要根据自我介绍整理了几十个问题。这里推荐大家去看唯斯老师在公众号上写的内容。

如何准备复试面试①|2022考研复试

如何准备复试面试②(含共通问题5组/10个)

 

视译与口头作文部分主要与小伙伴一起练习。视译部分首先是视译听译班,各方面素材都有,也有上麦练习的机会,虽然我没上过,但是从一次次的课上可以听出经常上麦的同学的进步。


出成绩后,听说海大笔译考文学翻译的可能性较大,视译材料选择了天声人语,一开始翻得很烂,后来就以能翻出主要意思为目标。每次练习都录音,随后复盘。起初我遇到不会的地方,会直接沉默,后来通过练习改善了很多,在小伙伴的鼓励下勇敢直译。虽然说的乱七八糟,但总归是保证了流畅度。口头作文也是,一定要张口练,思考时想好作文结构,有头有尾,保证流畅,避免长时间空白。

 

最后约了一次模拟面试,表现很差,尤其是问答中发现了很多问题,还好及时发现问题进行了补救,感谢瑞译各位老师!

 

还想说一点,我的复试顺序是倒数第二,当时有点担心,但是迅速调整了心态。轮到我时已经是下午了。不可否认老师会疲惫,整个过程节奏很快,我水平不高,口语也不怎么样,所以最终成绩有点出乎意料。


现在想来,那时虽然紧张,但整体比较流畅,没有出现一些大的错误。从这个结果看,可以说复试顺序对成绩影响不大。所以大家在复试时一定保证流畅,不要因为一些与个人能力无关的因素影响心态。


写在最后


翻译是一定要坚持练的,我没能找到翻译的捷径,好的表达、流畅的语句都是来自真真正正做过的翻译。


不要做无用功,不要内耗,及时从负面情绪中抽离出来,这都是我踩过的雷,前车之鉴。


考研这大半年,静下心来练翻译这大半年,也是不断认识自己的大半年。明确了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之后,每天的学习看似是之前的重复,但是心境已大不同以往。无论是否考上,都是珍贵的经历,所以不要把考研的日子过得跟苦行僧一样,尽可能让自己快乐学习。


最后感谢一路上帮助过我的老师与前辈,陪我练习的小伙伴,以及从高中到大学一直相互鼓励、一起成长的好朋友,我们还有大把时间和机会,一直向上就是了。希望所有人未来一路好运,一切顺利!


END


备考的过程,也是认识自己的过程—中国海洋大学笔译总分第2名上岸经验|2022翻硕(MTI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