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高考志愿具体怎么填,高考怎样填好志愿?
2022年高考落下帷幕,对于考生和家长来说,最关注莫过于考分查询和志愿填报了。
今年的高考志愿具体怎么填,高考怎样填好志愿?
当考生知道自己高考成绩后便开始准备高考志愿填报。很多家庭因为高考志愿而开始忙乱起来。忙属于正常现象,乱就有点不正常了。乱是有原因的,主要是因为很多家长没有上过大学,对于大学和专业了解太少。考生忙乱和迷茫主要是分数不太理想,不知道咋样选择专业和大学。那么下面我们针对考生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考生需要真正了解平行志愿。
平行志愿是指高考志愿的一种新的投档录取模式,即一个志愿中包含若干所平行的院校。是指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可在指定的批次同时填报若干个平行院校志愿。录取时,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投档,对同一科类分数线上未被录取的考生按总分从高到低排序进行一次性投档,即所有考生排一个队列,高分者优先投档。每个考生投档时,根据考生所填报的院校顺序,投档到排序在前且有计划余额的院校。
了解完平行志愿再来了解下平行志愿投档规则
1、分数优先
由于高考采用分数值统计排名,故而分数的高低基本决定了考生的最终选择。分数优先,是指每批次每一阶段院校录取时,高考总分高的考生会优先录取。
举例:A考生600分,填报:第一志愿北京大学、第二志愿清华大学。B考生598分,填报:第一志愿清华大学、第二志愿北京大学。那么A考生如果第一志愿分数未达到,但达到第二志愿清华大学。在同样情况下,B考生虽然是第一志愿是清华大学,但依然会让A考生优先录取,因为A考生分数高于B考生。
2、遵循志愿
每个考生都会有填写院校顺序,计算机投档,会按照考生填报顺序录取。
说明:由于是顺序投档,所以第一志愿尤为重要,考生要把分数最高,最想上的尽量填在第一志愿,避免错失自己的最爱。
3、一次投档,不再补档
一般院校投档会有模拟投档,考生模拟投档后,就会正式投档,投档后不再补充,只会出现学校没录满,进行征集志愿。
说明:考生要确认志愿投档,不要错过志愿投档,防止错失机会。
平行志愿填报技巧
技巧1:交叉突破。文科考生报考理工科院校的文科专业,理科考生报考文史类院校的理科专业。报考的人数相对较少,使考生可以较低的分数被录取。
技巧2:充分注意文理兼招的专业,某些文理兼招的专业易为一些竞争力不强的考生所突破,像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教育学、法学等学科门类下边的绝大多数专业都能实行文理兼报。
技巧3:院校分差,梯度主要是由排序在第一的院校
A志愿所制约,如果A志愿是冲高的院校或专业,其排序在后的志愿之间梯度可适当大一些。如果A志愿是力保的理想院校或专业,其余各院校或专业之间的梯度就要小一些。
填志愿选学校的方法
1、评定学校水平
大部分考生和家长只看校友会和软科等大学排行榜,其次这种做法很不科学。大学排行榜只能综合评价学校整体水平,有的甚至包含校园建筑等条件。评价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可以看准这几个标准:1.学校有没有博士点,多少个博士点,你选报的专业有没有博士点;2.有没有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品牌专业等国家级平台;3.教育部学科评估分数是多少。
2、选择学校所在城市
一线城市或者东部沿海城市和二三线城市的优劣势很明显,孩子在一线城市学习生活,都会比较便利,资源相对较多,见识也会相对广泛。其实本科阶段实习和兼职带来的收获也很多,在经济更发达的城市这些工作机会也多。
充分了解学校的硬件和软件条件。这中间包括学校图书馆怎么样,宿舍条件怎么样,有没有空调暖气,学习氛围如何,师资力量如何,男女比例什么样。这些都作为参考条件列入选择范围。
为什么考生家长要花钱填报志愿。
俗话说“三分考,七分报”,家长及考生对于志愿填报的焦虑也催生了相关服务市场的热度,作为非专业人士的考生和家长,大部分在高考前是没有去详细了解志愿填报和高招规则的,也没有掌握所需的相关信息和数据。要把与志愿填报相关的规则、信息及趋势完全掌握的,一般人在短时间内是几乎做不到的,志愿填报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的志愿填报老师有多年填报经验,了解各个高校招生情况,除了学习很多政策文件、专业书籍及向同行学习经验外,还长期关注各行业发展动向及社会发展趋势,以及经历相当数量考生录取全过程的案例,才能对每一个志愿的填报和录取有所把握。
高考志愿的选择本质上是城市、学校、专业这三者的均衡抉择(高学费也即将加入这个“问题阵营”),如何做到三者有机协调,如何“抓大放小”,这也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这需要相当专业的水平及丰富的阅历才能完成
对大部分家长而言,填报志愿都属于大姑娘上轿——头一次。志愿填报所需信息涉及招生计划目录、高校招生章程、各学校及专业的优劣势、各专业的未来发展趋势、近几年各学校的投档及专业录取分数、志愿填报和录取规则、高招录取和志愿投档流程、平行志愿和单志愿的概念等海量信息。就像很多家长曾与问道君说起:“拿到志愿填报的书一看,都不知道从哪下手,看了一天的书头就晕了,越看越糊涂”。作为家长,一般都有自己的专职工作,加上家庭琐事,平时鲜有精力专注到志愿填报的学习上,所以我们认为,在有专职人员可帮你填报志愿的情况下,自己亲自动手去填报志愿不是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