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你一个问题:为什么牛肉比猪肉贵?
同样都是肉,为什么价格上牛肉>猪肉>鸡肉呢?
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常识,但是大家思考过为什么吗?
最直接的答案:“料肉比”不一样!
什么是“料肉比”呢?
同样长一斤肉,所需要的饲料的量;量越大,肉越贵。
其他的原因,如出栏率、营养价值等,不是我们今天要谈的内容。
如果“料肉比”放在股市中呢?我们看看高手是怎么做的!
巴菲特炒股60年,始终保持每年阅读3000份以上的年报,也就是每天10份左右,成就了价值投资之巅;
当年A股私募一哥,每天研究股市的时间超过16小时,据说除了炒股几乎没有个人生活;
《战胜华尔街》作者彼得·林奇,每年要访问200家以上的公司,阅读700份年报,行程达15万公里。
也就是说,所有这些取得辉煌成功的人,他们的输入强度,都是远高于普通人的。所以他们的“肉价”就比我们贵。
同样的:
一个每天付出2个小时在股市的人,跟一个每天付出16个小时在股市的人,他们的收益肯定也会有相当大的差距。
一个每天花2个小时在学习上的学生,跟每天全力以赴学习的学生,他们的成绩肯定也是天差地别的。
那怎么用好“料肉比”这个词呢?
以前,我对努力一词的理解很宽泛,但是现在理解了“料肉比”之后,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新的一年里,可以更加直观地使用“料肉比”给自己的炒股生涯添砖加瓦,让自己的输出更上一层楼。
比如,每天读10份以上的财报、研报,深度了解5家以上公司,争取早日将A股的公司搞得明明白白。(仅限于自己要了解的板块,4600只搞不赢。)
当然了,如果你的“料肉比”已经足够高,但是你的“肉价”还是不够贵,那就要考虑你的“料”是不是足够优质了。
只有输入足够优质的“料”,才能够产出高质量的“肉”。
2022年,立一个Flag,希望每一位“料肉比”高的朋友,收益翻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