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洛阳游的第十五篇 隋唐国家粮仓 隋唐大运河
索易带你刨根问鼎,聊聊洛阳那些事。每天行走在数千年历史的河洛大地,不经意间,一块砖,一片瓦,一棵树,一座桥,或者一条街道,都是一段历史,一个优美的故事。为此,我用文字和照片留住每一个瞬间。深度游洛阳之系列照片、视频和文字,均为本人原创。欢迎浏览、提供线索并提出建议!深度洛阳游的第十五篇 隋唐国家粮仓 隋唐大运河 。



公元605年隋炀帝为了“游幸”江都(扬州),下令开凿以洛阳为中心的隋朝大运河。当时共用五百余万民工,费时六年后,大运河全线贯通,全长两千七百余公里。大运河开通之后,隋炀帝曾“游幸”江都(扬州)。开凿大运河,加重了人民负担,间接地屠杀人民。隋朝大运河开通后,沟通了中国大地的东西南北,把几大自然水系(长江、淮河、黄河、海河、钱塘江)变成一个大水系,全国各地的粮食集中于洛阳的粮仓。洛阳成了名副其实的天下中心。
回洛仓始建于隋大业年间,是隋炀帝在洛阳周边设置的“国家粮仓”,回洛仓内各个仓窖的大小基本一致,窖口内径10米,外径17米,深10米,规模巨大。每个仓窖储存的粮食在50万斤左右,整个仓城的储粮总数可达3.55亿斤 。含嘉仓遗址为长方形,南北长700余米,东西宽600余米,共有圆缸形的地下仓窖400多座。2014年,包括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运河的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洛阳有两个遗产点,一个是回洛仓遗址,另一个就是含嘉仓160号仓窖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