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经方应用:小柴胡汤的方证应用

2023-07-31 10:41 作者:野体文神  | 我要投稿

少阳病包括以下两种类型:

一.邪犯少阳,胆胃不和证

表现: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腹中急痛,脉弦细(前面几个小柴胡视频出现过很多次这段话了,望谨记)

证候依据: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此为小柴胡汤证的四大主证。

第97条: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藏府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

第100条: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

第266条: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

97、100说明腹痛应为胆胃不和的主证;脉弦细为少阳主脉,第100、266条有提及,均是弦细的类似脉。

二.邪犯少阳,三焦不畅证

表现:胸胁满或胁下硬满,或兼不大便而呕,小便难,舌苔白,或兼发潮热,大便溏而不爽,小便自利。

证候依据:第98、229、230归纳而成。

第98条: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与柴胡汤,后必下重。本渴饮水而呕者,柴胡汤不中与也,食谷者哕。

第229条: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与小柴胡汤。

第230条: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胎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

胸胁满为必备证,反映上焦不通,气机郁滞;有的证反映了中、下二焦失调,二便异常的两种不同临床表现:

一是胃气上逆出现不大便而呕,小便难,舌苔白是与阳明腑实证的鉴别要点;

二是三焦不畅,气机郁滞,脾运化功能失常,出现虽发潮热,但大便溏而不爽,小便自可。

三.正虚邪结证

1.热入血室证

临床特征:寒热如疟,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近一周内有感冒病史。

证候依据:

第144条: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2.产妇郁冒证

临床特征:产后昏冒,大便硬,呕不能食,头汗出,脉微弱。

证候依据:

金匮要略:产妇郁冒,其脉微弱,不能食,大便反坚,但头汗出,所以然者,血虚而厥,厥而必冒。冒家欲解,必大汗出。以血虚了厥,孤阳上出,故头汗出。所以产妇喜汗出者,亡阴血虚,阳气独盛,敢当汗出,阴阳乃复。大便坚,呕不能食,小柴胡汤主之。

产后失血,肠道失于濡润,大便秘结,浊气不降,清气不升,而致郁冒、呕不能食等诸症起,用小柴胡汤扶正祛邪,升清降浊,调畅三焦。

3.阳微结证

临床特征: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沉细而紧。

证候依据:

第148条: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

病机与产妇郁冒相似,属于正虚邪阻、三焦不畅,小柴胡汤就是为了调畅三焦,服药后可汗解,也可得屎而解。

4.肝胆郁结证

临床表现:黄疸,腹痛,呕吐,小便不利,大便不爽,脉迟浮弱。

证候依据:伤寒、金匮均有记载用小柴胡汤治疗黄疸。

上述证候均为肝胆疏泄不利、三焦不畅的综合反映,脉迟浮弱,是脾气已虚的表现,可据此与湿热黄疸加以区别。


上述证候类型的归纳,只是侧重点不同,其病机是相互联系的,例如热入血室,从正邪相争的角度看是正虚邪结,从病位角度看是邪犯少阳;产后郁冒,其证候表现又与三焦不畅有关,因为其病机实质相同故都可用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的主要适应证可以归纳为:

1.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

2.脉浮细、嗜卧而胸满胁痛者;

3.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

4.妇人热入血室,经水适断,寒热如疟状者;

5.阳明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

6.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百苔者;

7.呕而发热者;

8.产妇郁冒、大便难而呕不能食者;

9.诸黄腹痛而呕者;

10伤寒瘥后更发热者。



经方应用:小柴胡汤的方证应用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