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虑周全】想做/不做会陷入手段,用成长原理梳理~
最近自己沉迷嗑JamFilm无法自拔。。。这是一种由内而生的意志,也可以说是动力很大。。。经过很久的自我应对探索,意志生发的时候,没有什么“应该”要去做什么,比如简单的决定是要扼杀,还是放纵什么的,这都太粗暴武断了
应该借着意志去做自我探索,更多的了解自己,然后借着意志去探索他们,了解更多,觉察自己的各种感觉,解构,应对,在生活中的每一分都在练习应对,应对自己的情绪,应对自己的需求,走出惯性思维,打破过往惯性决策行动习惯,练习三思而后行

面对这种喜欢,我尝试了很多方向了,从刚开始的扒深度演技访谈,总结学习,到梳理时间线,到学习其他up的分析视频,到梳理他们的言语细节表达自己的感受,到最近都去梳理自己认为的糖点了。。。
我试了这么多的方向,然后发现。。。怎么还是不够。。。
为什么还是会对洗糖的评价或者视频不舒服。。。为什么还在继续找内容在看,自己到底是想要寻找什么?

是觉得搜集的素材还不够多,不够得出假设结论,拿去漫长时光中验证?还是说自己已经知道需要时光验证了,只是现在就是想看他们甜甜?但这也不够底层,为什么?
我之前总结过,自己是试图用代餐来满足爱情幻想,但是,我已经都能理智的让马斯洛上三层需求的意志,现实自己就是满足不了的,明确的可以“灭掉”了,而且,我也完全能走出小说了
我已经尽可能的各种尝试满足自己的意志了,但总觉得还不够,所以,现在我是可以继续写JamFilm的分析的,但是我决定要停一下,抛开嗑CP这个tag,来思考一下事情

今天中午跟小伙伴的叨叨好像可以给一点思路
我叨叨的内容是。。。早上上称,又长胖了1.5斤。。。两个月以来,累计长了差不多4.5斤了。。。我现在94.5斤了!!!!所以,早上决定了从今天开始减肥。。。所有的零食计划都取消。。。
然后跟小伙伴叨叨,小伙伴说,你这点体重不算什么啊
我很认真的回复,不是这样说的,度是非常严肃的事情
比如说医生告诉我最晚11点睡觉,但是,如果11:15的话,似乎也只晚了15分钟啊,11:30也比前面又只晚了15分钟啊,但是,不能这样思考问题,我实际验证,10点半睡和11点半睡,第二天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
睡觉这个还比较个人,另一个比方更好,公司规定9点是上班时间,9:01分打卡就是迟到
虽然好像只是1分钟,但是,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点,要不然,1分钟又1分钟,没法“法治”了

所以,在体重上,标准,度,也是非常严肃的,不过自己的确觉得90斤的时候脸颊没有肉,还是稍微有点肉比较好,所以,93斤是能容忍的最胖的体重了,居然还在长。。。
但前些天的确很馋,自控力的确没这几天这么好,前些天一到9点半,不关机就罪恶感了,昨天开始9点就关机,而且之前的行为都是以10点开始睡觉为导向的,就感觉生活自控度真的高了,所以,从今天开始减脂,正好
在此立下flag,一个月最起码要减1斤的,也不用快,两个月减1.5斤吧,拒绝所有零食、甜食——其实戒糖很久了,只是广州的生活真的太烟火气。。。但还是重新警醒起来

好了,回来问题的讨论,关于度的思考差不多就是这样,然后就在思考关于做事
我以前会很偏激,会地图炮,会用“所有的”这种形容做决策行为对象,比如,所有的不为自己生活负责的人,都终将会买单
但是现在我明白了,这可以用成长原理来理解的,这是一种判定,可以说是决策,这就是一种跳过理解、归因、本质、逻辑思考,做的直觉决策——这是不对的
我一直希望自己三思而后行,就是因为自己过去大量的直觉性决策,很冲动,老给自己挖坑
现在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很多人会说,没有什么通用的方法,都是具体问题具体解决的
原来实情的确如此,每一件事情,抓主要矛盾那也都是有各自背景问题,用不同模型的,怎么可能都是一种决策能搞定?

所以,我昨天的时候的思考,就已经接近现在的逻辑了
不是要不要嗑他们,不是决定我就不要再看他们的视频了,或者不要再写他们的分析,或者屏蔽掉所有洗糖的声音——都不是,没有这种粗暴绝对的决定的
可能困扰正是来自于这些一刀斩的决定,把自己的目标从生活幸福,转到了手段
比如,我要不要跟他继续联系下去,比如,我要不要选择他,比如,我要不要继续留在这份工作
所以,这种表面问题的“好方法”,什么列个清单,左边写上益处,右边写上弊端,然后就清晰了——这都是越偏越远,不断的陷入手段,然后陷入手段的手段——最后迷失在问题里

那正确面对问题的思路是什么,回到目标,人生目标,当下的情境目标,这件事情的目标,自己为什么做这些,底层需求是什么,认知理解想明白,然后做当下能做的周全决策,然后去行动,拿到结果,再做复盘——参考结果的有效性,迭代之前认为的那些认知理解决策,甚至是重新思考目标
顾虑周全,就是这个意思了吧
那现在就开始思考吧,我为什么嗑JamFilm,为什么感觉停不下来,为什么会被洗糖的带的起情绪,我要怎么解决

首先,我不需要消灭情绪,世界是一面镜子,情绪是传感器,我不能摘掉传感器然后假装世界太平,不需要,也不能——就像不能摘掉扁桃体就假装身体里没有炎症了,不能摘掉烟雾报警器就当做没有发生火情一样
情绪产生了,没有对错好坏,只是一个提醒,提醒我自己,有什么碰触到了我的“刺”,这最起码有两件事情,第一,我有刺,第二有东西碰触到了它
感谢这个碰触了的东西,要不是它,我也发现不了这根刺,那我就处理不了它——我的目标是外圆内方,外圆足够大——这需要能力,内方足够小——这需要认知水平
所以,不断的去掉能去掉的刺,这是必须的过程,那,就好好来面对这根刺先,然后看是不是前面的停不下来的问题也能解决

为什么洗糖的人会让我不爽,比如上一篇文有人跑来评论,说Film在小米活动上说自己性向不会变,言语中跟Jam也没有什么关系什么的
我其实到午睡的时候都在想,从开始的情绪抵触,到能思考具体的内容
首先,性向我也觉得不可能改变的,他喜欢Jam,那也不叫直男掰弯,我到如今也不能接受GL的小说,但是,看一些大家剪的很美的美女向,互相欣赏什么的,我也可以看啊
这里不是JamFilm专题,所以我愿意提自己曾经嗑的rps——我考据也很认真的,博君一肖,宇日俱曾,浪浪钉,他们哪个我都自认为是rps,但我也认为,他们不是同,只是恰好在那个时间遇到那个惊艳了他们、让他们很长时间眼里再看不到别人的人,而那个人,恰巧是同性而已,如果最后不能在一起,他们也不会爱上其他同性的

其次,关于说的什么言语中跟Jam没什么关系的话。。。讲真,人跟人之间的理解真的是有壁的,出于性格、原生家庭、经历、思维力、认知结构等等的差异
往高了讲马哲是大学生都学的吧,难道都领悟一样?往小点说,小学同班听课,难道大家就能吸收一样理解程度一样?再小了说,双胞胎从小同进同出的,那听一段话,两个人的理解也不同的啊
所以,具体这个的驳斥是很简单的,但我并不想直接去对,因为沟通是基于关系共识,又不想建立关系,没必要沟通,浪费时间精力

但是升级一下,叶教说的,如果随着情境的转变,需要耗费的精力不断倍增,那么这个事情就不能人治了,而要法治
我的意思是,我现在只是个写文的小up,已经很少的人评论了,每个这种反对声我都要介意一下,这样我就永远没法做视频up——上次余大大就剪了Film说以后分开工作的BE向视频,下面那么激烈的评论区是我委实没有想到的。。。玲玲peter和三只猫她的口才貌似是网上和键盘侠吵出来的。。。但自己不想这样
我要法治!!给自己搞个原则清单,去应对大部分的情形!!
好主意^_^,就不需要每次都单独思考了~
得over掉这一篇先了~^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