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校园霸凌:特征、角色与应对

2023-04-29 10:34 作者:心远_BwebVersion  | 我要投稿

第一部分、霸凌行为分类及其一般特征

(一)言语霸凌

1.中伤、讥讽、贬抑评论受害者的体貌、性取向、宗教、种族、收入水平、国籍、家人或其他。

2.叫受害者侮辱性绰号;指责受害者无用、侮辱其人格等。

3.受害者发表言论时不尊重受害者,只顾自己的事,与附合者谈话,甚至故意打断、反对、找碴。

4.传播关于受害者的消极谣言和闲话。

(二)肢体霸凌

1.恐吓、威迫受害者做他或她不想要做的,威胁受害者跟随命令。

2.欺凌者明显地比受害者强,并欺凌受害者。

3.对受害者进行重复性的物理攻击:拳打脚踢、掌掴拍打、推撞绊倒、拉扯头发;使用管制刀具、棍棒、投掷物品攻击受害者。

(三)财务霸凌

1.敲诈:强索金钱或物品。

2.干涉损坏受害者的个人财产、教科书、衣裳等,借此来戏弄受害者。

(四)其它形式

1.网络欺凌(Cyberbullying),即在网志或论坛上发表具有人身攻击成份的言论。

2.以各种整人手段恶整受害者。

3.画侮辱受害者的画。

4.让受害者遭遇麻烦,或令受害者受到处分。

5.分派系结党:孤立、排挤受害者。

6.欺凌者看见其他人犯错置之不理,看见受害者犯错就当场训斥或报告师长。

7.受害者得奖或成绩较佳时被霸凌者喝倒采,认为受害者是靠作弊得来的。

8.做分组报告时不愿与受害者同组,若是跟受害者同组,其他人就会表示不满。

(五)一般特征

霸凌行为具有压倒性、凌辱性、长期性等一般特征。

压倒性能够帮助将同学打闹等交往纠纷霸凌行为相区分。

凌辱性能够帮助将玩笑调侃等语言冲突霸凌行为相区分。


第二部分、霸凌行为中的角色分类及其行为特征

  1. 霸凌者(英文:Bully)指校园里发动霸凌行为的人,包括在校园里的任何人。霸凌者可以是学生或老师,通常还会带领其他同学参与其中。

  2. 受凌者、受害者(英文:Victim)指受到霸凌的人。

  3. 随从者(英文:Assistant)跟随霸凌者,直接参与霸凌行动。

  4. 吆喝者(英文:Reinforcer)支持霸凌者的行为,在旁嬉笑或呐喊助威。

  5. 挺身者(英文:Defender)安慰及支持受害者,尝试制止霸凌行为。但这样的人通常不多,因为可能受到报复,成为下一个霸凌目标。

  6. 局外者(英文:Outsider)置身事外(也有些是害怕帮助受害者会让自己受到霸凌而假装场外人的身份。但通常如果受害者转学或是住院等无法到校上课时,霸凌者便可能从局外人里挑选下一个目标)。

第三部分、霸凌行为的应对

(一)基础教育阶段的霸凌行为应对

校园霸凌需要视情节轻重而选择权威进行介入。

  • 小打小闹,你拍我一下,我推你一下——教师介入,口头批判;

  • 孤立,造谣,污蔑,辱骂——年级介入,换宿舍、调班、甚至转校;

  • 互殴,我打你的头,你捶我的背——年级介入,给处分,请家长,回家反省;

  • 群殴,轻微伤——学校介入,给处分,请家长,转学或退学;

  • 打架,轻伤以上——报警,警方介入;

在这里仅靠个人经验进行罗列,实践起来可能会有区别。

当霸凌行为上升到刑事事件,在法律实践中还有所区别。目前我国还未立法恶意补足年龄规则,年龄较小的霸凌者进行刑事犯罪后,可能逃脱刑事处罚。

(二)高等教育阶段的霸凌行为应对

我国高等教育阶段一般指大专、本科、硕研和博研。依所受侵害严重程度选择应对方式。

  • 未受到人身伤害,仅有精神方面的伤害——好好保留证据,图片、音频、视频都可以。找辅导员、院长、甚至校长介入。辅导员和院长好找,校长可以通过校长信箱联系。介入的最好结果就是调宿舍,换班级,现场或者朋友圈等场合的道歉说明。

  • 已经受到人身伤害,立即报警。


第四部分、面对霸凌行为,个体能做的事情

  • 将心思放在学习上。管住自己的嘴,不与他人说长短,避免成为随从者和吆喝者。

  • 强化心灵力量,学会面对孤独,一个人做事,一个人去食堂,一个人去教室。

  • 保有边界感,对试探甚至突破边界的行为说不。

  • 适当锻炼,健身可以给人带来气质上的改变。

  • 拓展交际圈子,良朋好友会帮助远离霸凌。

校园霸凌:特征、角色与应对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