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见好友忆青春往事录

2022-01-29 15:06 作者:禅贝斯-东旭  | 我要投稿

朋友圈关闭了好多年,确实让我省下了不少时间(拿去刷抖音),读书时代认识的朋友原本就联系极少,没了朋友圈就更是不知道他们的境况。这也许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我大部分时候会忘记有这些朋友的存在。比如这两天见到的好友华逸,两年没见,我也很少会想起他。


我们最开始是大学时期的笔友,那时我会在QQ空间写些比较涩情的东西,浏览量经常破百,小孩子没见过世面,以为自己挺受关注的。他是那几个捧场中的一个。我们并不是校友,他在一个专科院校读着导游专业,自费办了一个期刊。刚好我高中时期的班长跟他是老乡,在他找符合题材的文章时把我写的东西推荐给了他。后来我继续在空间写东西,他看到合适的就拿去自己印发然后贴在学校的公告栏处。我没有稿费,但是每期可以收到他寄给我的期刊。


我们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保持着书信来往。应该是到15年,我就没再坚持这种方式了——还是觉得麻烦,在北京读音乐那会,寄收信件都要走很远一段路。那时我都已经有他微信,觉得还是语音电话方便直接。即便如此,他还是会每年寄几张他去各地旅行的明信片给我,我读完便顺手拿来当书签。



通讯的便捷并不会让人们在联系上更加紧密,只是更容易被不痛不痒的关系分散精力而已。通讯太便捷了,我们联系反而没有书信时那么深入。不过那时他还会从珠海骑自行车到东莞找我,我们一见面就会聊得不亦乐乎。


在大学时期,我应该是比他过得精彩一些的,因为我会弹吉他,搞乐队,大四还跟同学跑出去开公司创业。而他好像总是那么安静低调,处在集体的边缘。寒暑假就去打工,大四寒假是在学校当保安。


然而我人生中最美好的大学时光也终究走到尾声了,窝在一家公司做文案策划的实习工作,感觉这一生都看得到尽头。而他却靠寒暑假打工攒来的钱实行了自己的第一次西藏骑行。


我玩自行车比他早,不过我至今骑最远的距离也不过是从东莞到珠海,出道即巅峰......而他买了一辆四五百块的假山地就敢从广东出发。他出发的时候,连轮胎都不会补。结果在去的半路车子就报废了,只好从预算里拿出一笔钱买了一辆入门级的山地车继续骑行。在跟他的来往书信和他的公众号中了解到很多关于他骑行时的有趣故事。


他的这个举动,也间接促使我出走东莞,到北京求学。等我来到北京的时候,感觉自己都有底气写自传了!起码能凑过一个章节:本科读完倒回去读专科,大四毕业又从大一读起!


待在北京的那一两年,我真真切切的体会到重生的感觉。第一次觉得生命是多么的珍贵,因为我找到了人生目标,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为什么而努力,所以那些八小时十小时的练琴,你只会觉得身体疲惫,但是精神永远是饱满的,对于未来,我充满了乐观的憧憬。


我从小学习都是被动式的,无意识的。小学是为了考上某个中学,中学是为了考上某个大学。可我从来没想过自己喜欢什么,今后以什么为生。也许想过,但是不敢提出来,感觉按长辈建议地去做就对了,反正身边所有人都是如此,也没感觉到有多困难。


而当我毕业要出到社会时,我才意识到,大多数的工作对生命是没有意义的。相比在路上的华逸,我简直羡慕疯了!


所以当家人同意我去北京继续读书时,你都不知道我有多得意!因为那时华逸已经从西藏回来,在广州踏踏实实地从事导游工作了。而我却可以继续追逐自己的梦想——被我扳回一城!


只是我没想到,这不过是他又一个蛰伏期而已,我16年回来之后,他辞去了导游工作,重新上路,开始自己为期半年的中国骑行。


骑行回来当了一段时间导游,攒够钱又出去骑行,这次目的地换成了南亚,骑着个破单车就去了印度、缅甸、越南之类的国家,中间的经历也是各种惊险精彩。可是就有这么低调和懒惰的人,他经历了那么多,却懒得好好写下来,我劝说过几次,他都没有执行。再后来,他考了个什么证,就跑去沙特阿拉伯的一个实验基地当了一年零四个月的工人。


而我16年从北京回来,经历了一年烂泥般的生活之后,开始了脚踏实地的打工生涯。在琴行教吉他弹唱、跑商演、酒吧驻场,朋友圈写段子,再到后面禅贝斯的诞生,做起了自媒体,线上教学......在东莞算是扎了根,长成了一个肥宅。




这几天回了老家,恰好他也从沙特回来了。我便约他到县城一聚。我请他吃了一碗牛腩粉,他请我喝了一杯咖啡。我们聊了五个小时,便各自坐公交车回自己的小镇去了。


他在我心目中,是真正的浪子。不是电影小说或者短视频里那种俊男美女、家境富裕的理想青年,他看着比我还要文弱,情商比我还低,勤奋程度与物质条件也不如我,可是他就能做到“断舍离”。


经常教人弹琴,便会有好为人师的毛病。我肯定是想劝他回到正常人的生活轨道上,但我要是打开这个话题,无非是想标榜自己过得比他好,混得比他成功。所以我没有说,但我真的想知道他现在这种生活是否快乐。


他说,现在在旅行中已经越来越找不到快乐了,也开始为家人的身体健康感到焦虑。


我这里没有结论,今后他的生活依然是我所无法预料的,起码要做到不相互羡慕,相信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成人的世界,谁过得都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要倾吐都是苦水,如愿细品亦有甘甜。


华逸兄,共勉吧!

见好友忆青春往事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