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时评精析】柔性执法有“力度”更有“温度”

2023-10-24 17:48 作者:公考干货君  | 我要投稿

柔性执法有“力度”更有“温度”

【小编说:江苏省考考过“良法善治”,2022年公安联考也考过“罚育结合”,柔性执法这块的内容在考试中出现频次很高。这篇时评从柔性执法角度出发,分析柔性执法的好处,强调如何做才能公平公正,值得一读。】【文章来源:中安时评;今日小编:军曹;】

近日,安徽省印发《关于全面推行轻微违法行为依法不予行政处罚清单制度的指导意见》,明确2023年底前,全省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执法部门全面推行轻微违法行为依法不予行政处罚清单制度,以此提升行政执法质效。【开篇从安徽省的指导意见出发,直接告诉我们文章主旨:柔性执法提升行政执法质效。】

宏大的课题,往往体现在小情小节中,在细微之处洞见地方气度。车主留下“特殊情况”纸条留言,交警开出不予处罚的“特殊罚单”,让人感动,赢得网友点赞。针对流动摊贩,城管不是一味“追街”“赶跑”,而是采取划区域摆摊、限时段经营等举措,既维护了交通秩序、市容市貌,也保障了群众的经营,赢得人们一致称赞。如果总是以刚性、强硬的方式执法,对轻微违法行为“一刀切”,总是“冰面容”“铁面孔”,就无形中会在人们心中产生隔阂,缺少城市温度、法治柔性。【柔性执法的意义之一:柔性执法能凸显地方气度,赢得群众点赞。 柔性执法包含哪块的内容?——交警的不予处罚罚单,城管柔性管理摊贩(例子)。】

固然,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必须是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硬杠杠”,法治的底线在任何时候都不能破。但回过头来看,法治也是有温度的,从严执法并不意味着简单的“一刀切”“一罚了之”。拉升城市温度,柔性执法深受欢迎。柔性执法,更注重的是通过教育和引导来达到治理的目标。【柔性执法的对策之一:通过教育和引导达到执法目的。 法治有温度,执法更温暖。】

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实施轻微违法不予处罚,防止和避免过度执法;推行柔性执法,让行政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对轻微违法不予处罚的,应当对当事人进行教育,防范违法行为再次发生……从关键施策中可见,安徽更加突出劝诫、引导等方式,让法治意识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直抵人心,这种方式不仅有助于提升人们幸福指数,增强整体法治意识,也提升了政府形象。【对上段的“教育引导”角度的补充,教育引导就是指突出劝诫、引导等方式让法治意识在潜移默化中浸润群众心灵。】

《指导意见》中有这样一句表述,实施轻微违法不予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实际上,推行轻微违法不予处罚,这对执法者提出了更大的要求。譬如,如何判断“轻微”,如何把法治的“温度”恰到好处地送到百姓身边,既避免过度执法,又防止放而不管,有失公允,这道题需要政府部门、执法者同题共答。【对策二:平衡好柔性执法的公正性,不能过度执法,也不能放任不管,需要把握柔性与刚性之间的平衡。】

安徽在全省范围内推行轻微违法行为依法不予行政处罚,必然受到广泛关注。在这个利民惠民新政推行过程中,执法部门有针对性提升执法者专业水准、加强过程监督和管理十分必要。譬如,什么是轻微违法,如何判断?轻微违法不处罚,对相关人员如何宣传教育,怎样进行价值引导?对于不予行政处罚的案件,如何细化“违法行为轻微”“初次违法”等具体标准,建立完善档案管理和制度机制?等等,都需要同步考量,防止出现对柔性执法的误解和滥用,或是过分强调“柔性”,从而忽视了执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对策三:提升执法人员行政执法水平、法律知识积累,加强执法过程的监督管理都非常重要。】

政策从推行到显效,显然需要时日,过程也不容易,还需要执法者、公民共同来守护好这份“善意”。轻微违法行为依法不予行政处罚,彰显着地方温度、执法善意,每一个公民也当提升法治素养,只有相互带动形成对法治的信仰和遵循,柔性执法的实施才能得到更好的理解和接纳,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才会在江淮大地蔚然成风,这份法治善意,才会起到更大的正向促动作用。【对策三:柔性执法的推行,需要社会全民共同参与,共同守护。要强化宣传,公民也要提升法治素养,形成尊法学法的良好氛围。】

【时评精析】柔性执法有“力度”更有“温度”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