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王师扫北
南宋隆兴六年,公元1167年。
此时的南宋,已经不能完全说是严格意义上的南宋了,为了表示彻底赶走金人的决心,官家赵昚第二次迁都,将行在从建康迁到了南京应天府。后世史家为了这段历史论述方便,于是将德宗朝称为临安行朝时期,世宗朝则以都城所在地的不同称为江宁行朝、应天行朝和还都汴梁时期。
金中都 皇极殿
范成大再度踏入了这座城市,上一次他是以胜利者的姿态来到这座金人的国都,当时金国的这座中都还是非常繁华,但这一次范成大进入金中都,却看到了这里的女真人将要迁都或者着手准备迁都的迹象。街上人烟寥寥,市井也不如以前热闹了,要知道这才过去一年而已。
范成大怀着一种复杂的心情进入到金朝大内,此时的他感觉自己衣袖中的的官家手札仿佛重若千钧,但这是官家交付于自己的使命,自己也只能舍命陪君子,到这里走一遭了。
进入皇极殿后,范成大敏锐地发现,金国的文臣仿佛一夜间冒出了一大片主和派。不像上次那样,自己上次来这儿宣战差点被那帮主战派扣在金国,仔细想来,那些主张入侵征服宋朝的主战派现在可能都失势了。
出人意料的是,范成大取出赵昚的手札之后却并未宣读,而是叹了口气。接着,范成大抚摸着皇极殿的柱子,说这座宫殿很快就要完成它的使命了!完颜雍在御座上听的大惊失色,底下的一众主和派臣子也是差不多的反应。主和派臣子为首的人,范成大还记得,这人就是完颜德温,此时完颜德温急忙问道:“至能兄何出此言?我们已经准备和你们重修于好了,河北、河东甚至燕云,这些土地我们都可以放弃并且还给你们,重修于好的!”
“河北、河东还有河南关中之地,本就是我中原王朝故土,被你们强行占为己有!还有燕云十六州,本来也是我中原王朝所有,一切都是你们欲壑难填!征服了辽国还想要更富饶的中原地区,重修于好?笑话,除非你们将完颜宗弼、完颜宗望一脉的子孙全部杀掉,那倒是还有点可能!”范成大冷冷地回道。
“至能,你别忘了你现在是在什么地方!我朝愿意撤出中原和燕云已是对你们南朝最大的让步!你若是还敢得寸进尺,那恐怕今日你走不出这个皇极殿!”完颜雍斥责道。
“以前我听晦翁说你们金国的完颜雍是北国尧舜,今日一见,不过徒有其表而已!你可以为了泄自己一时私愤杀了我,但我死了,官家和虞允文、辛弃疾他们谁都不会再放过你们金国,必然要对你们展开不死不休的报复!到时候你们即便是想退居东北故地也绝无可能,老朽这把老骨头从踏入这个大殿开始,就没打算能回去!”面对完颜雍的恐吓,范成大心中嗤笑一声,到了这种时候金人还是看不清局势,还想做困兽之斗。
范成大索性无视完颜雍的脸色,开始宣读官家的手札。赵昚的这封手札让完颜雍大感意外,原来,赵昚最后还是放过了自己,放弃了原本要和女真金国不死不休的想法,并且想要和金国结成同盟,以后一同出击党项李氏的白高国。原本以为自己女真金国必死无疑的完颜雍,此刻就像溺水中的人看到了救命稻草一般,这封手札让完颜雍还有金国一干文武群臣看到了希望。范成大宣读完后,看着完颜雍和金国群臣的样子,知道官家的手札奏效了,心中暗暗叹服官家对于人性的认知竟能如此准确。完颜雍此时也顾不上什么虚礼了,下来拉着范成大的手,对范成大说:“我大金愿意世代为南朝屏翰!”
金国 河北路 大名府境内
随着赵昚的一声令下,第二次隆兴北伐开始了。赵昚本就没有将和平的希望全都寄托于一纸和约上,战争进行到此时,面对今非昔比的宋金局势,他想起了仁宗皇帝赵祯在《武经总要》里说的一句话:“以战止战,战之可也。以杀止杀,杀之可也。”如今,赵昚要做的事情,就是以战止战,将金国人的势力彻底驱逐出中原。
随着赵昚的一声令下,辛弃疾、韩彦直、虞允文、张采、李显忠五路将帅所部的军队分别开赴河北、河东地区进行隆兴北伐最后的扫尾工作。其中延安府路制置使李显忠、秦凤路制置使张采和永兴军节度使韩彦直三人所率领的正是刚刚重建完成的西军部队,所以这次北伐既是宋金战争的终点,也同时是西军洗雪富平之败耻辱的良机。
随着金国对南朝的战事节节败退,河北地区的豪强们也要面对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何去何从?真定史氏、河间张氏两大家族的族长对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一方面他们不愿意失去在金军当中呼风唤雨的权势,另一方面如今宋朝转弱为强,金人即将退出中原也是不争的事实。真定史氏的族长倒是对自己朝廷的军队打回来没有什么别的想法,大不了也就是失去在签军部队里的权势而已。但是河间张氏的族长就不这么想了,河间张氏自从金人入侵之后不久,便死心塌地追随太宗、熙宗和海陵王左右,忠心耿耿效力金国,如今朝廷打回来了,你们真定史氏倒是改弦更张喜迎王师了,我们河间张氏可不就要倒大霉了么!
由于意见不合,河间张氏最终一分为二,老族长张定率领亲近金国的一干家族成员,在宋军进入河北地区时果断北迁,其余的家族成员则留在原地。
或许是战事太过于顺风顺水,李显忠率领西军先是闪电速度拿下河东路全境,再是收复太原府,尤其是收复太原府之后,李显忠及其所部从上到下都开始有了骄傲情绪,他看不起辛弃疾和虞允文的小心行事,觉得这两人过于胆小。同时他也不再遵守战前和虞允文、辛弃疾两位将帅商议好的计划,孤军深入,企图在辛弃疾所部从河间府赶到之前拿下北京大名府。骄兵必败,李显忠很快就会明白这个道理。
面对李显忠的骄傲自满和忘乎所以,副手张采心急如焚,知道骄兵必败。在从太原府开拨前往大名府的路上,张采一再苦口婆心劝说主帅李显忠,想要劝说自己这个老搭档不能骄傲自大,西军刚刚重新建立,需要一场大胜仗。若是再来一次如富平之战那样的惨败,对西军的士气很可能是致命打击,但是这些李显忠一个字都没听进去,反倒讥笑张采是被虞允文他们传染了胆小畏战的情绪。张采见劝说不成,索性不再劝说李显忠,率领自己所部将士驻扎在成安县,等待虞允文、辛弃疾所部前来与自己会师。
此时此刻,大名府已然是一座空城,当李显忠所部杀到大名府城的时候,城中并无金军,只有少许汉军签军,这些汉军签军就是全站上城墙,面对数十倍于己的宋军也是杯水车薪。更何况这些汉军签军大多是在第一轮隆兴北伐惨败后,被乌林答剌强征入伍的,他们本就没有任何战心,于是当远远看到宋军旗帜的时候,这些汉军签军直接献城投降。李显忠不费吹灰之力就夺下了大名府,不由得沾沾自喜,却不会想到一个巨大的陷阱正在前方等待着自己。
进入大名府后,忘乎所以的李显忠当晚便在大名府内和士卒们一起开怀畅饮,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人人都喝的酩酊大醉。
大名府城外的乌林答剌见宋军上了钩,心中窃喜,心想你们宋军当初用夜袭击败并羞辱了我们,现在我们也要把这份羞辱加倍还给你们。入夜时分,狂欢了一晚的西军将士们都已经酣然入睡,正在这时,城中火光四起,那些假扮成汉军签军的女真人、渤海人在城中四处点火,并且打开城门放乌林答剌入城,城中喊杀声四起,但李显忠喝得烂醉如泥,几乎无法战斗。等到金军杀到,李显忠才仓促应战,很多宋军士兵刚从睡梦中醒来,来不及披挂迎战,便被冲入的渤海人和女真人斩为两段。乌林答剌所领导的夜袭,最终取得完胜,李显忠也在乱军之中战死,残存士兵慌不择路,狼狈逃出了大名府。
大名府之战战败,李显忠战死的消息很快便传到了虞允文、辛弃疾所部将士那里,此时虞允文已经生病,然而听闻李显忠战死的消息,他不顾部下劝阻,抱病带兵出征。战争的结果毫无悬念,乌林答剌所部面对飞虎军和虞允文所部西军的猛攻,毫无招架之力,被全部歼灭,乌林答剌骑上一匹快马企图逃亡,但慌乱之中骑错了马,骑了一匹劣马,很快便被韩彦直追上,被韩彦直一箭射死于马下。
河北、河东路全部收复,韩彦直乘胜追击,准备北进大同府,收复这个原本被契丹人称作西京路的地方。但由于李显忠轻敌冒进战死,官家赵昚严令收复河北三镇后,宋军不得轻举妄动,保持现有边界。韩彦直只得从金国大同府路撤军南返,他一路所占据的州县,后来又被金军陆续收复。
第二次隆兴北伐历时半年,收复河东路和河北两路全境,宋金两国的边界恢复至靖康元年,面对新的局势,金主完颜雍和宋朝赵昚派遣的使节范成大重新拟定和约,承认现有边界。宋军和金军在河北、燕云地区步下重兵对峙,而对于百姓来说,隆兴战事圆满结束,他们中的很多人终于可以重返家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