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浅谈一下艺术家

2023-11-12 21:08 作者:天霁通明  | 我要投稿

对于艺术家和大师,我也说说我的想法,交流一下。虽然是针对演奏的问题,但也可以适用于作曲。个人观点,欢迎讨论,抛砖引玉更好。 首先,卓越的技巧当然是基本,但还不足以成为艺术家和大师;成为艺术家就意味着演奏是一种艺术而不是单纯的技术;而大师意味着在艺术的基础上还有较大的曲目量,从而能在一众艺术家中脱颖而出。这其中,技巧和曲目量是很容易评价的,而导致一切评价混乱的源头就是艺术性,艺术的主观性决定了没办法以一种确定的、普遍的标准去衡量一个东西是不是艺术。什么是艺术?这个看似完全主观的审美问题我认为是最关键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但这并不意味着什么东西都能被称得上艺术,只属于一个人的艺术不叫艺术。虽然没有一个艺术的绝对标准,但是相对来说,还是可以说说艺术一些基本特征。 1.艺术不是技术,也就是说,艺术首先是非功利的。@weirddha说的一点我很认同,就是“真诚”。真诚意味着演奏中有实在的内容,而不是徒有表面形式,不是仅仅只去追求感官的刺激,甚至以期获得名利。郎朗被我诟病的原因就在于他没有什么内容,与其说他在演奏,不如说他在玩音乐游戏。总结一下,就是艺术要具有精神层次的内容。 2.艺术不是孤芳自赏,任何艺术都要有欣赏者。这就要求在表达形式上,整个演奏得是自洽的,而不是充满割裂的跳脱;也就是说,你的演奏得有一定的说服力,能够说服大家接受你的这种演绎。而在内容方面,天才演奏的内容是要有深度的,大师演奏的内容则是要兼具广度和深度的;天才是一种能走的很远的能力,而大师则是将这种能力用于探索那些普遍性的问题(自由、生命、死亡、爱情等等),正因如此才更能兼容更多的作曲家,能够说出更多倾听者的心声。 3.艺术不是模仿秀,也就是说,艺术一定是创作。之所以艺术总是天才的世界,是因为天才就是那些具有非凡创造性的人们。形式上的创新或许可以名留青史,但真正要流传百世,那就需要内容上的独创。一个天才的艺术一定是独特的、崭新的,要超越于过去,更要超越于现在的。也就是说,哪怕在现在的环境下名声鹊起,也不足以成为真正的艺术,不超越于现在的环境,就避免不了被淘汰。 所以说到底,我认为艺术在技术的基础之上,需要的就是具有深度的、创新的精神内容。这就要求1.艺术家以真诚的心态去创作,艺术家将创作这种行动本身视为一种目的,而不是一种追求目的的手段。也可以说是对艺术的奉献和爱,因为它不求回报。2.艺术家本身具有足够的人文修养,深度和广度不是故弄玄虚能够体现出来的,而是由内而外的“溢出”。我很喜欢sofronitsky说的:“一个人不可能碰巧弹得很好,只能碰巧弹得很差。 ”好的演奏必须要有内在的修养作为基础,再加上现场的灵感。3.创新的灵感,这是想象力和偶然性的世界,这个世界是不可言说的, 因为一切都还未定型。但没有内在修养,这种灵感就只是胡思乱想,没有意义。 审美之间的争执是很正常的,但之所以有些过于夸大的“大师”,我想还是在于每个人的修养不同。艺术确实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不仁者何以见仁?不智者何以见智?没有内在修养的欣赏者,大多也就满足于感官的享受,这些人也会推崇的大师,而且是一种近乎盲目的崇拜。聆听大师的前提,是你至少站在一个能够倾听的位置。 当然,艺术也有相对客观的一个标准,那就是时间的考验。一时的风靡没有任何价值,经得住时间的检验,那才是真正的艺术。不过这并非是被动的考验,而是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推崇下才能经受住的考验;是热爱艺术的人们才让艺术跨域时间,甚至达到永恒。古典音乐时至今日,还有我们很多人在热爱,其艺术性毋庸置疑。我想,这份对艺术的爱,可能才是最伟大的。 补充一点,时间的考验对于个人来说的体现,就是耐听,这也是我觉得流行音乐不如古典音乐的地方。耐听意味着一个音乐能在一个人的发展历程中始终都能得到热爱,这本身就意味着深度和广度。那些每个人生阶段都能去听的音乐,能够“横看成岭侧成峰”的音乐,是伟大的。

浅谈一下艺术家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