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世纪文学中的特洛伊

2019-05-31 16:12 作者:日子人白枫  | 我要投稿

【前言】

Foo↑……中古英语什么的不想再看了!

这次带来的是荷马史诗最为经典的一幕,特洛伊与希腊联军双方各自的第一勇士,赫克托耳与阿喀琉斯的决斗,在中世纪文学中出现的改编。

事情的契机是听说过许多对它们的重述而开始感兴趣,尤其是对于“中世纪文学里赫叔吊着脚后跟打”这种说法的好奇,于是才去挖掘与之相关的资料。

说到中世纪文学的特洛伊之战,实际上涉及的是整整一个名为“特洛伊系统”的文学大系,作品更是数不胜数,包括有仿编年史的散文体,以及古英语、拉丁语等多种文字的长诗;在后世也引起了包括莎士比亚在内许多文学家的兴趣,甚至连电影《特洛伊》也借用了其中的桥段,可以说远远不止大部分人想的那么简单。

那么这次就从这场经典战役为切入口,管中窥豹地让各位领略一下其中的魅力吧!



《特洛伊战争史》和《特洛伊编年史》

首先介绍弗里吉亚人戴瑞斯(Dares)的《特洛伊战争史(De excidio Trojae historia)》,这篇拉丁文作品是以史书体裁写成的“特洛伊系统”起源作品之一。可以看到,这里开始展现了中世纪文学叙述这场战役的整体倾向。一方面,脚后跟被削弱了,在这里赫叔可以破他的防了;而另一方面削除了《伊利亚特》中赫叔一些比较不光彩的镜头,比如嘲讽小帕、见到脚后跟第一反应是逃跑等等。但很多地方保留了《伊利亚特》的基本情节,比如安得洛玛刻的不安、还有在二人决斗时由赫叔先攻等等。总地来说,在这里脚后跟还是比赫叔生猛不少。以下放翻译的原文:

在战端再启时,赫克托耳的妻子安德洛玛刻梦见神明启示丈夫不得参战。但是,赫克托耳对这一征兆熟视无睹。她忧急万分,请求普里阿摩斯在那天禁止她的丈夫出战。于是普里阿摩斯把他麾下的将领派到帕里斯、赫勒诺斯、特洛伊罗斯和埃涅阿斯诸人的军队中。赫克托耳知道了这件事,严辞斥骂安得洛玛刻,让她把自己的战甲带来,宣称没有什么能阻拦他踏上战场。她徒劳地劝阻自己的爱人,像哭丧一般抓着他的脚、披头散发;他们的孩子阿斯提纳克斯从他们的怀里挣脱出来。于是安得洛玛刻一边哭嚎着一边冲向王宫,把所有市民都惊了起来;她又告诉普里阿摩斯自己的梦境,抱着阿斯提纳克斯、央求国王尽力阻止这一切发生。于是普里阿摩斯把其他将士派上战场,把赫克托耳困在宫殿里。

阿伽门农、阿喀琉斯、狄奥墨得斯和小埃阿斯看见赫克托耳没有出阵,顿时精神大振,杀戮了许多特洛伊领袖。但赫克托耳听到喊杀声、知道特洛伊人正在苦苦支撑,于是立马冲上了战场。他杀了伊多墨纽斯,伤了伊菲诺斯,砍翻了勒昂提乌斯,又用一根投枪扎穿了斯忒涅洛斯的腿脚。阿喀琉斯看到同伴们倒下,决心阻止这种情况,去击败赫克托耳。但当他赶上赫克托耳时,战况越发激烈,首领们中最勇敢的波吕波忒斯也被打倒了、人们正在剥下他的铠甲。战斗越发激烈,城中和战场上到处都是大喊大叫。赫克托耳打伤了阿喀琉斯的腿,但阿喀琉斯尽管腿上疼痛,但却尽全力扑上前去压住敌人、直到对方咽气才松手。赫克托耳的倒下让特洛伊人纷纷败逃入城门,只有门农留了下来,和阿喀琉斯大战了一场,两人都遍体鳞伤。到夜晚战争结束时,负伤的阿喀琉斯回到了自己的营地。

与之地位相近的另外一篇作品是托名“克里特人狄克提斯(Dictys)”——克里特王•伊多墨纽斯的战友写下的的《特洛伊编年史(Ephemeris belli Trojani)》。这篇作品与戴瑞斯的著作一样,是后世诸多作品的蓝本。

相比起前者,《特洛伊编年史》的情节构造就显得比较自由一点了:

几天之后有消息传来,赫克托耳前去迎接亚马逊女王彭忒勒西亚。她来援助普里阿摩斯是贪求财物抑或仅仅出于好战,不得而知;而好战的亚马逊人,一向惯于掳掠邻近的民族,强迫他们按照自己的法律行事。于是,阿喀琉斯拣选了一批忠诚的战士,赶去伏击特洛伊人。他乘这些人不曾防备——当时他们正在渡河——包围了他们,在他们晓得敌人是谁前就把他们一一杀死。赫克托耳和他的随从全部丧命;阿喀琉斯只放过了普里阿摩斯的一个王子,切下了他的双手、让他赶回特洛伊告诉人们发生了什么。阿喀琉斯犯下这些兽行,一开始是因为他的大敌对他冷嘲热讽,后来则是因为对帕特洛克罗斯长久的哀悼。剥下赫克托耳的甲胄后,他把尸体的两脚绑在战车尾后,然后登上战车、命令御者奥托墨东松开战车的缰绳。于是他疾驰冲过平原,让尽量多的人能看到他拖拽着自己的敌人。

除了保留拖尸这个传统艺能(大部分都保留了这个)以外,基本来说,作品的情节构造比较自出机杼。将阿妈粽支援放在赫叔落命之前,对后世作品也可以说是非常影响深远的。


《特洛伊战记》和《特洛伊陷落记》

接下来看看英语诗人埃克斯特的约瑟夫在戴瑞斯作品基础上写成的《特洛伊战记(De Bello Troiano)》(原作是诗,但韵律以我的水准很难重现,所以翻译成了散文体):

两位英雄向彼此靠近,被女神们注入力量的阿喀琉斯,拔出闪耀的利剑。

惊惧的军队向后撤退,国王们纷纷罢战收兵,将战场留给更为激烈的斗争。

从双方的战争中都传来不已高呼,渴望着一睹双雄分出高下,但却仍怀有恐惧。

你会想到两团闪电在空中爆裂、火花飞溅。先是赫克托耳进攻阿喀琉斯,挥起他的梣木长枪。

它远远飞出,却因投出它的手力气不够,在阿喀琉斯的大腿上并未造成多大伤害。

赫克托耳的羞愧增长了他的怒气,勇士本会雪清这只矛枪一击未曾毙敌的耻辱。

他拔出自己的剑,但阿喀琉斯的动作因伤痛却越发敏捷,他抓紧对手的锋刃。

他凭自身与天神所赐的勇力,将特洛伊人压倒在地。勇武的赫克托耳的英魂逃逸出他冰冷的唇间。

从这里开始了二次的inm要素再创作。比起前两部“起源作品”,这首诗显然更有可读性,但总地来说,并没有构成对荷马史诗的大规模颠覆。

于是现在介绍另一篇、劳林森(Rawlinson)发现的《特洛伊陷落记(Excidium Troiae)》,这是罕见地不受戴瑞斯和狄克提斯影响写作成的文本。其行文风格偏向简略,而除了一些故事情节的顺序重组以外,总体来说都比较忠实于《伊利亚特》。赫叔落命只花了一句话过于草了:

阿喀琉斯抵达特洛伊后,普里阿摩斯的儿子赫克托耳想要与他决斗。但阿伽门农和墨涅拉奥斯在一件事上冒犯了他:他从特洛伊抢来一个名叫布里塞伊斯的少女,已经和她结合,但阿伽门农却把她带走了。这件事让他苦恼万分,不想与赫克托耳交手。

但赫克托耳杀了帕特洛克罗斯,当阿喀琉斯得知这一讯息后,好友死亡的伤痛让他燃起了对赫克托耳的斗志;于是他们俩约定了决斗的日期。

那天到来前,阿喀琉斯在战斗中击倒了尼普顿的儿子,然后又和阿玛宗的女王彭忒西勒亚作战,用战马反复践踏她的胸膛(原文这里用的词是nipple……)直到她断气。这之后,他又对阵欧若拉的儿子、埃塞俄比亚的门农,刺穿他的额头结果了敌人性命。这些人都是自愿来支援特洛伊的。

然后约定的日子来了,阿喀琉斯和赫克托耳决斗、并且杀死了他,把他当胸钉在城墙上,然后和朋友(埃阿斯(指小埃)和忒拉蒙之子埃阿斯)一起坐下来歇息。这时,他命令人们脱下赫克托耳的铠甲,把他绑在一辆战车后面,然后松开驾车的两匹战马的缰绳,让它们拖着赫克托耳的尸体围绕城墙奔驰。



《特洛伊之书》和《攻特洛伊记》

与此同时,除了《特洛伊战记》以外,根据戴-狄的作品,以及《特洛伊陷落记》,又出现了更为广泛流传的传说。它们对整个中世纪文学体系的影响就更加直接了。

其中之一是科隆的圭多(Guido delle Colonne)写作的《特洛伊沦亡史(Historia destructionis Troiae)》,由此各国的诗人写就了多篇作品,以下是其中之一、约翰•利德盖特(John Lydgate)的《特洛伊之书(Troy Book)》的节译:

而英勇的阿喀琉斯发起冲锋,

带领米尔弥东人向他进攻。

……

他不仅英勇,而又声名远扬,

父亲又是高贵的普利阿摩斯王。

这位禀性高贵的骑士好汉,

眼见面前一片悲惨苦难;

特洛伊人兵败如山四处奔逃,

于是他迅速地投出长矛,

向着阿喀琉斯、用尽全身神力,

然后堂堂正正地朝他冲去,

因破败的城镇胸中燃起怒火;

阿喀琉斯则将他勉力压迫,

所有骑士将他围在战场中央。

而阿喀琉斯——啊,该当英雄遭殃,

这天他被残忍地杀戮,

这让特洛伊人要如何担负。

他倒在地上被同伴们抬起,

他们围着他的尸身痛哭流涕。

从这个时候起中世纪文学开始有意识地将特洛伊的战争双方叙述为中世纪的骑士了,在这篇长诗中明确地使用了knyght一词。至此,荷马史诗的inm要素再创作正式成为了骑士文学的一部分。但到此,阿喀琉斯与赫克托耳的战斗还是一场标准的公平决斗(虽然在稍前曾经叙述过赫叔两次差点把脚后跟干掉)。


另外一篇是圣莫雷的贝诺特(Benoit de Sainte-Maure)写成的《特洛伊传奇(Le Roman de Troie)》,最为显著的特点是加入了王子特洛伊罗斯的故事,正是在他的影响下出现了莎翁的作品《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

同样以下以据它写成的《攻特洛伊记(Seege of Troye)》为例简述其影响:

他(赫克托耳,本诗中作埃克托(Ector))率领着麾下所有的战士,

翻身上马奋力冲刺;

在战场中来往不停劈砍,

足足杀了一千人还未间断。

自从天父降临于世界,

古往今来未有骑士如他卓越。

那天埃克托立下的业绩,

后代的英雄万不能及。

但随即他便堕入死亡怀抱,

在下文读者便能知晓。

他与阿喀琉斯骑士狭路相逢,

两人一见面便展开交锋。

这样的一对勇士绝无仅有,

依照我看会是空前绝后。

阿喀琉斯先向埃克托猛砍,

却只击中他端坐的马鞍;

然后又奋起全身神力,

向着埃克托的头盔再次重劈。

这次打击的威力当真罕见,

在头盔上溅起火花一片。

埃克托随即回手进行反击,

让阿喀琉斯痛苦不已。

将他盾牌砍成碎屑纷飞,

护身的软甲也有一半损毁;

锁子甲和里衬同样遭灾,

大腿也因这一击挂彩。

剑刃深深嵌入骑士鞍中,

让阿喀琉斯好不怒气冲冲。

他向埃克托再次进攻,

将头冠的羽饰砍落泥中。

盾牌难以承受骑士的力量,

飞出一块掉在战场上。

看到盾牌已派不上用场,

他拿起另一面将敌人抵挡。

埃克托与阿喀琉斯这场决斗,

从此以后想必不会再有。

没有剑刃能再绽放这样光芒,

没有这样高贵的骑士再生在世上。

他们拼尽全力激战,

直到日头渐渐落入西山。

……

他们看见一位骑士,

在希腊人的首领中很有名气。

阿涅斯(Annys)是他的名字,

他在战场上获得过许多胜利。

他所穿的铠甲制作精良,

放着夺目的灼灼金光。

戴着的头盔也堂皇富丽,

有许多宝石将它装饰;

镶满产自东方的珠宝翡翠,

垂下条条流苏摇坠。

他驾马向埃克托冲去,

要与他较量凭自己的勇力;

他向埃克托猛击一下,

砍碎他的头盔铠甲。

埃克托看到敌人衣装灿烂,

知道这是劲敌心中有了打算;

但头盔一时难以毁坏,

阿喀琉斯这时从后方袭来。

他从背后(这里直译的话……就是捅ass)猛砍埃克托,

正是这次袭击让高贵骑士陨落。

天地开辟以来的第一人杰,

就是这么样性命断绝。

可以看出,到此为止中世纪文学对特洛伊战争的改造已经彻底完成(体现在人名、服饰、战斗细节等多个方面)。赫叔的人格和武艺都被捧到了非常高的位置,而脚后跟(顺带一提这首诗里后跟爹是半人马后跟妈是美人鱼)虽然还是能和他正面对抗的英杰,但正面交战已经无法击败赫叔了。


《芬恩诗歌集》

那么作为余绪,来看看凯尔特神话——对,你没有看错。这则传说到了爱尔兰地域内的《芬恩诗歌集(Dungaire Finn)》也还维持着影响力:

从他第一天对抗希腊人,

赫克托耳便不曾遭遇险境。

凭借着手中的这把宝剑,

足有一千人在他手上倒下。

但他与矛锋染血的阿喀琉斯战斗,

因阴谋诡计被敌人击败。

临死将剑托付给另一位英雄,

安喀塞斯之子埃涅阿斯。

这里是介绍芬恩的孙子奥斯卡的宝剑来历的一首诗,也可以看出赫叔≥脚后跟直到这时,才成为有相当影响力的认识。

那么这次的科普到这里就结束了。囿于语言功底有限,能介绍的只有拥有英文译本的著作,但希望通过这次科普,能让大家稍为了解这段传奇的别样风光。也多谢不厌其烦地看到这里的各位啦。



撰稿人:芦苇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时请注明文章作者、出处、来源

中世纪文学中的特洛伊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