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剿比亚迪,被逼急的日本开始对中国下狠手了
1、
作为美国人的“忠犬”,经过五年的犹豫,日本人最终选择彻底倒向美国,在经济上与中国的脱钩。
比亚迪首当其冲。
今年1月,比亚迪正式进军日本,在20多家门店推出了首款纯电车ATTO3,也就是国内的元Plus,国内卖16万,日本卖22万。
去之前,日本政府说得特别好,承诺给比亚迪与日本车企一样的补贴待遇,每卖出一部ATTO3,补贴3万。
在补贴的刺激下,ATTO3上市两个月来,累计销售过百。
表面上看,比亚迪的销量平平无奇,但要知道日本的汽车市场相当封闭,高端市场长期被德国车霸占,中低端市场是“两田”的天下,特斯拉在日本一年销量仅5000辆而已,比亚迪刚开售就卖出了百辆,实属不易。
恰在此时,日本人开始“作妖”了,宣布在比亚迪的汽车上查出了致癌物质“六价铬”,一时日本舆论哗然,很多订车的客户纷纷退单。
“六价铬”具有很好的耐腐性,曾被广泛应用于汽车油漆中。
但后被世卫组织列为“一级致癌物”,从2008年开始,日本汽车工业协会严令禁止使用“六价铬”,而在中国,9座以上的汽车可以使用。
事实是,比亚迪确实违反了日本汽车协会的规定,使用了“六价铬”,这点毫无疑问。但诡异的是日本启动调查的时间,为何会偏偏选择在ATTO3上市之时?
这次被查出问题的不止ATTO3,还有比亚迪的电动大巴。
比亚迪的电动大巴早在2015年,便进入了日本市场,京都、埼玉、爱媛等地街头均有比亚迪大巴的身影,已经安全行驶了8年之久,从未听说过有“六价铬”的问题。
ATTO3一开售,比亚迪在日本销售的所有车型就全被查出了问题,很难不让人怀疑日本人的动机:8年前你不查,比亚迪在日本铺了20多家门店后,你开始查,这不是钓鱼执法吗?
2、
比亚迪在日本被“钓鱼执法”,是日本对中国在经济合作上态度发生重大转变的信号!日本疑似已彻底倒向美国,参与对华的经济脱钩。
川普时期,白宫便要求日本禁止向中国出口高科技产品。安倍比较老道,对美国的要求一直拖着不办。
因为中日关系虽然不好,但两国经济合作却打得火热,安倍不想趟美国人的浑水,最大限度的保护日企的利益。
从宏观看,中国是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2020年日本向中国出口了1700多亿美元的商品;
日本是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中国向日本出口了1400多亿的商品。在中国有12000家日企,日本人和中国人做生意绝对是赚钱的。
从微观看,中日产业链互补性很强。尤其在手机产业,一部华为P30的手机,一共1600多个零件,从日本进口的零件高达800多个,占比超过50%。
面对如此诱人的市场,安倍采取的措施非常谨慎,一方面宣布禁止使用华为设备,另一方面鼓励日本企业继续向中国出口高科技零部件,甚至是尼康的光刻机。
尼康光刻机不如ASML的先进,但可满足7nm以上的制程需求,足以满足手机外的其他芯片产品。
等到岸田上台了,他推翻了安倍的“模糊战略”,公开站队美国,叫停了对华出口的高科技产品——任何与芯片相关的制造设备,都不得卖给中国人。
索尼将数码相机的工厂迁往了泰国,中国工厂仅保留满足中国市场所需的产能,大概每年15万台,剩余的200万台相机全部交给了泰国人生产。
更令人揪心的是,日本前100大企业中,有53家公开表示要减少从中国进口零件的比例,争取5年内,把中国零件的占比降低至30%以内。
同时,民间反华情绪达到恢复邦交后的顶点——81%的日本民众认为中国是威胁。
2023年,或许会成为中日经济脱钩的开始。
3、
平心而论,日本人倒向美国,丝毫不令人惊讶。日本作为一个主权残缺的国家,外交、军事永远是跟着美国跑的。只有在经济议题上,日本人有一些自己的想法。
中国拥有14亿人的市场,又是邻居,日本人非常渴望赚中国的钱,但他们不得不考虑美国人的想法。
拿芯片产业举例,自打美国人联合欧洲发起禁售以来,日本半导体企业替代欧美成了中国市场上最大的赢家。
日本半导体的设备、原料、产品有三分之一的销售来自中国。东京电子、日立高科、佳能等大公司赚得盆满钵满。
中国市场的重要性,日本人心知肚明。安倍因此阳奉阴违,跟美国人打了好几年的太极拳。
可惜,胳膊拧不过大腿,换了个手腕和头脑都不如安倍的岸田后,日本连经济上的友好也不想和中国保持了,不愧是美国人的“忠犬”。
原本,我们中有一部分人认为资本主义国家最看重的是经济利益,感觉只要在经济上把日本拴住了,日本就不敢和我们翻脸。
如今的现实一再证明,资本主义国家也开始讲意识形态了,我们想安心和他们做生意,换来的是无理的指责和疯狂的打压。
因为,日本人和美国人都知道一点:这个世界的“蛋糕”是有限的,如果中国人切的多了,他们拿的就少了。所以,必须将中国死死压住,不给中国人切高科技“蛋糕”的机会。
中日经济,尤其是高科技的脱钩,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4、
近来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动向值得我们关注:日韩正越走越近。
众所周知,前两年日韩关系因慰安妇问题,闹得很僵,日本不惜动用经济制裁的手段警告韩国。
但最近,日韩关系出现了缓和。据日媒报道:今年,韩国游客取代了中国游客成为日本旅游业的主力军,来日本游玩的韩国游客人数创下历史新高。
远有历史问题,近有慰安妇问题,日韩关系为何会突然缓和?
我们可以大胆猜测一下:是美国人在背后当和事佬,命令他们缓和关系,准备联合起来,一起与中国脱钩。
于是,日韩两国媒体尝试释放一些民间友好的信号,制造舆论,为日后的联合行动铺路。
现在韩国对华的经济策略,与安倍如出一辙,口口声声要与中国保持距离,实际上经济打得火热。用韩国人的话说就是“经济上依靠中国,安全上依靠美国”。
美国人显然不能容忍韩国人这样的“骑墙派”,加入美日韩的对华脱钩,很可能是韩国人唯一的选择。
毕竟,无论是日本还是韩国,本质上都是美国人的附庸。
作者:江左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