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燕:办扎根中国大地的国际教育,让中国故事在国际舞台更加生动
9月28日,全球化智库(CCG)与中国银行共同研究编写的《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22)》蓝皮书发布会暨“中国国际化人才培养”研讨会在北京成功举办。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国际部外事主任杨燕在研讨会上发表了以下观点:
谢谢大家,我负责小学工作,在论坛上也是一个小学生,也是本着学习的态度来的。我特别感谢CCG两位博士,王理事长和苗秘书长的盛情邀请。因为疫情影响,这种教育上的尤其是国际教育上的沟通交流机会确实非常难得。我们也可以看出CCG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还是非常强的。
一提到芳草地国际学校,大家第一印象就是国际部,我们服务外交,服务使馆,疫情给了我们更多的思考,即怎么让芳草地国际部反哺基础教育和中国的孩子。2013年有一名学生申请了11所美国大学,都被录取了,最后选择了哈佛。当时很多媒体找到我们校长,说那一届很多被国际名校录取的学生都是芳草地小学毕业的,而且都是中国孩子。当时的校长就立刻让我们查询那一届的班主任都是谁、我们优势在哪儿。这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思考。我们一提起芳草地就是国际部,随着习主席“一带一路”倡议落地,国际部的孩子中外交官子女所占比例越来越高,我们有更多的责任办扎根中国大地的国际教育,让中国故事在国际舞台上能够讲得更加生动。
在疫情背景下,虽然国际部的孩子在公立学校体量是最多的,但是也是受到了影响。校长也说,不要只想自己那个小圈子,只扎在国际部里面工作,更多要想国际部怎么能反哺整个芳草地集团,让更多的中国学生享受到国际教育的资源。我们也做过一些调查,有些老师选择这个学校也是奔着“国际”两个字来的。别的校区可能没有国际味,因此我们校长也提出,要让每所分校不光有芳草味,还要有国际味,这是给予我们的任务。
小学可能离留学还差得很远,但是周边家长可以感觉到,越来越多的孩子都有留学的经历,或者留学计划,包括小学生。孩子的教育是非常大的事情,从小学就要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有一个非常好的规划。
我们培养的就是国际型人才,我在国际部也非常自豪。对于中国孩子来说,随着中国国际地位越来越提高,我们要在国际上培养自己的人才,要在国际上有话语权,推动国际规则。
我们培养国际人才,需要遇见世界,了解世界。芳草地有一个非常多元的背景,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基础。CCG的影响非常大,可以对国家政策层面提出一些建议和建言。我特别认同同仁们说的话,我们有我们的难处,也有我们的需求和初心,既然工作在这个岗位上,应该为整个教育事业做贡献,这也是我们的饭碗,家长奔着这个目标来的,我们也要更好地做好服务。
今天的嘉宾从小学到中学,有公立,也有私立,还有顶级的北大、清华,特别希望在有志之士的引领和帮助下,把零散民间的珍珠串成美丽的珠链,让国际化教育做的生机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