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阶段,都有其不同意义

问:老师,《论语》中:“居之无倦,行之以忠”。居于所处的位置不懈怠,在做和执行的过程要忠实,但是知道和做到真的是差好多。比如工作当中,我一有钱了就很懒散,快没钱的时就会想,我该努力了。
我不喜欢这个状态,想平平淡淡、平稳地去工作,不是特别努力,也不是特别不努力。这点对我来讲有点困难,希望老师给指导一下。
答:要想“居之无倦,行之以忠”,需要不停地去扩展和延伸,我们所做的这件事情的意义是什么?比如,刚开始可能是为了赚取更多的钱,这没有问题。但是当赚到了一部分钱以后,对这件事情的动力就没有了。如果这个时候我们还想保持动力,就要从这件事情当中再去找寻其他的意义。需要不停地从一件事情上寻找不同的意义,找到不同阶段的不同的意义,它才可以让我们变得持续的有动力。
举例,《大学》中的“明德”和“亲民”,提升自己和帮助他人,其实他们两个是要相互作用的。比如,在厨房做饭,一开始我们可能是为了提升自己,我可以做这么多人的饭,我可以在做饭的过程当中不停地让自己变得游刃有余(明德)。可是过一段时间发现,好像没有什么意义了,怎么办?那我们去想,因为做饭这件事可以让他人在这里有吃食,变得很踏实,体会到幸福感.,这都是在帮助他人(亲民)。
帮助一段时间,我们可能又倦怠了,怎么办?再找意义。看看自己最近有什么样的不足,我需要通过这件事情,在哪方面可以再来磨练自己(明德),所以明德和亲民它们两个反复地相互作用。
我们做一段时间工作,发现好像没有意义了。那我们去想一想,也许客户需要;也许公司的领导需要;也许帮同事做点什么,同事很需要。当我们有明德和亲民的这种思维,就可以在一件事情当中不停地去寻找意义。
再讲更高一点的思维,当我们不停地往上修为自己的时候,事情就是事情,不需要找那么多意义,也不需要通过“明德”和“亲民”,我们只是在做这件事情,仅此而已。
当我们到了这个思维或者状态的时候,就不会出现倦怠,它会变成一个平常事。比如,每天坐在这里直播讲课、或者工作、做销售、做生意,它变成了我们生活当中一个常态化的事情。就像很多跟着学习过来的朋友,现在在学习这件事情上,我们不需要从这里去找寻意义,每天只是学习,它变成了我们生活当中的一种常态,一件不可或缺的事情。只有这个时候才会长久,而且也是淡然的。
我们人生要做的事情就是一件事:修为自己。当我们修为自己、把自己不停地变得更好的时候,那些附赠的东西自己就来了——孩子变听话了,跟爱人的关系变和谐了,工作变好了。如此,任何事情就变得很简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