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庭系统动力角度解读电影《还是觉得你最好》

2022年有一部反响不错的粤语电影——《还是觉得你最好》(港译《饭戏攻心》)。
这部电影在首演的时候,我是以爱情喜剧的角度去看的,但在观影的过程发现,除了爱情这条主线外,还有一条讲述家庭系统动力的暗线。
家庭系统动力告诉我们,家庭成员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尤其是父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更是如此。
这些家庭系统动力,深藏在电影中,并且形成了一个信念——“家在,炉在,爸爸在”。
这个家的信念从有到“无”,时刻在影响着每一位的家庭成员,并且在暗地里推动着剧情往前走。在最后,“家”的信念被重构,家得到了升华,所有家庭成员也与过去和解。

电影一开始的时候,大哥、二弟、三弟正准备出门。三弟女友坐在客厅查看三弟手机,看到三弟有长腿美女的照片,故与其发生了争吵,最后女朋友摔门而出。
电影在这里发生了一段比较有趣的对话就是三弟女友问三弟:“那你喜欢我吗?”。
此时,三弟的眼光便抛向大哥和二哥的身上,暗示他们给提示。
但是,他们同时给了不同的反应。
接着,三弟女友第二次问:“为什么全是年轻女孩?你根本就是喜欢年轻的”,三弟再次将眼光抛向大哥和二哥,暗示他们给提示。
但是他们也是同时给了不同的反应。
在这里的各位心里应该有个疑问:“为什么三弟女友两次问三弟问题,三弟每次都将眼光抛向大哥和二哥,让大哥和二哥给他提示?难道他自己不会回答吗?”。
接着大哥说:“你和她恋爱了12年了,快些结婚吧!最多我给钱”。
此时,三弟提出了一个要求:将现在居住的房卖掉,充实自己的电竞队。此时,大哥有些不耐烦地说:“家在,炉在,爸爸在,这个家(房子)永远不会卖的”,然后就各自忙各自的。

在这里,可以看到“家”的信念在三个孩子中,大哥是最强烈的。
从家庭系统动力的角度来看,这里出现了一个动力:死亡的动力,这个死亡的动力来自父母的早亡。父母的死亡,除了给孩子带来悲伤,还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有责任:
一方面是认为自己没有能力保护好父母而自责,
另一方面则是自己要承担父母未能履行的责任,也正如谚语:“长兄为父、长嫂如母”所说。
所以,维持着这个“家”就成了大哥的最大的责任,包括这个“家”不能散,对弟弟的照顾及他们的发展,正如弟弟的恋爱、婚姻问题,这些本该属于弟弟自己的事情,但大哥却无比地操心。
来到电影中吃第二顿饭的这场戏,
有这样的一个情节:“你会煮什么给你喜欢/爱的人吃”。
当二弟的女朋友说,会煮叉烧给二弟吃,因为他们喜欢吃。这个时候,三弟说:“错,错,错,以前爸妈做的叉烧很难吃,低档,只能用来充饥。”
这个时候,大哥驳斥了三弟,然后二弟出来和稀泥并且说:“他们两兄弟是这样的。
”大哥就拍桌子生气说:“不是三兄弟吗?”。
那么,是什么使得三弟嫌弃爸妈所做的叉烧?如果爸妈不是辛苦地工作,恐怕也没有三兄弟现在所住的房子。
在这里“家”的信念再次出现,大哥维护着爸妈所建立的家,而三弟则无所谓的样子。
这是为什么?
从家庭系统动力的角度来看,影响三弟的动力是被父母抛弃而产生的动力。
这股动力会使得他一直的处于孤独之中,反正我一个人生活,怎么过都没有问题,所以在剧中,他也是边缘化的。
另外,他有一位与他相处了12年的女友,但却一直未走入婚姻。或许在我们的眼中是他暂时不想结婚。
但是,从家庭系统动力的角度来看,他内在认为自己只配孤独的生活。
到大哥想和认识几天的女友说分手这场戏,大哥女友突然拿出一副色盲专用眼镜送给他。
此时,大哥戴上眼镜后,看到整个世界从黑白变成彩色缤纷。大哥疑惑:“你怎么知道的?(色盲)”。
大哥女友说:“你拍的照片,抄袭的都是彩色的,好看的都是黑白 。然后查询你戴的眼镜的牌子,原来是色盲专用眼镜。
因为不能分辨红色,所以你也不能分辨叉烧的红色,这也就不能继承家业了。”
▼▼▼▼▼
这是整部电影中的一个转折点,大哥女友的这番话,让他开始松动,直到女友说出:“在这间屋子里,最拼命想要让每一个人都快乐的人,才是那个最不快乐的吧”。
大哥泪目了,他的泪目是因为终于有人能够看到他为这个家的努力,即使最亲的人也未能看到,但是一个相处时间不是很长的人却能够看到,此刻,大哥是被疗愈的。
从家庭系统动力角度来看,父母死亡的动力会让孩子将自己的人生弄得悲苦不堪,以此来陪伴父母。
这个“家”一方面是他的一个信念,因为父母说过:“家在,炉在,爸爸在”,所以大哥要守在这里。

另一方面又像是他的牢笼,因为在这里,他们能陪伴着父母陪伴着家人。如果他离开了这个家,那么他对父母最后的念想也就没有了,这是他所不想的,所以他要极力地维护这个家。
但是,大哥女友的这个“看见”让他有了一些松动,使得他的哀伤得以处理,促使他与过去和解。
到了电影中的第三顿饭,
兄弟再次提出卖房分家的事,但是大哥还是坚持的不分家。
最后,因为一些意外事件,使得兄弟仨发生了暴力事件。
当暴力事件结束后,大哥笑着自叹:“这大哥当的失败”,于是决定不要再硬撑了,宣布卖房子。
此时,其他人陆续地离开时,大哥坐在椅子上,从无奈到失落。与过去和解是很痛苦的,特别是在父母死亡动力的影响下,非常的困难!

最后,大哥与“妈妈”对话的这场戏,是大哥与他的过去做一个和解,与父母死亡的动力和解。
当大哥问妈妈:“你想不想我卖了这房子?”妈妈并没有回答。
大哥再问,是你自己亲口说:“家在,炉在,爸爸在”。
妈妈否认说:“可能是我随口说说而已”,
大哥则很惊讶,不敢相信:“那是闹哪样?”。
妈妈说:“家里人在哪,哪里就是我们的家”,
还叮嘱孩子:“打开门,走出去,走远一些”。
▼▼▼▼▼
这几十年这个家的信念似乎在妈妈的这番话中,从有形变成无形,我们的家在心里。
从这个故事中的思考,家庭系统的动力带给家庭成员的影响非常地大,特别是死亡的动力。
故事中,父母的早亡产生的动力,使得孩子不能好好的生活,并且没有办法做好自己。
他们内在会有被抛弃的感觉,自责自己为什么没有保护好父母,与此同时,他们让自己过得不好以此陪伴着父母。
故事中:“家在,炉在,爸爸在”贯穿全剧。
它既是他们的支撑,但同时也牢笼一样,将他们困住。
直到最后,与妈妈隔空对话后,发现原来是自己误解,最终与那股信念、动力和解。
打开门,走出去,走远一些。

作者:郭永祥 编辑:溪溪子 图片来源: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