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2 每日一省
早上我看了眼镜子,跟自己进行了一番眼神交流,这就是我说的外观疗法,只需要三秒钟,就可以确认自己的状态,然后笑一笑,转身出门。
我这种人更适合照镜子,因为身为内倾型人格,我总是与自己交流的,看着镜子中的自己,就会渐渐很懂自己。我可以宽容任何人,但是唯独很难宽容自己。所以,这就成了一种极佳的手段,自给自足。
不过荣格人格测试的界限并没有那么严格,所有会有八个维度的数值占比。但是典型性人格特征会成为很好的参考。相比起主要人格,我也更了解自己更多人格上的可能性和跨越性。
整合了Fe弱势功能后,状态也日益趋于完美。
表达和倾诉力得到了有效提升,也更容易与人建立密切联系。
不断发现自己的真正需求也是自我的一部分,这个世界又开始变得有趣起来了,接下来要可以详阅一下荣格相关书籍。
研究了一番荣格测试后,我居然发现《春物》《冰果》里的角色在我接触的女生中都能找到原型。
这么一想,就感觉挺有毒的。
对此,我又更进一步了解了自己,还有,“怪不得会这样”的感受。
啊,雪之下说的那句,“将来某一天,你要来拯救我”,简直如音在耳。
我早该想到,这就是我的人生,跟折棒和比企谷最后做出的选择都很一致。
疯了。
小爷我脑海里的东西真是过于丰富。
所以才想说,“放眼望去,尽是渣滓”。
该拓展了。
看有些人评论说INTP是机器人,任何情绪的表达,哪怕很纯粹,也是一种对自我的表演,事后可能还会评判自己的表演是否到位。
这话说的也挺对,但言辞有点偏激,很中二。
我发现如果想要探究人格,从爱的角度去分析是最贴切的。
不同人格基于不同的环境条件有着不同的发展程度,我就属于从一开始就已经把无限大框架给敲定的;势必不会扭曲,势必无限制,势必实现自我,势必有趣。
此时我的文学属性仍然达不到我巅峰时期,但接下来,我会越来越专注。
唉,我有时候总会感叹自己万恶的分析能力,完全知道我的行为会带来什么影响,以及什么走向。
《2022.1.22 低效人类》:
“当我察觉到世界是由因果构成的之后,我开始不接受我的果。
我要反其道而行。
一旦预知自己会因环境的条件而带来什么样的发展,我就心存叛逆,总觉得这个世界太过虚假。”
就如我写的这个,对于知道如何发展的事情,我总是心存叛逆。
因为不论是哪种结果,我都无所谓好坏,但又需要取舍好坏,但是涉及人的时候,就难以抉择。这就是Fe的弱势功能。
为此我要假装自己没有分析出来吗?但是这种规律和结果,在我眼中就像水流一样显而易见,就像1+1一样轻易得出结果。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实际上对自己的人生,好像也很无所谓。
确实如此,不论是什么样的处境,我都能以自我的形态活着。
之所以不做出选择,是为了不让自己绝情,我抗拒的并不是因为我能看到结果,正是因为我像一台机器一样,我才不想让自己变成一个选择最佳结果的机器人。
又触碰到课题了。
答案是,继续去思考下一步。
曾经,我为此抛弃了更广阔的世界。
总是有一种自恋的想法,“真不想让别人喜欢上更好的我”。
直到山穷水尽时,或者是我将自己逼到山穷水尽时。
我才会将自己推出去,真是坚定又扎实的每一步,真是个垃圾世界。
笑了,原本这世上早该在大街上存在一个很拽的人,现在天天窝在家里拼命看书疯狂赶以前落下的进度。
我倒要看看今年我要面临什么挑战。
说起来人仍然有很多基因上进化的余地,丰富超越自身的框架,以极限看有限也是必要的课题,在创作中也会有用。
不过说起创作来,也需要探索一种切合自我的新类型。
仔细想想,我起初设想的是能够融合所有优势去掉弱势的完美主义者,但是本身这种想法就会走向INTP,但是INTP显然也并不是终点,而是一种工具,特别是我有一种目的性,那就是做一个人,比所有人现在认为的人更像一个人的人。
仔细想想,这也算是我Fe优势功能也很大,会被感动,会追求感动,这也是基于理解力下同理心强的特点,所以才容易被F型人格吸引,因为可以与我互补。
基于荣格模型分析确实容易很多,这就是前人写下的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