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岁,年薪百万,我决定先生孩子再找对象
“记录一万种人生探寻成长规律”

前段时间,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四川省生育登记服务管理办法》,提到“取消对登记对象是否结婚的限制条件,将‘夫妻均应当在生育前进行生育登记’,更改为‘凡生育子女的公民,均应办理生育登记’。单身生育再次引发关注。
单身妈妈为了生育要付出的一切,身体的疼痛,加倍的经济压力,外界的非议,生育保险、出生证明、落户、入学等一系列社会公共服务的障碍,糖果都曾经历过。
40岁前,她从事房地产行业二十年,百万年薪。为了拥有自己的孩子,她不得不和前夫离婚,尝试过领养,最终决定辞掉工作,在单身状态下借助医疗手段受孕。
一位大龄女性,在婚恋市场上面对着怎样困局?单身妈妈需要哪些层面的成全和托举?生命的连接对于女性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
以下是糖果的讲述。
讲述者|糖果
编辑|长安 立秋
为了生孩子,我选择离婚
36岁那年,我在一家企业做高管。单身,年薪百万,有车有房。如果以现在很多前卫的女性视角来看,这大概就是“人生赢家”了。但只有我自己知道,年龄和生育焦虑已经快要压垮我。
从2017年到2020年间,我整个人都处在一种极度焦虑的状态中,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工作,每周都有四五天的时间在出差,一个月要在天上飞个三四十次,整个部门的担子都压在我身上。
等回到家,又有父母催婚催生的压力。我喜欢小孩,渴望成为一个妈妈。我知道,35岁以后都算是高龄产妇,受孕的概率会变低,胚胎的患病风险也在增加。几方压力之下,我开始失眠,头发大把大把掉,有好几次,在机场和火车站,我甚至因为压力过大晕了过去。
再三考虑之下,我有了一个想法:在没有合适伴侣的这个前提下,是不是可以先通过其他方式要一个孩子?

在决定单身生育前,我其实有过一段婚姻。
我和前夫结婚七年,一起在北京买房买车,生活很稳定。虽然感情不像灵魂伴侣那么如胶似漆,但日子总算也能凑合着过下去。我们婚姻最大的矛盾点是,要不要孩子。
年轻时,我们仅凭着一腔爱意步入了婚姻殿堂,完全没有考虑到现实问题。我顺理成章地认为人都有结婚生子这个过程,就理所当然认为他也是这么想的。直到结了婚,聊起孩子的问题,我才知道,原来他是不想要孩子的。
我们为孩子吵过很多次,但谁也没能妥协。终于,在一次深入的长谈后,我们结束了婚姻。
我不是没有考虑过再找一个人结婚生子,但现实却远比我想的残酷的多。
在婚恋市场上,有能力的大龄男青年和女青年受到的待遇并不平等。有能力的大龄男青年被叫做钻石王老五,深受年轻小姑娘的青睐;但大龄的女青年,尤其是像我这样有过婚史的,却处在了一个尴尬的位置上,比我优秀的,希望能找个比我年轻漂亮的,但没有我优秀的人,我又会对他不满意。
父母将我煎熬的样子看在眼里,也许是不忍心,在深入沟通后,也同意了我单身生育的想法。

我们首先考虑了领养。我和父母找了很多福利机构,有本市的,也有外地的,去了解领养孩子的问题,但得到的结果却都不尽人意。工作人员对我们说,福利院里正常的孩子都被领养走了,即使是有孩子,但在之前排队的人也有一两百之多,如果要等,恐怕得排上一二十年。
领养的路行不通,我们很快又想到了另一条路:做试管。
我是幸运的,一次取卵就成功了。为了保证存活率,我甚至一次移植了两个胚胎。
38岁那年,好消息接连传来,我成功怀孕了,两个胚胎都幸运地存活了下来,我可以做妈妈了。我并没有选择知道孩子的性别,无论是男是女,我都一样爱他们。
单身妈妈,痛并快乐着
单身生育过程中,我最想感谢的,是我的妈妈。
从做试管第二天,一直到生产,妈妈都一直在我身边照顾我。从备孕到怀孕,我找了专门的营养师,每天的食谱都会发到手机上,妈妈每天就按着食谱买菜做饭。
她年纪大了,眼睛不好,手机也用的不熟练,一个连天气预报都看不全、日常发短信错字连篇的人,却为了她的女儿,反复研究着食谱。
因为从小生活在贵州,再加上长期劳作,很久之前,妈妈就患上了风湿性关节炎,走路不太利索,每走一步膝盖都会有疼痛感。但即便是这样,每一次产检,她都执意要和我一起去,从不让我自己背着包,无论是坐车或者坐地铁,只要一有空位,就会把空位让给我坐。
我走在她的后面,看着她步履蹒跚的背影,满头的白发,忽然觉得自己不是个孝顺的女儿,连累着父母在七十岁的年纪,也还要为我操劳奔波。

由于是大龄产妇,还是双胞胎,孩子没能等到预产期就出生了。像是冥冥中被命运眷顾,我抽中了微小的概率,成功产下了一对龙凤胎。当躺在产床上,听到孩子哭声的那一刻,我也忍不住流下了眼泪。经历了一路的艰辛与波折,在38岁的这一年,我终于也拥有了自己的孩子。
有了孩子的四十岁,对我来说,有痛苦,也有欢乐。
痛苦的是,我一个人的精力有限,终究是没办法同时顾好两个孩子。比如他们同时生病的时候,我没有办法照顾到两个;两个孩子晚上睡觉要哄睡的时候,我没有办法同时哄两个;每天我们带他出去玩,两个孩子都要我抱的时候,我也没有办法抱起来两个孩子……
我的父母都已年近七十,身上也都有常年劳作留下的病痛,今年年初,母亲还做过一次腰椎手术,医生叮嘱了不能负重弯腰。这样一来,他们没办法帮我独立的带孩子,需要阿姨辅助,而且阿姨照顾久了,孩子有了感情,还不能随意换人,之前一位阿姨离开,孩子就不适应了好长时间。
另外,我也会担心,家庭中没有父亲的角色,会不会让孩子性格中缺少阳刚的一面。但是,万事没有十全十美,即使是正常结婚生子,婚后也可能离异,也可能存在丧偶式育儿,我能做的,就是在他们的成长中,让他们参与一些对抗类的活动,与其他男性接触交流,从而补足可能缺失的这一环。
单身妈妈的另一大难题是,你需要独自承担全部经济压力。为了生育,我辞了职,没有收入来源,存款要负担全家的衣食住行。目前,一个资质比较好的阿姨,一年的薪资是十万块;我给两个孩子买了保险,一个孩子十万一年,两个人就要二十万。再加上其他必要的生活开支,等孩子长大读书,未来教育费用也是很大的压力。

当然,生育也给我带来了无与伦比的幸福。我在四十岁时,完全跳出了生育焦虑,无论是婚姻还是恋爱,我都能更从容地面对。孩子的到来,更是填补了我心中的空缺已久的地方。他们的耍赖打滚,他们的可爱贴心,他们对我的依赖和陪伴,让我体会到生命的连接是如此美妙。这种情绪价值,让我对未来的每一天都充满了期待。
看着孩子一天天健康成长,我父母对我的担心越来越少,自己的状态越来越好,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了。
让孩子直面特殊家庭
人都说四十不惑,经历过这么多,也让我对于婚姻和家庭有了新的思考。
从生产手续开始到办理出生证,孩子父亲姓名的那一栏一直都是空缺的。幸运的是,经办的工作人员和知情人给我的反馈都是非常正向的,完全不会因此去异样地打量和议论我,我也能强烈地感受到这个社会的包容度。

在此之前,我经历过很长时间的心理斗争,关于如何向孩子解释他们的来历、父亲的去向,也想过要采取一些善意的谎言,利用“外地出差”“长期在国外”之类的借口骗过孩子。但慎重考虑了很久,最后还是决定实话实说,如果他们问我,“我的爸爸在哪里”,我会回答他们“你是妈妈通过医疗的方式来到这个世界的,你跟别的孩子不太一样”。
孩子迟早要面对这个问题,我希望能从小帮助他们循序渐进地建立起信心和勇气,如果他的内心足够强大,这些就不会伤害到他。
对于婚姻,我始终抱持着因爱结合的态度。一个完整的家庭,其实并不在于形式的完整,而是要看重家庭氛围的和谐。无论是单亲还是双亲,孩子能不能健康成长,总是取决于是否生长在充满爱的家庭氛围里。
很多人对于我的选择可能会存在一定误解,认为我是不是单身主义。但其实,我只是选择了单身生育,并不意味着我要一直独身。大家习惯了恋爱、结婚、生育的人生次序,我只是出于自己的身体情况和对孩子的喜爱,选择先生育了。如果后期有遇到合适的伴侣,也是可以再结合的,没有排除这个可能性。

我并不是想告诉女性,单身生育有多好,身体上的、情绪上的、经济上的、舆论上的压力,是谁都无法忽视的问题。我能顺利诞育小孩,也离不开我父母的大力支持。
我想讲的,只是我摆脱外在束缚的故事。我在既定的人生轨道和自我意愿的拉扯中达成了和解,遵循了自己人生运行的顺序,并有能力为自己的选择负责,生活也逐渐归于平静。
本文为真实故事,为保护受访者隐私,糖果为化名
本文为原创作品,洗稿、抄袭必追究法律责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