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艺术和摄影
1. 艺术形式的不断变化 :
学习绘画和雕塑的人,要花很长的时间去练习技巧,包括素 描、作画和造型,然后才能掌握表现自己的艺术思想的方法。此 外,还要加深对艺术本身的理解,否则,他们的作品只不过是对 人物、地方和物体的简单的记录罢了。
学习摄影的人,也需要用多年的时间,去掌握摄影技巧,处 理光线,熟悉相机性能,胶片特性和冲洗工艺。许多人达到这个 技术水平以后就满足了,便去从事摄影活动,他们也拍出了高质 量的,忠实于原物的照片,满足了职业上的需要。
画笔、颜料、蚀刻针、颜色铅笔和打样机仅仅是艺术家的工 具。它们不能保证艺术创作必定成功。 对于相机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作为一种工具,它可以帮 助艺术家创造出某一特定的艺术品。
艺术之所以成为艺术,与它所用的材料和工艺之间,只有一 部分关系。它的最重要的特点还是在于艺术家从题材中提取基本 视觉美点并以感人的方式再现它们的才能。
艺术的表现力,它才是艺术的真正作用
要搞懂艺术和自然的异同、视觉形象思维和文字概念的区别、艺术和手艺的关系。
2. 艺术和描绘自然
自然界有它本身的美,并不在于人们是否去捕捉这些美。但 表现自然美的照片却不能自动成为一幅美的作品。
同样,我们面前这些照片,堪称题材美、聚焦、曝光、印放 技术都很高超,但却并不动人。像前面的例子一样,摄影者头脑 里缺乏生动的艺术构思。


对于照片,我们要撇开画面的感人之处,去回忆一下, 当时在平常环境下看到的这些题材,确实不特别动人。然而,如果艺术家把他内在的想象力和娴熟的技巧结合起来,用这样的题材也能拍出美好动人堪称佳作的照片来。


3.艺术和抽象的视觉美点密切相关
并不是说,题材丑陋反而能保证拍出成功的照片。美的题材 经常能产生美的照片。问题的关键是,艺术效果完全取决于艺术 家是否从这个题材中发现了和感觉到了抽象的视觉美点,以及处 理它们的能力;经过这番处理观众才能看到艺术家曾经看到过的 东西,激发出和艺术家同样的感情。
按照艺术家的观点,自然存在的事物无所谓美和丑。正是艺术家,才能有能力发现美的本质,并把它展示给人们。
艺术品的质量和自然物的面貌关系很少。 题材里固有的美并不一定等于照片是动人的。艺术品是由某种抽 象的美点构成的,它和机械地模仿自然是两回事。惟妙惟肖不能 作为艺术品的出发点,也不是评价艺术品的标准。事实上,效果最好的照片,是既不违背自然形式,又力求高度简化,敢于大胆处理线条、色调、形状和质感的那些作品。艺术就是汲取这些最本质的视觉美点,使之处于突出地位,剔除那些妨害中心思想的成分,或使之处于次要地位。
这类视觉美点,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有,占我们日常生活的比重很大,以致我们大多数人竟然对它熟视无睹。每一个题材,不论它是平淡无奇还是宏伟壮丽,它都包含着几乎无限量的视觉美点。有时它只存在片刻,稍纵即逝。有时它藏在极普通的外表下 面,貌不惊人,难以辨认。事实上这隐藏着的视觉美点才是真正神奇有趣的东西。
从题材中发现这类线条、色调、形状和质感,以摄影家完全满意的方式加以处理,随后制成照片,使观众对这些视觉美点也能一目了然。这就是构图的全部内容。
4. 构图——从混乱中找出秩序
构图是一个思维过程,它从自然存在的混乱事物中找出秩序; 构图是一个组织过程,它把大量散乱的构图要素组织成为一个可 以理解的整体;构图是对这些要素的反应过程,也是想方设法组 织这些要素的过程,目的是让这些要素向人们传达摄影家已经体 会到的兴奋、崇敬、畏惧、惊异或同情。构图所表现出来的气氛, 有时是平静的,有时是有力的或坚定的,有时也可能是活跃的。 题材本身会向摄影家展示出所要表达的情绪。
通过构图,摄影家澄清了他要表达的信息,把观众的注意力 引向他发现的那些最重要有趣的要素。
构图方法和构图语言并没有什么神秘之处,也没有什么条文 可以遵守。要理解构图,参与构图实践,就必须对几千年来艺术领域里人所共知、行之有效的那些普遍原则有所理解。
企图使构图符合一定模式 这样的构图,即使安排得十分工整,面面俱到,由于不可避 免地过分雷同,也必然令人生厌。因此,这种构图模式是否有用, 值得怀疑。
另一方面,单凭直觉构图,或许能产生一些值得一看的作品, 但在更多的情况下,这种做法带有偶然性,不能保证把摄影家的 思想传达给观众。
5.摄影中的冒牌美术
在摄影光学、 用光和化学处理方面仍然大有可为的情况下,根本没有必要去乞灵于模仿。如果有些人不愿局限于直接使用相机、镜头、负片和 照片冲放技术,可以去探索物影照相,多次曝光,光调器和照片 剪辑等类形式。
抽象艺术和抽象的视觉要素是不同的两个范畴。抽象艺术是绘画和雕塑发展中的一个流派,它是作为对科学写实主义的反动 而出现的。首先它强烈地突出线条,其次是使用色彩的组合,目的是追求美学效果,而不是描绘自然。此后,立体派发展起来了, 大量不同形式的抽象派作品随之出现。
从某种意义上说,抽象派作品的动机是想证明:只需要运用 线条、明暗、颜色、形状、质感等抽象要素就可以制造出大量丰 富多彩的绘画,而和现实世界的主题很少有或者根本没有关系。
虽然自然界的某些方面经常是人类艺术的模特儿,但在美学上成功的程度却直接关系到所强调的要素,即线条、形状、颜色、 立体感和质感。优秀的艺术品一般说来都是能够反映自然界这些要素的。拙劣的作品,几乎都是只会模仿自然存在之物,很少注 意或根本不去注意这些要素。
如果一把一张照片弄得象是油画、版画或蚀刻画,那是对摄影这种严肃手段的践踏。
6. 视觉形象思维和文字概念
因为我们认为艺术品本身就具有文字含义,所以我们要寻找“画 面以外的文字”来向我们自己或向别人解释艺术家的意图。然而,有意义的“画面以外的文字”是不存在的。摄影家的信息纯粹是视觉的。照片中表现的任何含意只能看,不能读。
即使对一幅照片的艺术价值作口头解释,也有可能夸大某一 特点的重要性,而同时歪曲了所有各部分之间微妙的和谐关系, 充其量不过是简单化地理解艺术家的意图。
在摄影方面也是这样。照片只能依靠它的视觉美点给人以深 刻印象。搜集有关的主题的或处理方法的奇闻逸事,对艺术的价值不起作用,它只能引起混乱。
它们并非来自文字概念,也不要指望会有什么语言反应。照片已经表达了要说明的一切,无须任何文字补充说明。 成年人看到这些令人兴奋的线条、形状、色彩和质感的时候, 也能重新体会到儿童时代才有的那种愉快心情。


7. 艺术和手艺
一个人如果不能同时成为一个高超的艺匠,他就不可能成为 一个艺术家。如果一件作品的设想是好的,但它的制作水平很低, 那么设计的目的就难以达到。为了创作具有艺术效果的作品,有 趣的设想和完美的技术是缺一不可的。但不能认为一个具有高操 技术的艺匠就是一个艺术家。做家具的木工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足以说明这一点。
摄影艺术家不仅应该是一个超级艺匠,而且还要继续深入钻研,提高自己的技艺。甚至应该象二十世纪的画家一样,达到一 个相当高度的水平,达到能够自由运用自己技艺和智慧的地步, 甚至可以大胆运用有时近乎粗劣的创作手法。
许多艺术家富有挑战性的性格,他们喜欢反驳那些已被公认 为正确的和基本的东西。他们改变了透视关系,随意处理比例关 系,虚构不可能的场面,用假设的自然光源安排互相矛盾的照明,打破已有的色彩协调关系。反传统主义成为大多艺术家(如果他们 原来的风格不是反传统主义的话)所追求的倾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