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皋笔记》 清 杨风辉 (二)
梅卿 中山人太瘦生,以前游历到西蜀,住在一古寺,萧斋寂寞,远离家乡的他见周围风雨萧条,心中苍凉万状,只能靠吟咏来排遣。 这天晚上,寒雪初霁,一轮明月正当空,太瘦生所居住屋子的窗外有一株梅花,此花清香冷艳。 太瘦生看着明月下的梅花,想起自己四处游走,离家十多年了,故乡离此万里,蓬飘梗泛(比喻漂泊流离),雁香鱼沉(比喻音信断绝),如今见到这清香冷艳的梅花,不禁触景生怀,感伤万分,于是高声朗诵,说“游子天涯感夙因”,话音刚落,窗外有人接续说“一般清瘦可怜人”;太瘦生很惊讶,拿起烛火看窗外,但外面寂静毫无人迹,于是继续吟诵说“十年流水怀今日”,窗外又传来人声接续说“几树梅花是后身”,太瘦生听了拍案叫绝。 这回太瘦生听得很仔细,他发现这声音仿佛是从梅花树下发出来的,太瘦生心中暗想“这房间有鬼?”而后又转念道“此鬼会作诗,说明是风雅鬼啊!我一个人居留此处,无人与我共欢乐,要是能和鬼一起作诗唱和为乐,正好能慰藉寂寥的心。”他便脸向梅花祈祷说“神耶?鬼耶?梅花之精耶?灵爽不昧兮,尚望姗姗而来兮。” 太瘦生刚一祈祷完,忽然见到一位玉骨娉婷,丰神绰约,十六岁左右的女子从梅花树下冉冉走来,她笑着对太瘦生说“这么冷的夜晚,您有何苦恼,而吟这样的诗句呢?”太瘦生说“我远离故乡万里,独自一人呆坐无聊,所以吟些诗句来消遣。听卿之雅唱,令我魂消,不知卿是哪位?难道是神仙?”女子回答说“婢子叫梅卿,一普通人,今天特来与您唱和,为知己了结一段文字因缘。”太瘦生很兴奋,随即吟诵“梅花与我有前缘?”女子续道“认得前身五百年”,太瘦生又吟诵“知到梅花便知我”,女子续道“精神总在岁寒天”。 从此日开始,二人每到夜里便你一句我一语对吟,太瘦生将他们之间的吟诵记下,稿几盈尺,太瘦生每天都盼望夜晚到来。几个月后,梅卿忽然对太瘦生说“婢子要离开了,今天来与您道别,五十年后我与您会在琼仙会上再见。”太瘦生急忙问缘由,女子说“上帝可怜婢子清节,孤冷太久,今天将我列入仙班。”女子说完,随即消失。 太瘦生即时感觉到漫天的香风,好一会儿才散去。 南皋居士说“‘孤芳自赏,知己寥寥’天下人都对梅花作如此感慨。一句‘特来与您唱和,为知己了结一段文字因缘。’只有梅花懂孤独的可怜人啊。” 金鞭崖记 青城阴十八峰的第十三峰的悬崖间,有件东西像笋,颜色是金色的,二竖一斜,世俗人称此崖为“金鞭崖”。 某甲是个樵夫,住在金鞭崖下,极为贫穷。一天他担柴到市场卖,有位看相的对他说“我看您的面相,十日后你会遇到异人,到时你便会成为大富翁。”某甲听了大笑说“我早出晚归的砍柴,然后挑到市场来卖,即便全部卖光,也不过是一百来钱。这样子下去,能不能活下去都是个问题。要是如您所说的我能成为大富翁,到时我一定来重谢。”相士笑着点头。 某甲回到家后,心中暗爽,于是再不想上山砍柴了。几天后,某天早上,某甲刚起床,忽然看见一位穿戴古时候衣冠的人,看那样子好像是世俗人所说的土地神的模样,此人推开门走了进来,向某甲作揖说“您的运气到了,我守护您这些金子了很久,跟我一起去拿吧。”某甲大喜,穿戴古时候衣冠的人在前面带路,走过一条大道后,二人来到金鞭崖间,某甲看见两条长六尺多如笋般的金鞭,金鞭灿烂夺目,绝对是宝物。 某甲高兴地冲上前,将金鞭拔出,然后想将它们扛回家中,忽然他发现四周的路消失了,穿戴古时候衣冠的人也消失了,所有的东西都消失了,只剩下自己孤零零的一人,某甲极为惊慌,刚一抬脚便坠入深处昏迷,一会儿某甲醒过来时,看见很多人在围观他,人们询问他什么原因躺在这?某甲据实向人说出实情,再看自己所扛的只是根枯木。如今某甲还在,依然以砍柴为生。 南皋居士说“人再贫穷,非分之财,也不能去窃取。山中的神物,怎可视为自己囊中物呢?神是以此来警告世人。” 狸生 狸生,是粤东的猺族人,他的先人老猺在唐朝时期随军队征讨西番,而后在西番地居留成家,经过三十余代而生狸生。 狸生天生彪悍,常和其他的族类起冲突。有位叫朱离生的,他也是猺族,与狸生不和,二人谁看谁都不顺眼,虽然狸生很讨厌朱离生,但也没什么办法治他。 猺族人。最怕的就是自己变成虎,开始要变虎的时候有预兆,就是全身长毛,渐渐地无法说人话,只能与家人点头交流,这个时候的猺人还有人的意识,心中悲痛,眼中含泪;最后,便会躲入深山,此时的猺人失去人的意思,完完全全就是一只虎了。 某天,朱离生变成虎,狸生又和他有过节,他极为积极猎杀变成虎的朱离生,虎遇到狸生对着他哮吼,狸生受惊吓倒地,他急忙跳起,发现自己身上长满斑斓的体毛,他也变成虎了,还有人的意识的狸生,心中极度懊悔,头撞崖而死。 现在,西山还有虎生存,人们不敢去猎杀,怕象狸生一样变成虎。 南皋居士说“我是有听说猺族人会变成虎,狸生平常时很怨恨朱离生,朱离生变成虎后,狸生怀着愤恨去猎杀虎,这愤恨的猎杀让他变成虎。这其中隐含着天理,人不可不惧。” 桂十三娘 潇湘生,楚南湘阴人,不知道他具体叫什么名字。从他读了《石头记》后,便生起爱慕林黛玉的心,因为黛玉所居住的地方名为“潇湘馆”,因而便给自己取了个号“潇湘生”。 潇湘生的父亲到陇西任职,他随父亲来到陇西。某天,到郊外游玩,见到一位十八岁左右的美丽女子,此女子绿衣翠衿,风致蹁跹。身边随行二位妙龄女子,所穿的也是绿衣翠衿,不像是一般女子。潇湘生心中起疑,想“这荒郊野外的,怎么遇到这样的美女?”因心有疑惑,便一直盯着美女看,美女也在看他。 回家后,忽想起白天所遇的女子,不知不觉开始心摇摇如旌旗,一时悲伤起来,自己一人发愣到明月高悬。于是起身边走边叹息到中庭透气,刚到中庭,一位绿衣人手持请帖从东边过来,邀请潇湘生,请帖上署名黛玉。 潇湘生问“黛玉是谁?” 绿衣人说“就是公子您所钟情,所思念的人。公子,您自己心里明白。” 潇湘生听了,欣然地跟着绿衣人前往。二人来到一处住所,此处绿阴森翳,苍翠欲滴,竹影窗纱,参差掩映。走近屋子,屋子前有一联说“不妨夜雨滋青草。难得春阴酿绿天。”进屋见内里的墙壁间镶嵌绿色玻璃,桌案上陈列绿玉屏,旁边安放一盏绿琉璃灯。 潇湘生在屋中四周观看赏玩良久,耳中听到玉佩铿锵声,转眼见二女子扶一美丽女子姗姗而来,此女子见到潇湘生,嫣然一笑说很倾慕他。潇湘生仔细一看,这女子是他在白天遇到的那位。 潇湘生开心入座后,问女子姓氏。丽人笑着说“公子,您难道忘了潇湘馆主人了吗?”潇湘生说“这是我生平最仰慕的风景,每次读来都恨自己未能生在同时;所以也不敢奢望潇湘仙子,没想到尚在人间,请问怡红院的诸位姊妹还在吗?”丽人笑着说“公子既然得了陇,为何还望着蜀呢?”丽人说完,吩咐二女子去叫诸姊妹。 须臾,众女子皆至。有穿白衣的、有穿红衣的、有穿黄衣的、有穿五色衣的,个个顾盼生姿,袅袅婷婷,俨然如天上神仙。 穿白衣的女子对潇湘生说“我家十三娘子,盼公子来盼很久了。”丽人一听,急忙起座,用袖子掩白衣女子的口。当时在座皆笑,潇湘生也笑着问“难道卿不是潇湘仙子?既然您喜欢我,为何相瞒。”丽人笑而不答,潇湘生再次问。 丽人说“实不相瞒,妾确实不是黛玉;妾姓桂,排行十三,小名阿春;见公子钟情黛玉,所以假托黛玉的名字,目的是为了让公子接受。”众位姊妹为免尴尬,皆起来通报姓名,有叫阿苏,有叫阿莲,有叫阿凤,有叫阿香;大家一起挽留潇湘生留下喝酒,诸女郎席间跳舞唱歌,殷勤招待潇湘生,潇湘生不知不觉喝醉。 潇湘生于此处住了几天,有天丽人哭泣地对潇湘生说“感公子深爱,所以委身相就,我的祸难快到了,也不知道公子到时候能否可怜我救救我?”潇湘生答应说“我潇湘生岂是薄情郎,感卿情意,早已刻骨镂心,如今您有难我若不救,是不讲情义;只要我能做到的,必定以死相报。”十三娘见潇湘生如此说,泣下而谢,潇湘生急忙安慰她。 某天,有一只大鹯从天上俯冲直扑十三娘,抓伤她的脸,十三娘变为一只鹦鹉,飞到潇湘生的怀中,潇湘生赶紧隐住鹦鹉,起身拿起棍子击杀大鹯,十三娘幸免于难。 之后,潇湘生回到楚南,每次有楚南人到陇西,便有鹦鹉在林间问“潇湘生过得怎样?”托以寄身。 南皋居士说“知恩感恩,畜生都能做到,人更应该如此!如今这世上不如畜生的人很多。” 娟玉 越南韦氏,自己说他是淮阴候的后人。当淮阴候被灭族时,箫相国何将淮阴候的小儿子藏在南越王赵佗家中,改姓韦,所以韦姓子孙世代在越南,他家中至今有汉高祖封功臣的铁劵。 韦氏有个女儿叫娟玉,从小就很聪颖,会写文章,能作诗,人也长得漂亮。当时很多名门望族知道韦氏有这么个漂亮又知书达理的女儿,便争相来提亲,娟玉不同意。她题了一绝,说“异知秦氏闻名久,只是当时有二苏;借问王侯贵公子,风流得似少游无。”这绝一出,从此世家子弟,再不托媒人上门提亲。 某天,娟玉依阑眺望,忽见一只口中啣红巾的青鸟飞到头上,红巾掉在娟玉的肩膀,而后青鸟飞走,娟玉拿起红巾观看,巾上有书写一绝,此绝和娟玉所题的绝的韵,诗说“小妹高才真独绝,风流何止亚髯苏;箫郎也是吹箫客,不识楼能引凤无。”末尾署名仲池二字。娟玉翻来覆去读此诗,心中已经暗许,可不知道这位仲池是什么人。 娟玉将这件事告诉她父亲,韦氏很爱他的女儿,决定带着她到京师旅游,目的是为自己选择女婿,也顺带打听这个叫仲池的人。途经钱塘,听说此处有位叫赛苏小的人,字淑云,色艺双冠,当地青楼的翘楚,于是便去拜访赛苏小。 韦氏在赛苏小居住处,见墙壁间挂着一条幅,上题道“满窗明月满簾霜,云雨巫山枉断肠;遥忆美人湘江水,春风一曲杜韦娘。”末尾署名仲池为淑云校书集古。韦氏向赛苏小打听仲池是何人?这才知道这位仲池姓箫,是吴江孝廉。 韦氏急忙托人找仲池介绍自己,与孝廉相见后,为女儿提亲;孝廉也欣然应允。先前孝廉原本想娶淑云为妻,他在一红巾上题诗,这红巾后来丢失了,也因为淑云的身价太高,仲池只好放弃。他娶了娟玉后,娟玉说起红巾题诗的事,他才发现这红巾原本是要赠淑云,也不知道什么缘故竟然飞到娟玉手中。 听说,孝廉是箫相国的后人。 南皋居士说“淮阴候被灭族这件事,酂候被人议论,人格被议论者所鄙视。怎么知道后面却有这么一段。原本红巾所题的诗,是写给淑云的,却被青鸟啣去,偏偏又被娟玉得到,这真是太奇怪了。是否老天安排箫韩后人结亲,以息他人的议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