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答疑】中央民族大学古代文学专业学姐答疑精选汇总

本月备考目标与规划
专业课课本:第一轮。仔仔细细地看一轮,不要直接看笔记,看课本,把握住那些重点的作家作品。重点作家作品像鲁迅、红楼梦,这两个基本上每次都要考的,要对文学史的整个轮廓有一个基本的把握,还有就是对古汉和献汉要做到重点知识的了解,暂时可以不用背诵,因为古汉和现汉考的就是记忆力,现在背诵后期可能会忘记,所以不用着急背诵,十月份的时候在开始也不晚。
作品阅读:四月份到八月底,这个时间段以作品为主,把重点的作家再读一遍。本专业的同学需要再回顾一遍,跨专业的同学要多看几遍,要对作品里的句子耳熟能详。特别是红楼梦,一定要非常认真、非常仔细、非常熟悉的阅读和理解。
比如之前考红楼梦第九回的内容,不给原文,然后直接说明情节的作用,可以看出对红楼梦的考察力度是加大的。这个作品的基本内容,如果有时间背到八十回。如果时间紧的话,那么可以专挑有关林黛玉和贾宝玉的回目来背诵。
背诵类
1、现代文学没时间看文章和网课,直接背书上知识点可以吗?
现代文学中最经典的教材是《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先生编写的。在看完课本的基础上和作品的基础上再去背诵,不然的话,可能欲速则不达。没有理解就背书这是不行的。
历年的真题不再考察课本知识点的简单背诵。15年之前可能会考一下,比如:为什么说《呐喊》《彷徨》是“表现的深切”、“格式的特别”。这个在课本上是直接能找到答案的。但是近几年,它不再这么考了。比如21年考的是请结合《边城》谈谈沈从文对城市和乡村的理解,这种课本上没有的就需要通过自己阅读作品总结。还有22年考的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当中说过,写彷徨的时候,他脱离了外国文学的一些影响,技巧更加圆熟了,但是他的热情也下降了。他为什么这么说,然后请结合这句话,谈谈彷徨时期的创作心态。他在课本上没有直接的答案。只有我们把作品和文学史融会贯通了,才能得出一个比较完整的属于自己的理解。读课本要结合着课本来读作品,或者说结合着作品来读课本。重点作品最好再读一下相关的论文。
2、袁世硕古代文学作品选背自己认为耳熟能详的作品就可以吗?有没有哪些必备,学姐可以指出一些重点篇目吗?
耳熟能详的作品就可以,比如说像《雨霖铃》、《声声慢》、还有《念奴娇》,或是《南湘子》等。这些词都可能会考默写。默写肯定是大家从初高中就耳熟能详的篇目。大家可以参考中学语文课本的必备篇目。
3、古代文学背的东西好多好多,真的是要每一个点都要复习吗?
当然不需要每一个点都复习,每一个学校它都有自己侧重的一个点。比如说民大,它基本上不会考国语。大家第一遍看课本的时候,就可以有意识地去勾画一下,再九月份的时候,整理好需要背诵的东西,逐步的形成自己的笔记。挑重点来讲就可以,比如说这个古代文学的重点是这些如何辨别,哪些是不是需要复习,可以看真题都考哪些。
把09年到22年考过的知识点,列一个汇总表,会非常清晰地看出来考的都是什么。当然没出现过的,也不意味着不会考。像《诗经》、《庄子》这些是会考的,而且还是重点反复考,汉乐府没有考过,古诗十九首也没有考过,但是古诗十九首在整个汉代是占一个比较重要地位。
汉赋是汉代文学的一个代表,但是要考汉赋的话是比较困难的,背起来非常长。不利于考默写,或者是分析艺术形象,它大部分都是歌功颂德。在武帝时期产生歌颂太平,或是引用共情,思想性还是差一些。《战国策》和《左传》算重点,会在古代文学里面考到。古代文学里面会选一篇《战国策》的文选,让大家翻译或者断句。《战国策》和《左传》,属于叙事文学,如果要考叙事文学,那么必然是考明清小说,因为小说才是真正的叙事文学,在唐宋以前,诗词才是考察的一个重点,或者说诗词文是考察一个重点,元明清考察的重点就是叙述文学了。魏晋和建安风骨毋庸置疑是一个大重点,建安文学在中国历史文学史上是第二次的大繁盛。前一个时期是春秋战国诸子百家,还是一个思想上的证明。但是到了魏晋时期,就是一个文学上的繁盛了。所以魏晋南北朝时期,必然是一个考察的重点。
陶渊明、上古神话不算是重点,从来没有考过。但是复习不能掠过去。上古神话,如果要考应该会考名词解释之类,比如一些耳熟能详的神话中,大家背一些原文就可以,再就是六朝和王孟,唐代和六朝是一个切不断的水乳相容的关系,所以李白杜甫他们和建安六朝有着莫大的关联。文学史的贯通,大家一定要梳理好。李白杜甫他们的生平,需要看一下。再就是柳永,苏轼他们开启了宋代文学。宋代文学是一个理性主义,而唐代文学是一个浪漫主义,唐宋文学的区别就在这里。然后就是到了明清时期三国水浒西游金瓶和明清的三大戏剧。
必看重点:诗经庄子、汉乐府古诗十九首、魏晋建安风骨陶渊明、六朝王孟高岑、李白杜甫、刘永苏轼、李清照辛弃疾、三国水浒、西游金瓶、明清三大戏剧、聊斋儒林外史红楼梦
作品类
除了背古汉语翻译之外,挑重点研究行吗?
最好把文选通读一遍,每篇都做一下全文翻译,大纲中有要求的一些篇目,比如说左传、战国策还有汉书等,最好把就是文学上有的全部翻译两到三遍。给大家推荐一个App,叫做古文岛。上面有古文的翻译,大家可以照着这上面的去翻译就可以,建议有时间的话,还是把一到四册都通读一遍好。
古代文学到底要研究到什么程度呢?
大家首先对作家的诗词作品要有一个比较充分的准备,大诗人的作品至少要有十首以上的准备,像李白、杜甫、柳永、苏轼、辛弃疾等,可以说是最著名的几位诗人和词人,他们的作品一定要有十多首的储备。其次就是对文学史一个整体的脉络,文学史的贯通,盛唐诗和魏晋南北朝的关系,然后就是文学理论。
近年来考的一些知识点都和西方文论有关系,比如说22年就考了一个在商品化形势下如何认识文学的真善美,其实就是说一说文学是不是也可以商品化、是不是有钱就可以买到好的文学作品、或者说文学作品是不是可以用来交换,用金钱交易。这种文学应该怎样保持真善美,作者应该如何保持自己的道德底线,会不会被商业化统治掉,会让大家谈一谈这个问题。还有图像化时代对文学语言的理解,这个图像化是一个不可避免的浪潮,从做作品改编成漫画、原著再改编成影视作品等。在文学界,文学语言是一种含蓄蕴藉的话语体系。如果改变成图像这种直观的,那么它的含蓄蕴藉是应该去掉还是保留,是不是应该为影视化让步等,像这些问题有时候可以用西方文学理论来解释。比如说如今人们的审美已经同质化其实是一种审美暴力,商家强制性的把一些图片、视频输入到人们的大脑当中。商业秉持着一个原则,就是可见可视化才能够产生利润。而这种是无需反馈的,或者说是取消了反馈。比如说我们在看led大屏幕投射出广告的时候,我们不能与作者直接交流,我们只有单向度的接收,而没有反向度的去批判。说有利也可以有弊也可以,只要言之有理,最重要的是有理论在这里支撑。《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朱立元这一版建议通读一遍,当作一个参考教材。
其实从21年开始,民大考研的难度就开始有上升趋势,全国的考研都是这样,考研人数逐渐增多只能增加难度。07、09年的题比起22年的题目,完全不是在一个档次上,水涨船高,但我们有应对的方法,就是多读作品。有些诗词鉴赏考得再广再深,终究还是一个作品的理解,现代文学三十年,无非小说、诗歌、散文,其中散文甚至都没有什么太大的重点。小说、诗歌和戏剧。《雷雨》是一个重点作品,因为雷雨是一个说不完的一个主题。之前有过一篇文章,叫说不完的雷雨,大概就跟《呐喊》和《狂人日记》一样,已经成了一个永恒的主题。其实讨论的就是人在非理性状态的一个应接反应,或者说人类的一个整体悲剧。现代文学比较多,这里就不多阐述了。记住不论考古代文学的还是现代文学,都需要看作品。
最后给大家一个建议,不用着急,现在背书还是早,九月份再背也不晚,最重要的是先把作品看明白,后面背的时候就背一些关键词和关键句,能够体现出文学底蕴的一些句子。每一句话尽量都有一个亮点,要能突出一个文学专业人士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