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航母能不能很快击败现有航母?

无人机在陆地战场的作用,目前已经基本没有人再怀疑。既然可以在陆地上改变战场形态,那么这种状况就必然会延伸到海洋上,这就像陆基航空兵在一战期间出现十来年后,第一艘航母就已经诞生一样。当代早就与无人机在舰上操作的实际例子,但是最终却没有成为主流。主要在于最早进行试验的超级大国海军认为,无人机确实可以在航母上操作。但是由于此前上航母的的无人机智能化程度还不够高,而且在有人机为主的航母上操作无人机,感觉反倒不如全部是有人舰载机来的方便高效。于是大部分无人机在刚刚上舰热闹了一阵以后,就因为被评价为不太适应实战环境而纷纷被项目下马。在瀚海狼山(匈奴狼山)看来,这很像当年的战列舰和航母并存的时代,但是直到战争开始,包括很多高级海军指挥官仍然没有充分认识到航母的强大能力,

将完全替代战列舰的作用。因此即使系列海战中已经表现出以航母为中心的新特征,但是真正深刻意识到这种变化的只有少数人。而思想转变慢的,即使本方有航母,也避免不了最终失败的结局。而现在无人机刚刚上舰,就出现被部分打退堂鼓的现象,很大程度上也是相当一部分人的思维定式,还站在有人机航母为中心的位置上;同时忽视了人工智能对新一代战机综合能力的快速提高上。未来很快就会出现完全以无人舰载机为主的新航母作战模式,比如076就是这种转变的初级形式。无人机航母最终可以立足,首先要证明自己可以击败有人机航母,至少在实战中不会明显弱于对方;或者在投入资源比对手明显更少的情况下,还能不弱于甚至可以击败对方,那么最终结果就是当年航母击败战列舰模式的新翻版!

这种情况并非不可能。无人舰载机和无人机航母组合的优势还是很突出的。第一,无人舰载机上面本身无人,首先就省略了人员的维持系统,大大减轻了负担。有人机的日常负担不仅仅是一两个飞行员在里面;围绕着飞行员的系统,就有不止一吨的重量,体积也占好几个立方米。如果完全去掉了飞行员,则无人战机的载油量,载弹量,留空时间和作战半径都可以成倍地提高。第二,有人舰载机最多可以连续滞空四五个小时,而无人舰载机的滞空时间基本是10小时起步,维持20个小时以上都是轻而易举,这对有人舰载机来说是基本不可想象的。无人舰载战斗机的作战半径再怎么优化,也很难超过1500公里。而无人舰载战机基本是2500公里到3000公里,甚至到4000公里也不稀奇。第三,有人舰载机一旦被击落,造成人员损失,那么对航母本身和作战体系的心理打击都很大。而无人舰载机被击落,只是财产损失。

第四,有人舰载机驾驶员受伤或者极度疲劳,就可能无法正常拦阻降落甚至拦阻失败砸在航母上造成更大损失。而无人机舰载机根本不知疲倦,能不能安全降落人工智能早就可以判断。第五,除了无人舰载机的优势,无人机航母的优势也很大。吨位可以更加优化,由于不需要为机上飞行员服务的整个体系,全舰人员至少可以减少三分之一。当代的无人机虽然还不能格斗,但是10年后必然有这个能力。无人机配套无人航母的趋势刚刚兴起,谁能率先抓住机遇,谁就可以领先下一个1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