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构类的书故事性强,但非虚构类(Non-Fiction)书籍更重要!
小朋友在学龄前主要以培养阅读兴趣和建立拼读意识为主,所以这时孩子接触的主要是Fictional Book(虚构类书籍),很多小朋友都在读的绘本都是虚构类的。
虚构类的书故事性强,可以一下子吸引4-6岁的孩子,而且故事内容天马行空,让孩子的想象力自由翱翔。

只读虚构类图书Fiction Book就可以了吗?读书一方面是让我们放松,愉悦身心,另一方面更是让我们通过阅读来了解世界。所以,美国小朋友在幼儿园就有重要的一课:区分虚构类(Fiction)和非虚构类(Non-Fiction)书籍。区分的目的更多的是让小朋友知道书籍的种类,尤其是Non-Fiction类图书的存在。
为了帮助孩子更好地区分,小媛老师上课会用到下面的海报,告诉小朋友们:虚构类图书是那些编造的,并不真实的故事,它的目的是为了愉悦读者的身心。

非虚构类图书关于事实,内容真实,它的目的是为了传递知识,教给我们看清整个世界。

非虚构类读起来有些拗口,我们暂且用“科普读物”来代替。记得小媛老师在上课时教小朋友这一概念的时候,就有个孩子马上get到说“I think my mom read a nonfiction book to me yesterday night! 我想妈妈昨天给我读了一本nonfiction的书!”
是的,美国教育界这些年也在向家长灌输这一理念:亲子伴读时间,多多丰富书籍的种类,虽然孩子可能更喜欢听“怪兽”的故事,但科普类丛书可以丰富孩子的知识广度,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思辨能力。
美国的common core课程大纲也越来越强调科普类阅读的重要性,它要求美国学生在课堂上接触到50%的科普阅读,50%的虚构阅读,而这一比例在10年前是20%和80%。所以,在美国小学教室的图书馆,可以看到大量的科普读物。
这些读物很多也是分级的,像是比较流行的美国国家地理少儿版,作为一套分级别的科普读物,每个级别内的主题包罗万象,有生物、社会、历史、环境、人文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