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三节 简单论述理论上的12周期与完整15周期规律
网上有人说,生命之花系统是一个“阴谋”:《生命之花的真相是透特传导的死亡之花》 。但是我不这么看。天道的规律是没有对与错的极致对立,有的只是站在更高层面往下俯视的全面整体的包容。是不是阴谋我不知道,我只知道用我自己的推理,能被我自己证实的,我就相信。

这两个图,一个叫卡巴拉,一个叫卡萨拉,我认为都对。前面那个有“空亡地带11周期”的,说的是“五脏六腑的五行生化”的形成过程,强调的是“11周期的空腔的内陷”,同时也暗示了“13周期”的“存而不明”的状态。如果说是“10周期”,那也是和“12周期”结合的产物“360周期”,并不能说它单指“10周期”。后面一个,没有空亡地带11周期的,强调的是“12周期”,强调的是“从1到12”的完整系统,是未完成高维13、14、15周期之前的完整的三维时空周期规律,也无可厚非,都对。“10、11、12、13周期”都是整个的“15周期系统”里面,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就好像“太极图”讲的就是凡事都是一个整体,没有分别心,对也是错,错也是对,怎么都对,就可以了。
“12周期”的划分
“12周期”的光的频率,也可以分为“7种颜色”;“12周期”的声音频率,可以被分成“7个音节”,电磁波的频率,也都可以用“12周期”来划分,“12周期”才是自然中逐级扩展的完美。一个整体,被144分割(12的2次幂),得到站立部分504个(72*7=504),得到倒下部分792个(72*11=792),如下图:

在网上一搜“504和792”两个数字,立刻跳出来微信公众号“蝶动探秘”的关于“麦田圈”的文章,我直接摘抄一段过来:
外星人生动传神的为我们描绘了脱氧核糖核酸(DNA)的物理结构,更重要的是:这个图案的基本骨架是由一个大圈内及144个圈分割而成,分割所得的弯曲小正方形中,直立的麦子与倒着的麦子的数量分别为504与792。
给我的直观数字是:一个整体,被144分割、得到阳性部分504个,得到阴性部分792个,它们一起描述了整体系统,其中包括DNA代表的生命系统。
7倍的阳性代表“上升站立”的部分和11倍的阴性代表“下降倒下”的部分,代表了周期发展变化过程中的上升与下降的时间周期的比例关系。7倍的上升部分和11倍的下降部分加在一起,就是144*9,9*8=72,72*7+72*11=72*18=144*9.....循环往复逐级扩大,都属于“12周期系统”。所以,大自然巧妙的通过“7周期”和“11周期”的结合,是为了形成更大级别的“12周期”。
虽然说“12周期”不是终点,终点是“15周期”,但是,12周期已经能够解决我们三维世界的实际生活中的绝大多数周期问题。
理论“15周期”:

如上图所示,12周期,是由生命之花图中的2个圆构成的。两个圆分成上下4部分,就形成了生命之树的“12周期”。如果,在“12周期”的生命之树再加上上面半个圆,和下面半个圆,就形成了3个圆完整大周期的“15周期”:

整个的生命之花周期系统,是由“15周期”的大周期构成的,其中,从1到12周期,是我们三维世界正常生活中常常用到的运行周期部分,我们已经从“九宫格”到“12周期”,已经把这部分周期规律叙述完毕了。
而13到15周期,比较隐藏,是与比它更大一个级别的“15周期”最底层的重叠部分。也就是说,小“15周期”的13到15,和比它大一个级别的“15周期”的1到3,重叠。
“12周期”生命之树的内部,由3个小的“从小到大”的“15周期”半径交叉重叠构成,就好像太阳系行星轨道周期里,地球和金星的位置,是大小周期的重叠部分,既是小周期的结束又是大周期的开始。(另外生命之花图中的圆与圆之间都是半径重合的相交状态,算不算轨道半径耦合形态?)
如果不交叉,12周期的生命之树,就是2个互相独立的整圆,2整圆之间的切点,就是生命之花的圆心。如果从12周期生命之树,再向上和向下分别扩展一个半径,就得到生命之花图共3个整体的圆的“15周期”。向下的一个半径代表的是微观量子运行规律的部分,向上的一个半径代表的是四维时空与平行世界的运行规律的部分。15周期就象征着包含“微观量子原子分子世界”、“人类本地生活世界”和“宏观星系宇宙”三个从小到大的不同的时空范围。
世界宇宙三分法
我们的肉体是由微观原子分子组成的,我们的耳鼻舌口身意的神经系统让我们感受到了人类本地世界的一切事物的存在,我们的灵魂是属于高一个维度的意识能量体。所以人体就是一个小宇宙。除去肉体我们无法感知的的原子分子运行工作状态,再除去我们同样无法感知的灵魂的运行工作状态,我们人类能感知的中间状态的“人”,是“12周期”的生命之树部分,被《一的法则》里面的Ra叫做“身心灵复合体”。人类无法感知的生命之花图高层和底层那“一个半径距离”的世界,也是真实存在的,并且在中间状态“人”的生命过程中,起到非常巨大的作用。没有原子和细胞就没有“人”的存在。同样道理,没有灵魂,也没有“人”的存在,微观层面的世界和宏观层面的世界,二者对于人类同样重要不可或缺。但是细胞层次原子分子DNA,我们比较好理解,因为上学的时候大家都学习过的“生物课程”。而高层次的“灵魂”部分我们不太熟悉,是以后要学习的灵性科学的课程。等大家在第三章了解了什么是四维时空,什么是挠场以后,灵性科学理解起来也非常容易,就好像我们能理解我们无法感知的原子分子一样的容易。

所以我们可以总结,我们太阳系九大行星轨道系统的“12周期”,上下都还各有一部分周期才能构成完整的“15周期”,“15周期”系统组成一个“生命之花”。我们把我们地球人类生活的时空范围叫做“本地世界”;把比我们本地宇宙小时空范围叫做“微观量子世界”,也就是“量子,原子、电子、光子”等运行的系统;把比我们本地宇宙大的时空范围叫做“宏观星系宇宙”,就是“银河系、仙女座、超引力源”等那些宏观宇宙星系星球的天体运行系统。
大宇宙和小宇宙的自洽性
人体的身心灵复合体属于中间态,而连接我们中间态人体的下“微观量子世界”和上“宏观星系宇宙”,二者的运行周期规律,具有“曼德勃罗集”代表的周期规律的“自反馈性”和“自洽性”。也就是说,微观量子世界找不清楚的周期规律,可以参照具有平行世界的四维时空的宇宙星系的周期规律;反过来,宏观星系宇宙搞不清楚的四维时空周期规律,可以参照中子质子、中子、电子的微观量子世界的周期规律。
清楚了理论上的“12周期”和“15周期”规律的原理,现在我们回到三维时空的周期规律部分,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太阳系的公转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