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沉思集》——看见现代医学的暗面。

2023-07-04 15:25 作者:BERRYYYYY丶  | 我要投稿

  当我们现代人类面对诸多身体疾病的时候,医学的发展是不是可以化解这一问题?它又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想必很多人都思考过这个问题。

  我们今天来看看——现代科技与医药。

  请问有任何人见到过动物中间有医生吗?或者哪一只猿猴变成了医生给其他狼看病?这件事情是不可能在地球上发生的。

  由于人类是一个极端脆弱的有机体,所以在人类文明的早期医生这一职业便产生了。

  在人类历史上第一位有姓名记载的医生诞生于公元前4500年,位于古埃及。

  他的名字叫做——I—em—Hetep,意为“带来和平的使者”。

  本质上而言,任何科技的发展其实都会给我们带来一些潜在的损害。

  表面上看科技进步的确是一件好事,实质上它违反了人类原来与自然的适应匹配关系。

  这就是科技负面作用的一个重大体现的方式。

  几乎所有的科技都是间接对我们人体产生不良影响,比如——粮食产量增高。

  粮食生产技术的提高虽然不会直接伤害我们的身体,但是当如今我们这一物种开始可以不再被饥饿所困扰,并持续无节制胡吃海塞时,这一状态就会间接损害我们的身体。

  请大家想想医学是什么?是科学技术直接尖锐的施加于你的有机体,因此它给你带来的损害更直接、更尖锐、更可怕。

  而且大家要知道,如果我们纵观人类的文明化进程,其实不难发现,这一进程是社会整体堕落化进程。

  在人类文明早期,人们是非常诚信的,因为我们并不需要动用心机,农民也用不着去欺骗别人,因为我们生产的东西我自己使用,自给自足。

  居住的房子我们可以自己盖,穿在身上的布匹和妻子一起织,欺骗他人可以说完全没有必要欺骗他人。

  可当人类从农业自然经济发展到商品经济的时候,尽管商品经济在结构上是一个利他结构,每一个人的确是通过为别人生产产品,为别人服务从而获得生存条件,但是我们的人性与心机开始高度复杂化。

  商业运作的目的是——我之所以给你提供商品,我之所以给你提供服务,是为了换取从你那里得来的利益,如果我不给你提供良好的服务,也能得到利益,取巧过程会使我产生优胜效应。

  胜利者效应”(The winner effect)是一个生物学术语,可以概括为:动物在战胜一些较弱的对手之后再与更强的竞争者较量时,胜算将会比直接面对强敌大得多。伊恩•罗伯逊教授揭示,这个效应对人类同样适用。成功会改变脑中的化学效应,使你更能集中注意,更聪明、自信并且更具攻击性。 这个效应如同药物一样效果强大,并且获得的胜利越多,你越能够持续下去。但是这个效应也有负面作用,因为获胜会使人生理上瘾。

  因此,商业化的利他结构本身,这一定造成道德的全面败落。这是不用说的一个过程。


  这里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我分享给大家——

  有一个老医生把他的儿子送到医学院去上大学,他的儿子在医学院快毕业了,有一次暑假回家,看见他父亲正在给一个老妇人看病。

  这个时候他的儿子已经学医学的很成熟了,凑近一看,这个老妇人的病是一个非常简单的病,几副药下去,这个病就应该根除。

  可是他父亲把这位病人从一个年轻贵妇一直医治到今天成了老妇人,这个病都还没有治好。于是他儿子就问他父亲说,这么简单的病,用简单的方法早就治好了,你怎么把她治了半辈子,她还是个病人?你的医术没有这么差啊。

  他父亲讲,我如果早早把她治好,咱们家的所有开销从哪里来?

  你怎么能活下来?你怎么能上大学?

  这个故事说明什么?说明医学服务正在完全商业化。

  我再举个例子,有西方学者揭露——今天西方医学界的专业杂志、学术杂志其实早已经被医药商和金融大商人控制,因为他们最有钱,他们也最有欲望控制这些杂志,因为这些杂志会对整个医学界产生重大影响。

  他们并不直接施加影响,因为他们是董事会,但他们有权利遴选学术委员会的领头人。他们遴选的学术委员会或论文评鉴委员会的领头人是倾向于过度用药和过度治疗的那些学者。

  2021年末,美国疾控中心发布了一条耸人听闻的消息:截止2021年10月,全美总人口8.2%的人正在吸毒,或许大家对这个数据没什么概念,这里给大家做个对比,晚清时期,吸食鸦片的人数仅占全国人口的2.2%而如今的美国,几乎是晚清时期的4倍。

  更为讽刺的是,他们中80%以上的人为合法吸毒,或者说,他们吸食的并非是大麻,可卡因那样的毒品,而是能随随便便在医院买到的阿卡类止痛片。早在去年8月,就有报告显示,全美将近一亿人正在服用止痛片,其中超过一千万人存在药物成瘾。除此以外,该报告还指出2020年至2021年,共有9.3万人因吸毒过量致死,其中超过7万人并非死于传统毒品,而是死于服用过量止痛片。

  那些学者普遍都抱着强烈的进步论,他们认为科技发展越先进越自动、医学搞得越复杂越尖锐越好。

  而药企将这样的专家学者们作为学术委员会和评论委员会的管理者,然后再组成遴选学术委员会。

  于是所有医学杂志,医药科学杂志中的论文都具备着一个导向——不断的告诉你用药治疗,介入治疗,复杂检查是好的,是有利的。

  凡是对这个激进方向进行批判的文章根本无法被选入杂志,从而导致整个医学界产生巨大误导,最终导致的结果是——所有遵循西医治疗手段的医生本质上并不想害人,但是医生群体即使真心为病人好,也无法让人健康起来。

  因为这实际上是做出了一个系统性伤害处理,这就是为什么在今天西方医学界,很多医学研究中的负面研究经常进不了任何杂志,于是大众根本无从知晓其中的黑暗面。

  那些专业杂志只好让这些试图揭露的作者们自己另行出书发表。

  1973年时,耶路撒冷的医生有一个月不接诊任何病人,而后这批医生调查了耶路撒冷周围的殡仪馆,结果让人感到荒诞——死人数量减少了50%。

  三年之后的1976年,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医生集体罢医52天,在这期间民间团体调查城市中殡仪馆的数据,结果仍然令人不解——死人数量减少35%。

  同年,美国洛杉矶医生怠医(所谓怠医就是说,一般的小病症并不接诊,而重症急诊还是会继续为疾患们看病)结果同上,殡仪馆送尸量下降18%。

  我将这组数据公布的原因是希望能与阅读至此的人们一同思考,

  盲目的跟随多半只会招致灾难,

  所以现在我们必须认真审视。

  

《沉思集》——看见现代医学的暗面。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