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考90+很轻松,高频知识点来了~
生物是理科中的文科,一定不能忘“本”,不能忽略书本中的知识点。每次做题前,要先复习书本上对应的内容,这样有助于巩固知识、提高准确率。
当然了,完全死记硬背也是不可取的,我们应深入理解概念后再记忆,学着将知识系统化,再通过适当练习来进一步巩固。
1.生物知识点多而且比较零散,我们首先要学会抓重难点。例如必修一的有丝分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必修二的遗传,必修三的激素调节、生物与环境等,相比其他内容,这些重难点需要下更多的功夫。
2.其次,对于各种知识点,我们要彻底地理解透彻,像遗传规律、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计算都属于难点,不能一知半解,否则掉进题目设置的陷阱。
就算你生物渣到彻底,也能靠着我写的这个方法逆袭!
这里先举一个骨灰级的生物学渣的例子,他就用了一个月把生物成绩从30分提到了90分,他逆袭的方式很简单--看书!看书看不懂的就用最笨的办法,抄书!
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他利用每天的时间,从必修一第一页的引言部分开始,把生物三本必修课本给抄了一遍。
边抄写边记忆,最后发现自己做题的时候,很多题目一下子就浮现知识点,能够轻松说出答案了。
这个方法或许极端,但至少证明一点:生物考试的所有知识点,都来自课本。
而要理解生物如何回归课本,就必须从高考生物考察的特点出发。
掌握课本内容,最主要的手段就是研读课本。
可能许多老师提出过这个建议,但当真正实施的时候,发现自己好像花了时间看书,但并没有领悟什么新东西这是方法的问题。
第一.重视概念
1.对名词的定义尽量背诵。
阅读课本时应当注意限定词,这会对理解一个名词及判断从属关系有非常大的帮助,如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酶的定义阐释了其来源、功能、化学本质。
2.对过程的概念动态理解。
课本中有许多动态过程如呼吸作用、光合作用、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等,描述这些过程的概念并不需要背诵,而是需要在脑中有动态推演的过程。
3.规范术语的完全记忆。
本质相同但表述相异的答案并非不正确,但在高考这样的标准化考试,按照原文表述一定万无一失。如果不能完全按照课本原话表达,至少要做到使用规范的专业术语。
第二,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
选择题中一个比较狡猾的设错点是:一个概念表述本身是正确的,但它和前一句话的逻辑关系不正确。
这样的设错方式在政治、历史等文科中较常见,但在生物中出现往往会让理科生措手不及。这就要求我们掌握一个概念为什么这样表述,它与别的概念之间有什么关系。
例: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为什么这样表述?不是因为它在细胞中含量多,而是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这样就建立了“主要的”与“绝大多数生物”的关系,断绝了“主要的”与“含量多”之间的关系。
虽然,生物作为一个理科,研读课本还不够,一定量的习题在帮助锻炼题感、巩固知识方法的过程中必不可少。在练习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呢?
做题加强审题!!!
总讲审题的重要性,不能泛泛而谈,要具体地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逐字阅读,不能看错题。不要觉得自己不可能看错,事实证明,即使在高考有看错题的可能性。比如要看清是自交还是自由交配,是基因频率还是基因型频率等。
第二,理解题目条件,抓住入手点/突破口。不被无关语句迷惑,关注题目需要我们探讨的重点条件,不寻常的、匪夷所思的地方往往是切入点。
第三,心态端正,不要轻视任何题目。不管觉得题目多熟悉,都不要轻视题目。否则容易产生思维定势而导致错误。
我今天给同学们整理了一些高考生物的高频知识点,即可拿来复习巩固自己的知识体系,也可以拿来检验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行加强巩固。
建 议 打 印!!
一定一定要打印出来。反复拿起来巩固学习,而不是放在收藏夹里吃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