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M9的故事& M9结构细节

2023-06-21 15:24 作者:游艇猎人  | 我要投稿

转载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b1p2Cicx2iWAYYtefEkkNA


本文摘自《轻兵器》2009年第八期《M9刺刀的故事》和德军艺术网jcwater兄,几年前编著的文章(注意:本文中选用的部分图片属借用,为保障原作者版权已经过处理,如仍涉及当事人利益,请即刻与作者联系,谢谢)

在《轻兵器》2009年第八期由吕疆发表一篇《M9刺刀故事》的文章,一下为原文。


为了大家方便阅读,本文稿如下:


永恒的经典----M9军刀的前世与来生        

        刀者,器也,百兵之魂。唐代诗人李白曾有“战罢沙场月色寒,匣里金刀血未干”的悲凉诗句。在现代战场上,一支优良的刺刀在帮助士兵排除障碍,迅速穿越火线的同时,也折射出一名职业军人即便是身处险境也要力拼顽敌的钢铁意志。
        大约在1640年,刺刀作为前装滑膛枪的配装武器,创制于法国东南部的贝荣讷城,法文刺刀(baïonnette)一词就是由该城的名称Bayonne演变而来,并一直沿用到今。作为当今世界最好的刺刀,M9与M16步枪系列几十年来跟随美军征战南北,震慑世界一切武装力量。这里,我们就回顾下M9刺刀的发展历程
       1985年,当时正处于冷战期间的美国陆军,看到他的老朋友——前苏联士兵在阿富汗做战时装备了一种新型刺刀。这种刺刀功能强大、用途广泛,在恶劣的环境下兼有救生刀具的作用;特别是刀与刀鞘组合起来可当钳子使用,且绝源。即使在突发情况下对付铁丝网、电线也能轻而一举。于是,美国陆军立即决定,研制功能更加强大的新型军用刺刀来全面替换功能单一的M7(设计于1964年)。由装备司令部武器研发中心负责立项,在包括重量、功能、奈固性以及价格等方面提出严格的要求,并通过招标方式广泛征集新型刺刀的初型。军方命名为M9多功能刺刀(Multi Purpose Bayonet System)。
        位于加州南部圣地牙哥市的Phrobis III Ltd·公司,是一家专业的刀具设计公司。由本公司设计的buckmaster救生刀(1985.4.17提出申请, 1986.11.18.获得专利,PAT号码为:4,622,707)基础上改进的XM9原型刺刀,在此次竞标中脱颖而出。严格的试验表明其无论在人体工程学,还是功能性、实用性等方面均超过其它5家公司(其它5家公司:1联邦德国Eickhorn公司;2美国Imperial帝国公司;3西班牙Marto公司;4美国s.tron公司;5Royal Ordnance英国皇家军械公司),而且是唯一的一支能在所有测试项目中,损坏率均为0的样刀。值得注意的是,86年在公司最初提供的55支原型刀中,同时具有两种方式都可进行剪钳操作。一种是源于自己的设计,也就是在刀鞘旁边加装一根金属杆,这样在不使用主刀的情况下,刀鞘本身就可轻松剪断直径达6毫米的钢缆;另一种是借鉴前苏制ak刺刀的方法,通过刀和刀鞘组合使用,刀刃上面的过孔与刀鞘上的驻笋相配合,剪切直径4毫米以下钢丝。这种刀鞘与后来正式装备部队的刀鞘相差很大,因军方在初步测试中认为这种加宽带搬杆的刀鞘过于笨重,于是Phrobis公司生产了一些改进型刀鞘继续用于测试。这批刺刀只是测试使用,所以整体均没有更多的标志,仅在刀身正面手工刻上“XM9”和“29”的字样,“29”是Phrobis公司自己的编号。最终,军方在提出一些小的改进后,于1986年10月2日在加州授与Phrobis公司一份为期三年的军事采购合同(合同批号DAAA21-87-C0001),首批共生产315600把军用M9(代码:0188-00-0),免除税款后每支单价49.56美元。
        Phrobis公司主要是刀具设计公司,其本身并不具备实际生产能力,因此由当时同在加州的巴克刀具公司,代其生产军事合约内的大部分刺刀(超过33万支)。为了庆祝赢得了此次军方合约,Phrobis公司专门生产了3支特殊的M9军刀,除留本公司一支外,其余两支分别赠予了陆军司令部和巴克公司。这3支刺刀刀身为亮灰色,通体没有任何标志或号码,灰黑色的护手及卡笋,刀柄材质为钛合金。
       1987年1月,巴克公司正式生产了历史上第一批M9刺刀,共1200支。并由陆军拨交驻本宁堡(Fort Bening)的第75游骑兵团试用。这支部队是美国陆军中的精锐,其两个中队在此后的巴拿马战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巧合的是那场战争也是M9刺刀首次在实战中被使用。该团第三营士兵在攻占巴拿马国防军司令部大楼后,高举美国国旗和M9刺刀的照片也将永载史册。首批生产的1200支M9刺刀做工极为精细,更重要的是这批刺刀全部都是错版。其刀身正面铭文为“M9 PHROBIS III U.S.A.>”,刀挡和刀鞘均有用phrobis几个字母变形而来的海豚标志。巴克公司在刀身上刻有明显代表自己公司的年代符号“>”,这为军方的采购合同所不允许。(当时作为唯一与军方合作的Phrobis公司,在送往军队的制式刺刀上只能有本公司的标志)。
       随即,巴克公司被责令召回这批错版的M9,但这时陆军已将这批刺刀中的大部分(大约近1000支)下发到各部队,只剩250支退还给buck公司。此时,国防部找到了这位曾在五角大楼服过役的刺刀设计者Finn先生,希望以此版M9为蓝本,配上带有柯尔特原厂M16A2自动步枪枪管的木质背板(由国家历史协会提供,共25套),将其作为美国军队的纪念版本,用于总统或防长赠送其它国家武装部队首脑的国礼。国防部只需要其中的166支并要求从#001--#166打上独立的序列号以便档案记录。其中#001号刀由罗纳德.里根总统收藏;#018号赠予了沙特阿尔瓦利德·本·塔拉勒王子。然而不久国防部就停止了这种方式,将剩余刻有独立编号的M9送回Phrobis公司。后来,所有尾号为偶数的M9由Phrobis拥有,并将其同样作为礼物赠送给一些政要。而所有奇数编号的军刀,则由巴克公司以美军纪念版的名义出售给本公司俱乐部的收藏家们。
        此时的Phrobis公司就M9的设计还未向**专利局提出申请,所以这批军刀正面所刻的铭文为三行,且字体和后来的版本也有很大区别。“M”的双肩平直,整个字母成四方型;“9”字的写法也尤为利索;刀身背面的序列号为手工电蚀刻写。收藏者将其称为“第一代”M9.这批绰号为<臂章>的刺刀是所有版本的M9中收藏价值最高,也是最为特殊的一款,现在已十分罕见。随后,巴克公司生产去掉年份标志的M9发往军队,这也是早期的军版之一,我们称其是“第二代”M9。版本中是双肩平直的“M”和“9”的特殊写法的刺刀也仅此两代。同时巴克公司开始生产民用版本用以商?鍪邸U庑┟癜鍹9的刀身正面文字与第二代军版m9相同,刻有M9 phrobis III  U.S.A.;另一面是BUCK 188 U.S.A.>的字样。护手处和刀鞘均有海豚标志,只是刀鞘前端的住笋改成平的,并添加了阻挡点。从第三代m9开始铭文就改变了字体,“M”的双肩和“A”的顶部都变成了尖的. 巴克公司不仅生产第三代三行铭文的m9以供军方,也制造背面加刻188字样的民版进行销售。
        1987年3月13日, ph robis公司就m9刺刀的设计版权向专利局提出专利申请。在专利公示阶段,其要求巴克公司对以后再生产的军规m9的铭文进行改动,添加“pat.pend”的字样。这就是我们后来通常看到且大量装备部队的军版m9。改动从同年5月开始,刀身铭文为四行:“M9 PHROBIS III U.S.A. PAT. PEND.” 。(区分其宽体还是窄体主要是看“U”字的宽窄)。巴克公司也随即改动,自己生产正面和军版相同而背面依然刻有188字样的民用版本。同时开始出产涂层经氧化氮处理,刀身呈黑灰色的民版M9,且均刻有海豚标志。此后巴克公司又出品了另外一种民用版M9,通体取消了所有phrobis的标志,正面为BUCK 188 U.S.A.。这些用于商业的刺刀和军版M9除在包装及一些细微之处略有区别外,质量完全相同。
         到了1989年,无论对美军还是phrobis公司来说都是动荡的一年。4月18日**专利局正式批准了M9的设计专利,专利登记号为4,821,356。这里有一个问题,专利人Charles A. Finn先生(也就是M9的设计者和公司的创始人: 6.21, 1938 —— 4. 24, 2007)是用phrobis INT’L公司申请的专利,因此公司也正式更改为同样的名称,并且与西班牙的MARTO公司合作生产新型的M9A1刺刀销往欧洲。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且是遗憾的。它标志着此后INT’L公司所有版本的M9刀身将结束美国本土生产的历史,根据法令刀身铭文也逐渐不能再有“U.S.A.”字样(且护手上取消了海豚标志),如销往美国国内还有一定关税。也许和这有关,此后phrobis INT’L公司没再接到一张美国军队的订单(高傲的美国人是不太愿意接受自己军队装备的武器是别国生产的),且销量日趋低迷直至最终破产。这一年9月,巴克公司完成了军方合约的全部生产,他和phrobis就军版m9的合作随即结束,军版也从此停产。两家公司分开后,巴克公司并没有购买m9的版权,虽然不再出军版但依照合约还可继续生产带phrobis字样的民用m9。就这样,一面与军版相同另一面刻写188的民用m9的出产一直延续到1991年4月。这种铭文的民用m9共有三种配置:刀鞘和刀把是橄榄绿色,刀身分别有亮灰色和黑灰色两种;再有是刀鞘和刀把为通体黑色,配黑灰色的刀身。这些刀均有海豚标志,不同的只是刀身铭文中从87年至91年的年代变化。而91年以后至1997年m9全面停产前这段时间,巴克所出的民版m9均不能再有phrobis和海豚标志,代之的是自己的188型号。
        89 年 10 月 3 日,由美国支持的巴拿马反对*发生兵变,但很快被诺列加政权平息,并且要从美军手里提前收回运河主权。这使老布什政府大为恼火。当即,美军2.7万名陆战队员及特种部队开赴巴拿马,以消除毒品为由,代号“正义之战”的军事行动开始了。12月20日零点45分,美军兵分五路向巴拿马各军事要塞同时发起进攻。战斗持续15小时后,美军占领了巴拿马全境,主要战事结束。此时,在那里的大街上和咖啡馆门前,到处可见头盔上带着迷彩条,枪口已上刺刀的美军士兵在进行搜捕。几天后,当诺列加走出梵蒂冈使馆大门,看到眼前只有成片的刺刀和黑洞洞的枪口,那一刻他彻底绝望了。M9多功能刺刀在此次巴拿马城市的巷战中,为士兵能排除障碍快速推进发挥了重要作用。美国历史基金会与Phrobis公司为纪念这场美军自越战以来最大规模的战争,合作出品了第二款M9纪念版。这款由phrobis INT’L制造名为“正义之战”的M9并不是为了销售,因此数量很少,只生产28支。没有序列号码。刀身正面同时刻有“M9第一次用于实战---1989年12月20日”。背面为USA  PAT. NO.  4,821,356 
        此后,phrobis INT’L又在90和91年分别出品了1000支名为“沙漠盾牌”的M9和775支“沙漠风暴”M9A1纪念款刺刀用于出售。M9A1沙漠版刀鞘和护手均取消了海豚标志,刀鞘材质依然由杜邦公司提供并添加了闭锁装置。这两款也被广大刀友所熟知,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1991年,伊拉克战争爆发,参战的美国海军陆战队也急需补充新型的m9刺刀。这也是巴克公司唯一的一次军方合同。于是,5000支带有USMC字样的军版m9被送到了前线,全部装备于正在伊拉克作战的海军陆战队第二师。这些刺刀刀身为亮灰色,刻有“M9-USMC BUCK+ U.S.A.”。绿色刀鞘,前端卡笋平直,鞘上即没有buck字样也没有海豚标志。
        同年,澳大利亚军队决定全面更换之前杂乱的刺刀,(此前奥军配备美产m7和西德KCB70刺刀)并与巴克公司签订了20050支M9(0188-A1-0)的购买合同。奥地利斯太尔AUG步枪本身设计并没有考虑安装刺刀。而由AUG变型而来的澳版F88步枪,则在枪管上加装了卡座以固定刺刀。巴克公司为澳方分别生产刀身黑色和银灰色的m9各一百支以供评测,最终澳军选定银灰色m9作为军用标准配置。这些带有“国防部之剑”的澳版188略重于其它m9,大约850克,正面刻写“BUCK 188↑ USA”。
       1993年巴克公司再次生产三批改进型m9送往海军陆战队进行测试。这些被称作“柳接马鞍”连接方式的刺刀刀身均氧化为黑色,并采用优质不锈钢取代了此前的425m高碳钢。虽有较大改动,但刀身背面依然保留了那道标志性的血槽。刀鞘仍为绿色,只是为了更便于用手把持而改为单肩结构。最大的改进是取消了刀身和刀把之间最初的通过螺杆链接的方式,刀身末端做成整体钢片延伸至刀把内部,直接和卡笋链接,以最大限度的增强刀把受力部分的坚固性。首批送往海军陆战队的175支m9在刀把尾部与卡笋的衔接是类似铆钉那样固定死的,整刀不能拆卸和互换,但陆战队认为仍需改进。很快,第二批同样数量,经过改动的usmc-m9又一次送到军方。这175支m9仍然采用整体刀身延至刀把末端的模式,卡笋与刀身通过带有螺纹的钻孔帽连接固定,以便拆卸。此后巴克公司再次改动并生产了少量的样刀:其整体刀身延伸至刀把的中后部,增加了一根很短的螺纹杆来连接卡笋。遗憾的是,这第三种连接模式的m9最终并没有交付海军陆战队进行实地测试(USMC认为这种刺刀成本过高而转向考虑其它公司产品)。值得一提的是,巴克公司在1996年生产的民用188刺刀中也采用了这种加强型的连接方式。
        2004年9月,巴克公司决定拆除其在加州的制刀工厂(这家工厂截止到1997年止,共生产了405,746支各种版本的M9),搬往爱达荷州。在清理工厂设施的过程中,将最后剩于的刀具拿到隶属公司的埃尔卡洪商店进行出售。其中也出现了少量的m9.这些刀片是1987年生产的商业版,其正面为“m9 phrobisIII USA”;另一面刻有188字样。有的还在标准铭文的左边冲压上“H”或“S”等特殊字母。这些早期刀片是经过特殊的热处理后用于进行测试,以确定其最佳的硬度和韧性。字母“H”表示硬;“S”则代表软。
         随着M9最后这次的官方销售,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能拥有一支完美的M9刺刀也是每一个收藏家梦想的开始;如今,Charles A. Finn先生——这位伟大的设计师已逝世多年,在他身后,越来越多的刀具爱好者翻开记忆,去探寻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M9——这种钢铁的艺术也永久的沉淀在那些记忆中。

这是香港永高行网站贴出的M9购买指南,对当时市面上四种M9的外貌做了交待。很多朋友对M9的了解是从这时开始的,可以称得上是大陆刀友的重要启蒙篇之一,请看图(为保护拍摄者永高行利益,画面作无色调整):

       各种黑色版和银色版的粗劣仿M9就是这时出现的,产销两旺,供不应求。然后就有了先锋版M9,后来又有了仿先锋版M9,台湾版M9,拼装版M9……我们不妨辨识一下这些小玩艺:现在的那些精仿品更是层出不穷。


上图:1,最先出现的一款仿M9,它更像是Phrobis设计的一款猎刀,只是刀身上面多了一个无用的孔;
2,紧接着出来的“全钢M9”,品种有黑色、银色和迷彩,规格有大中小3种,采用革鞘,也没有枪口环;
3、4、5,最近几年出的几款仿制品逐渐步入正轨。尤其是后面两款,做工很考究,已经可以上枪,外行很难分辨;
6,这是一款mini M9,全长不到3厘米,是用于士兵人偶的配件,算不算仿品呢?

这是一种“拼装M9”,曾被卖家说成是M9的格斗版、拆弹专家版等等。它用的常常是Phrobis_BuckM9的旧刀身,灰色握柄后配,不能上枪,并且通常无鞘。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弹指一挥间,一刹那,一瞬间,刹那间,一转眼,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喝杯茶的功夫,一眨眼的功夫,一支烟的功夫,一顿饭的功夫,一泡尿的功夫,时间像流水一样过去了,四季更迭,草木枯荣,时光转瞬即逝,就到了今时今日。

今天你可以说,M9被神化了。这是一个成功的商业炒作,使之在当时信息相对封闭的大陆刀友眼中变得高不可攀;这个炒作几乎使人忘记M9也是大工厂流水线做出来、产量很大、服役期很近的一把现代刺刀。理性终究是会回归的,于是各款M9价格渐趋合理,算是慢慢在跟国际接轨了。

但是很奇怪,M9的魅力似乎从来没有消失过。Phrobis_Buck M9在内地一直拥者甚众,有价无货。其他几种的情况也差不多:Lan-cayM9和Ontario M9不太常见到;北方工业黑色版本M9基本上绝迹了;西班牙MARTO M9原本存世就少,内地有没有还是个问题。然后M9本身分类繁杂,军版民版纪念版试验版透明版橄榄握把桔色黑色雪地色迷彩色……搞也搞不清楚,不少刀友因此而崩溃了。
不要指望我们今天把M9的这些种类全都分个明明白白,那玩意儿,那~~是相~~当~~累人的。小弟也曾就此事请示G兄,他也是说这事不好办,这东西太复杂。
我之后想了一下,毕竟有那么多人对此感兴趣,反正说不好也不会死人,干脆先随便地聊聊吧,哪怕必定存在不对的地方,大家都来指正也就是了。

先做一个最简单的扫盲说明,为新同学把这四种M9的家庭状况大体讲一下,补一补这方面的缺,可能需要花一点时间:


Phrobis_Buck M9

1,Phrobis_Buck M9是最先列装美军的一种,它在1986年由Phrobis得到美陆军M9式刺刀合约,刀身标识为:M9 PHROBIS III U.S.A PAT PEND;有宽,窄字体区别。这批刺刀由PhrobisLtd授权BUCK公司代理加工生产,产量为315,600把;
2, 这是Buck公司1991年为美国海军陆战队制作过的M9,在刀身上有M9-USMC BUCK+ USA标识,数量较少,蛮贵的;
3,1991年,BUCK公司向Phrobis公司购买了部分M9刺刀制造权,生产带有本公司标识的M9刺刀商售于民间市场和出口,这批M9没有了海豚标志,刀身标识为BUCK188 USA,刀鞘上有“割破手”贴图。同年澳大利亚陆军选用BUCK M9刺刀用于AUG步枪,刀身标识为BUCK 188↑USA; 
4,借用G兄借用的图片,这是Phrobis XM9实验型M9刀鞘,很有型啊。


澳大利亚陆军的BUCK M9。

注意Phrobis_Buck M9有宽,窄字体的区别。顺便提一句,握柄和刀鞘采用的是ST801橄榄绿色尼龙,是由美国杜邦公司生产的。

1989年9月,Phrobis公司授权西班牙的Marto公司生产其改进型M9A1商业版刺刀,刀身标示一面刻着Phrobis Int'l U.S.PAT 4,821,356(专利授权号码),另一面是M9A1 MARTO。不过Marto公司的M9A1刺刀未被美军采用(借用G兄照)。


Lan-cay M9

1,Lan-cay公司原注册名Lancay,从1992年开始生产M9。这是早期的版本,可见有双肩刀鞘、附件袋与血槽;
2,1995年起,Lan-cay生产改良(简化)版M9(图下),也就是现在我们经常见到的单肩刀鞘、无血槽的Lan-cay M9,刀身质地非常坚硬;
3,少见的橄榄握柄+早期刀鞘Lan-cay M9,与后来的橄榄握柄版本不同,它有血槽,附件袋上有明显的Lan-cay标识;
4,这是Lan-cay M9的全透明握柄/刀鞘版本,一年只出一把,十分稀罕;
5,为配合军队在不同条件下作战需要,Lan-cay还制作了雪地色、沙漠色、丛林与海洋迷彩、黑色以及橙色版本的M9;
6,橙色版本M9这么鲜艳,不是很容易被人察觉吗?这是专门用于水下作业部队的,而橙色被认为可以有效地吓阻鲨鱼的袭击;
7,镌刻有美军各种部队标志的Lan-cay M9全都是商业版本。


Lan-cay目前生产的橄榄型握柄M9被大量投放到市场,这一设计也影响到了中国95式步枪刺刀(再下图)。

Ontario M9



1,  Ontario刀厂从2000年开始生产M9,这是其早先的橄榄绿色版本,与Lan-cay M9十分相像;
2,  随之Ontario M9的握柄和刀鞘定为青草绿色,是眼下比较容易收集到的Ontario M9;
3,Ontario制造的纪念版M9,注意握柄也是橄榄型的,目前在市场上可以买到。这款刀令人想起Ontario另一款OKC 3S刺刀,它重心靠前,咄咄逼人——个人认为这种刀更具有攻击性。

OKC 3S刺刀,谢谢G兄的照片。


北方工业(先锋机械厂)

1,中国北方工业的黑色柄鞘M9被认为产自重庆某机械厂,是根据Phrobis_Buck标准款M9加工的外贸订单,这是浙江先锋厂正式投产之前发生的事;
2,  这支黑色M9和标准版很像,但大家注意看箭头所指的地方,这个突起表明,它只适用于国产81式步枪;
3,北方工业最早生产的橄榄绿色握柄和刀鞘、不锈钢原色刀身M9,与Phrobis_Buck M9简直一模一样,是收藏家梦寐以求的珍品。请各位记住这刀的护手,后面我们将会分析到其加工特点;
4,这也是早期橄榄绿色握柄和刀鞘M9,只不过刀身改为灰色磨砂表面,护手部分略有变化;
5,不管是橄榄绿色还是黑色的北方工业M9,其刀身两面都没有印记。

北方工业(先锋机械厂)生产的M9系列,有多种型号(如下图),我们主要探讨M9。

美国Tapco公司向中国北方工业公司订制(在国内最著名的M9制做厂家为浙江先锋,占9成的出口M9刺刀也为他所制做)。中国 M9 仿照美国Buck Knives代制的Phrobis Ⅲ早期型M9刺刀。计有三种型式:Ranger(刀身为Bowie Type)、Commando(刀身为Spear Point)、Special Force 刀身之刀背有后掠工蓝波刀型锯齿。

现在还有台湾版M9(图片来自网友棱角)


(绿色为台湾版)



以下讲讲M9普通结构,我们会从平、立、剖和加工方式上进行分析,大家将会看到,一样的M9,其加工方式是不完全一样的;所以只需看到一个部件的局部形状,就可以猜到它是哪家的产品。为了向昨日的经典致意,所列款式界定于香港永高行当年介绍的四种M9款式。
首先,让我们从刀柄尾部开始。
四款M9尾部形状相似,中央内六角螺母需用相同口径攻锥开启。你也可以使用刀鞘末端的一字改锥来做这件事情,不过那将很费力,并且刀鞘改锥头部也容易断裂,建议还是使用五金工具。箭头所指部位是这个部件进行加工时的临时固定点,北方工业M9的尾部则找不到这个点。

Phrobis_Buck和Lan-cayM9的两点按压扣侧面都有加工用固定点(箭头位置),不同的是Phrobis_Buck的固定点只有一个。只在北方工业M9尾部的六角螺母上标有数字标记。

两点按压扣的加工精度不同,从照片可以看出,Phrobis_Buck和北方工业的防滑纹加工工艺较细,纹理深刻;Lan-cay和Ontario的就很粗,纹理浅淡。

北方工业M9的榫槽内有纵向磨痕,Phrobis_Buck的磨切痕迹则是同心圆状,工艺更为复杂。Lan-cay和Ontario的榫槽内看不见磨床痕迹,属于一次铸造成型,未经后道细加工。

这是两点按压扣顶部的特写。右边Ontario的铸台被保留,懒到了家;Lan-cay的客气一点,做了一些横向的磨切;Phrobis_Buck和北方工业处理十分到位,铸台的痕迹瞧不见半点;

手柄握把浇塑流道两个切割点的位置。除了Ontario的切割点在45度角方向,其他3款都与纵向握把防滑纹呈一直线。

两片浇塑握把热合成一个筒状。与流道切割点一样,其他3款的热合线与握把防滑纹重合,Ontario的热合线与之成45度角。Phrobis_Buck与Lan-cay M9的握把材料质地、颜色都一致(均由美国杜邦公司生产),很难分辨,唯一不同是Phrobis_Buck的握把根部细纹覆盖了整个圆周,而红圈中Lan-cay的握把根部细纹被阻断,看似被防滑纹贯通。

护手(含枪口环)做工以Phrobis_Buck为最精,完全切削到位,细微倒角也是一丝不苟;北方工业则留了一段原始面未加工,倒角也没有削,所以摸上去有一点咬手(先锋M9也是如此);Lan-cay和Ontario算是豁出去了:一次铸压完成,没有再进行任何精细加工。大家可以回过头来看一下北方工业最早生产的橄榄绿色M9照片,它的护手加工工艺与Phrobis_Buck如出一辙,十分精良。

Phrobis_Buck护手顶部有著名的Phrobis海豚图字标,加工面有横向磨痕;北方工业的磨痕则是纵向的。

Lan-cay和Ontario护手顶部无磨痕。Lan-cay M9护手和刀身之间有明显缝隙,这种错误是很难理解的。

Phrobis_Buck和北方工业M9护手顶部的凹槽,可以用来开啤酒瓶盖子,同时最容易生锈的也是这个部位。

Phrobis_Buck和北方工业M9刀身右侧有锻压血槽。Phrobis_Buck的血槽内显现出漂亮的皮肤状纹理,北方工业的血槽内则可以见到圈形痕迹。

Phrobis_Buck M9的不锈钢刀身有横向磨纹;北方工业因其刀身作了喷砂处理,看不出研磨的痕迹。

图中箭头部位是锯齿两端的收口部分,Phrobis_Buck明显不如北方工业做的地道,几乎是没有进行精加工,怀疑是手工操作,这点令人费解。由于作了喷砂,放大后看北方工业的锯齿显得非常粗糙。这两支M9的锯齿均采用长短齿交错的方式参差排列,这种结构便于使用锯齿时加大出屑量。


这张特写能让大家看清长短齿交错的韵律,同时不妨再观察一下血槽的特点。

Ontario M9刀身上可以看清交叉的网状磨痕,Lan-cay M9的刃坡面则有横向磨痕。

Ontario的刃坡面磨痕也是横向的,不过Lan-cay刀身磨痕则与之网状磨痕不同,是呈大的同心圆状。

箭头所指的锯齿两端收口部分,Ontario似乎在做工上优于Lan-cay M9。这两支刀的锯齿长短齿都没有做——或者说不明显,大家可以与前两家比较一下。

刀刃后方收口断面,只在Lan-cay M9上看到横纹,其他三家都没有。

锯齿前端的切割面有很大不同,Phrobis_Buck和北方工业的切割面很小,Lan-cay的是一个小锐角三角形,Ontario的最大。

锯齿后端也不一样,Phrobis_Buck和北方工业比较相似,做了一个断层来交待收尾,Lan-cay与Ontario则马虎得多,从上面看,直接就削到护手,也算干净利索。

由前图我们可以猜出4把刀的锯齿面长度不一样,拿游标尺一量,果然差了一大截。固然照片有透视的影响,但Phrobis_Buck的锯齿面量点(约75mm)放在Lan-cay边还是胜出不少。以上两条势必也为Lan-cay和Ontario省了不少加工费用;北方工业因为老老实实地跟着Phrobis_Buck走,也是品学兼优。

Phrobis_Buck刀锋凹磨面的后方有一个倾角,稍稍地弯了那么一下,而其他3款都是中规中矩的直角——大家自己想象吧,照片懒得拍了。右图是浙江先锋厂M9的相同位置,这一特征抓得很准。如果有条件,真想看一下它们的数控磨床,一定能找到答案。

接下来看刀鞘。刀鞘顶端与刀孔配合其大力钳作用的榫头特写,Phrobis_Buck明显是圆磨出来的,好靓。

北方工业的榫头磨痕是斜线,但也不排除圆磨的可能——太小了,弧度几乎看不清。另外,它还比Phrobis_Buck M9多了一个阻铁,想来是防止刀与鞘在作为大力钳时用力过猛导致旋转出位。

Lan-cay的榫头没有打磨,很粗糙。

Ontario的榫头也没有打磨,但比Lan-cay精细一些,还能清楚看到临时固定点。以上两款都设置了三角形阻铁,看来对Phrobis_Buck这一问题提出的意见是比较突出的。

鞘头反面只有北方工业M9有一个螺母孔,看来是打对穿的(红圈位置),其他3家都没有打穿。另外,改锥位置两家在顶部,两家在左上角45度位置(旋转时更省力)。灰色圈内是刀鞘浇铸流道的遗痕,数量和位置都不一样。这里也没什么讲究,各家习惯不同罢了;从细节分析,Lan-cay和Ontario的鞘身尽管遗痕相似但不是出自一家,Ontario的鞘更为细腻。

箭头所指是Lan-cay和Ontario刀鞘的加强筋,同时在刀鞘作为大力钳使用时成为形式上的护手。红圈内可见北方工业驻榫方向比较特别,其他3家都是斜的,它则是平直的。

吞口处理4家都一样。挂件方式就不同了,Lan-cay和Ontario的挂件与鞘身设计略为简化。


挂件铁襻有的刻字有的没刻,Lan-cay M9比人家少四个眼儿,最易识别。

刀鞘插扣母扣对比,北方工业没有刻字,但用料也不含糊。

Lan-cay和Ontario的母扣出自一家。


箭头所指为流道切割遗痕。别家都有唯独北方工业看不到,想必是做在了里面。

公扣基本相似,北方工业特别一点。Lan-cay和Ontario的公扣同样出自一家。

挂件和刀鞘固定方式是螺母。北方工业是十字螺母,美国的3家是内六角螺母。

Phrobis_Buck和北方工业M9的挂件多出一个固定搭扣,由于Phrobis_Buck的尼龙布带用料较厚,北方工业只得多卷几层,以适应其后方高度。

附品袋做工Phrobis_Buck明显比北方工业讲究许多,镶边一丝不苟,颜色也比作为全新品的北方工业来得养眼。

附品袋容积一致,可以放进多用途钳、磨刀石、手电筒、急救药品、安全套……

唉,北方工业这个包包就不能做好一点?常言道细节决定成败,当然也决定价格。不过反过来讲,价格也决定了细节,不是吗?

比较下来,除了锯齿两端处理得马虎之外,Phrobis_BuckM9在各方面都是名列前茅,拿第一当之无愧;北方工业M9不是做不好(看一下最早的试制品就知道了),想必是因为价格的原因而作出调整,好在性价比依然很高;Lan-cay和Ontario M9毕竟是简化品,作为军事列装用途已经足矣,若是追究细节,则很难经得起推敲。正所谓一分价钱一分货,这也都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暂时先写到这里,欢迎各位大侠更正或增补,以给同好们更多的新鲜资料和有趣知识,谢谢。


M9的故事& M9结构细节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