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算笔账,25岁开始规划养老算太早吗?

2023-03-16 17:10 作者:投资搜神记  | 我要投稿


这是投资搜神记的第 264 篇文章


“躺平”,一个在近几年新兴起的互联网词汇,意思是指选择最无所作为的方式反叛裹挟,看淡竞争之后主动追求低欲望生活的一种调侃方式。这种在逼仄现状中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想象,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另外两个词——“退休”和“养老”。


“未来那一天真的退出工作岗位了,开始享受退休后的自由生活了”,对我的大部分读者朋友们而言,大家刚刚走上工作岗位不久,似乎距离“退休”还很遥远,但计划“养老”已经是当下的事情了。


对于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左右的父辈来说,他们的养老规划来的很晚,辛辛苦苦等到下一代都成家立业了,才想起自己的晚年生活来。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没留下太多积蓄,到头来可能还是要依附子女过活,小心翼翼怕加重了子女的生活负担。


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如果想要自主自立、有尊严、维持高品质的晚年生活,需要做哪些准备?通过今天这篇文章,我们一起来算算这笔账。



第一步:定目标



凡是涉及到未来的规划,几乎所有的事情,我都建议大家要想好这条路的起点和终点。起点是要认清自己的现状,终点是要定好目标,两者决定了这个过程要付出多少努力。


每个人对于他养老生活的向往不同,意味着其退休后生活的质量不一样。我们对于退休后的开支预估,在不降低生活水准的基础上,更要结合实际情况,不盲目追求超高标准,当然了也不要让自己过于拮据。


按照世界银行给出的建议,如果我们要维持退休前后的生活质量不下降,养老金替代率要不低于70%。大家可以简单算一算,我们这一生大概需要多少支出。


不能被忽略的一点是,这个支出要除了对日常开支的预估之外,还要充分地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大额支出做好规划,比如要留一笔医疗费用给家人,比如预留一部分资金给子女的出国留学费用,比如要在哪个城市购买房产,等等。


同样的,也要预估从现在到退休这段时间的总收入,加上自己现有的储蓄或投资,看能否达到我们想要的支出水平。如果达不到不要紧,这就是我们这几篇文章要说的,提前做好养老投资。




第二步:看规则



估算出来的总支出和总收入一比,总会有个高下之分。总收入高呢,说明你对退休之前的薪资待遇比较满意,可以适当提高对退休生活的预期,如果能提前拿出一部分资金做养老规划,那退休后的生活会更自在了。


总支出达不到总收入,才是人之常情。毕竟年轻时候的消费水平比较高,很多大额开支都在这个阶段(比如买房买车等),甚至是还需要上一辈的支持,也是人之常情。


问题来了,在没有足够多储蓄的情况下,如何来规划自己的养老生活?先来看看政策给我们作出了怎样的制度安排。


2022年11月份,人社部宣布个人养老金制度启动,在北京、上海、广州等36个城市和地区率先试行。这个个人养老金制度是什么呢?其实是指政府政策支持、个人自愿参加、市场化运营、实现养老保险补充功能的制度。


个人养老金实行个人账户制,缴费完全由参加人个人承担,自主选择购买符合规定的储蓄存款、理财产品、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金融产品,实行完全积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按照相关规定,中国境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者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劳动者,都可以自主自愿参加个人养老金制度,每年对个人养老金账户的缴纳上限是1.2万元,未来等到退休,或者失去工作能力,或者到国外境外居住后,就可以领取。


朋友们要注意,这个缴纳养老金个人账户的资金,是享受税收优惠的。每年存入个人养老账户的资金,在计算综合计算个人所得税时,不纳入我们的个人收入。




第三步:做规划



个人养老金投资自愿参加、自主选择、自担风险,真正体现“我的养老我做主”。那么,面对市场上这么多养老产品,他们大概的收益率情况如何,我们又该如何利用个人养老金投资呢?


我们可以来做这样一个测算:假设小A今年25岁,有稳定的工作收入,他计划每年固定养老储备12000元(每个月1000元,应该不难实现),直至他60岁时正式退休。


25岁做养老规划是不是有些太早呢?我们也假定几个平行空间,假设小A从25岁开始,或者从26岁、30岁、35岁开始进行养老储备投资,看最终的结果有多大差别。


表:不同年龄开始、不同收益率水平下测算的累计养老储备额(万元)



数据来源:易方达投教基地,数据进行了四舍五入处理,收益率仅为模拟测算使用,不预示未来。


从上图表中,我们不难感受到时间带来的“指数爆炸”的力量,以8%的年化收益率测算,25岁开始规划养老比晚一年开始规划,最终的养老储蓄多出了18万元!


再拉长周期呢,25岁开始规划养老比晚十年开始规划,最终的养老储蓄多出了129万元!而这十年间,多缴纳的个人养老金费用总共是12万元。


所以,事关我们养老的终身大事,真的要说一句“规划要趁早”、“行动要趁早”。早行动,才能充分发挥出复利的强大魔力,让养老金的时间价值之花充分绽放,让我们退休后的生活更值得期待。




(全文完)



风险提示:观点仅供参考,不代表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算笔账,25岁开始规划养老算太早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