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 Marzocco Strada EP,长期使用心得。
曾几何时,我也是个器材党,作为国内最早使用Strada EP这个机器的一批人之一,虽然我2015年就发过文字评测,也做不严谨的视频评测,但趁着这几天机器保养,我还是想聊一聊这个机器。
首先需要了解的是,EP有两个主要模式:
【1】M档:也就是手动档;
通过即时的手动控制齿轮泵的转速,来即时决定萃取压力,因为泵转速提升有个过程(你可以理解为踩油门后车的加速),存在一定的延迟,大约0.2~0.3s(也就是说不是你想拨到9压力就一定是9,你可能凭你的经验,迅速拉到8.9或者9.1,然后再细微调整。),你可以即时的控制是否预浸泡,什么压力预浸泡。什么时候升压,升到多少,维持多久,什么时候降压,降到多少,什么时候结束。
这些完全都可以通过拨杆即时控制,即便你想做出M型曲线萃取,一个新手也可以轻松实现,因为操作非常直观,只需要拨动拨杆。
【2】E档,也就是电子曲线档;
这个档位下,拨杆变成一个单纯的(on/off)开关,你只可以选择执行曲线,或者是提前停止萃取,在on状态下,调节拨杆的位置是无效操作,因为你无论如何调节,机器只会执行复制曲线(除非提前停止)。
萃取压力曲线可以有两种方法设置,
第一种,通过类似常规av版本机器设定流量的操作,在“设定”模式下,按照自己的需求手动执行一遍曲线(需要在上粉的前提下),然后保存,再退出设定模式,曲线便被保存,并且可以通过复制功能,把Gr1的曲线复制至Gr2/Gr3。
第二种,lm官网有一个类似app的界面,可以任意拖拽一条萃取曲线,然后下载工程文件,再通过usb接口U盘导入。但机器本身菜单机器复杂,而且纯英文/意大利文,一级菜单二级菜单,工程模式菜单,一层套一层,且受屏幕显示限制,很多缩写专业词语,所以操作比较麻烦,好处是数值和时间可以精准设定。并且节省原料,因为不用上机实萃。
如果你不需要Gr之间的复制,每个Gr可以独立设定4组曲线,也就是双头机器可以设定8组不同的萃取曲线,3头版本可以12组,相对于以上功能,每个Gr独立设定温度就是基础功能,每个Gr独立子锅炉,独立泵,蒸汽锅炉和热水锅炉也分别独立,无论你做任何操作,都互相不影响。受限于内部空间(ep是我见过内部塞的最满的机器),每个独立冲煮锅炉并不大,连续萃取情况下温度会有一点点降低,但实际操作中,除非你一直空放热水,正常连续萃取过程下,温度降低不会超过1℃,加热非常快。
另外,也是这个机器最重要的一点,E档和M档下,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压力模式。
M档下;
拨杆完全控制转速,而不是控制压力。而压力需要肉眼观察显示,以即时调整,机器内部应该在出厂时设定了一套转速r和压力p的比值,最高转速有一定的上限(a),而最高压力被锁在12,也就是说,最终萃取的压力,会由转速和粉饼共同决定,极端的情况下,不上粉饼,空放水,把拨杆拉到底,齿轮泵转速会在上限(a)持续,而压力会维持在2-4之间(自来水压),所以除非你刻意做一个非常不正常的粉饼,例如像沙子一样的粗粉,或者在正常粉碗内只用两三g粉萃取,否则在绝大部分情况下,你都可以通过微调拨杆,来达到你想萃取的压力和状态。
实际萃取操作中,我们做美洲2号以外的Soe就会把机器开到M档,这时候只需大致记住萃取的参数(粉量研磨度),用ek进行单次研磨,然后通过实际萃取的状态,微调拨杆,即可以满足萃取,不需要特别精准的(粉量和研磨)参数,增加了单次萃取的容错。
E档下:
E档是一个即时压力复制档,而不是转速复制档,也不是流量复制(av),也就是说,机器会根据实际情况,由冲煮头得到的压力反馈,再通过主板控制转速,来完成压力/时间(也就是坐标曲线)的复制,采样频率体感在
10~20hz左右,足以满足萃取,但肉眼可见的会有一定的延迟,也能明显的听到泵转速的增减(也就是大家常听到的类似跑车的轰鸣声),如果你的粉量&研磨度足够稳定,通过压力复制萃取的浓缩,相当稳定,而在现在的大环境下,做一杯咖啡会用到很多辅助工具(笑),粉量和研磨度已经是最容易控制的参数。
也有一个不算缺点的缺点,因为E档是压力时间曲线复制,如果你的粉量&研磨度发生变化,最终得到的咖啡液就会变化很多,至于原因,我举两个极端的例子:
极端情况1:粉细粉多,以至于到正常压力下不能出液,但机器依然执行了压力时间曲线,在固定的时间停止萃取,最终杯中完全没有得到液体。
(相比于av模式,无论粉饼状态,机器都会出同样多的水后停止,如果粉饼难以被穿透,则会萃取更长的时间,直到出水量达到预设值。)
极端情况2:粉粗粉少,以至于粉饼阻力过小,此时执行曲线,机器通过粉饼的反馈,始终达不到预设压力,此时机器会持续增加转速来试图达到压力,机器的转速会高到一个非常高的硬件上限(b,b>>a),发出尖锐刺耳的声音,直到时间轴结束,此时依然会执行时间轴,萃取同样长的时间,得到非常多的液体,因为萃取时泵转速非常快,流速非常大。
(相比于av模式,无论粉饼状态,机器都会出同样多的水后停止,如果粉饼压力过小,萃取会迅速结束,因为在短时间内就流出了你设定的水量值。)
有一定物理基础的小伙伴应该很容易看懂以上,没有的也没有关系,这个机器的保有量并不多,如果你的物理萃取逻辑还不完善,且有一定的自我开发能力,这台机器并不适合大多数人,即便他的曲线复制已经足够稳定。
机器本身也有很多数不清的功能,99%的功能99%的人用不到。所以如果你无脑一步到位,你可能需要花费更多不能产生价值的金钱。
剩下的一些小细节,利润蒸汽开关是电磁阀(关机状态下不能放蒸汽气),而看似物理结构的拨杆也是电子结构,一台2012年发布的机器就有了usb接口可以通过导入工程文件来精准设定(想想2012年的民用pc的主流配置),而电磁控制+齿轮泵+反馈模式的电子复制+电子设定导入,理论上可以精准实现所有你想设定的曲线(但过于复杂的曲线毫无实际意义),而这个变压结构是辣妈的专属专利,后续的变压机,例如Slayer,Sysnesso,Storm,以及后来一些小众的变压机,有些事绕不过专利,有些是为了不同而不同,要么是不能即时控制,要么是精准度天差地别,要么就是通过一个简单的阀门+压力表结构来“伪变压”,实际应用起来,差别很大。
连辣妈的工程师都和我聊过,这个机器卖的并不多,可能因为贵,或者因为很多人觉得,变压机存在不稳定因素,所以不适合门店使用,而懂它的人很少,实际研究的如此透彻的,也不多,或者可以说很少,非常少。
接近8年的使用,机器除了更换过一些密封件,做过一次锅炉清理,其他毫无问题,可能也和我使用爱惜有加有关。
说句负责任的话,Strada EP可以说是辣妈咖啡机的里程碑,艺术品一般的存在,在发布了接近10年的今天,EP依然是变压机甚至所有咖啡机性能的天花板(哪怕辣妈自家的新机fb90,Leva和新版GB5也不如它),大胆一点说,也许再往后推10年,也许依然是,这也许也是它迟迟不出新版的原因,因为我抛开做咖啡,即便从物理角度,也实在是想不到还有什么好改进的。也许工程师也想不到。
但它并不适合绝大部分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