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应型供应链模式的建立之如何确保生产流程正常开展2
响应型供应链模式的建立之如何确保生产流程正常开展2
在前一篇文章中,晓闲介绍了生产流程这个话题,且主要介绍的是生产流程中的子话题生产流程的部分内容,主要介绍的是系统化资料体系和生产流程这2个子话题,在今天的文章中,晓闲将继续介绍生产流程中的第三个方面——生产管理制度。
一、生产流程
1.生产管理制度
生产管理制度是指:企业或者生产部门所制定的用于加强生产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
对于企业而言,与生产相关的管理制度,从制度的重要性程度可以区分为4个维度,分别是:管理制度、管理流程、操作规程与文件体系。
管理制度是关于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的制度性设计,属于规定性的方面,管理制度一般不会严格规定每一项管理制度的具体操作步骤。
管理流程是针对管理工作中的具体事项所设置的各个操作步骤以及操作要点。操作流程主要涉及的方面是步骤的先后顺序以及操作的技巧。
操作规程是指:针对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设定了完成相关工作的具体操作规范以及相关事项有关的岗位职能的设定以及岗位职责的确定。操作规程主要针对的是操作过程中的相关规定,属于强制性规范。操作规程的英文简称是SOP。
文件体系是指:用于支持企业的各种管理工作、管理制度、操作流程、操作规程的文件资料,其中既可能包括了各项管理制度相关的文件本身,又有可能包括了日常管理工作所涉及的需要进行记录的文件模板,以及需要查阅使用的各种文件记录,等等。
管理流程主要针对的是:如何对企业的管理制度和日常工作的开展所设定的操作步骤,其主要作用价值在于维持生产相关的业务流程的正常运转。
虽然企业的管理制度方面主要是由上述4个方面构成,但是,管理流程的强制程度较低,往往比较适合于风险不高的管理工作。而在运营过程中,企业往往面临着很高的风险以及很多风险,因此,对于这一类具备风险的活动,往往需要采取强制性的制度和流程进行风险防控,因此会采纳操作规程这种管理制度。在企业的实际运营管理中,操作流程的重要程度是偏低的,企业为了应对相关的风险,一般都会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一起来替代掉管理流程。
在以下内容部分,晓闲将分别针对以上四个方面来展开论述。
A.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是企业在对生产工厂、生产车间以及生产部门等管理的核心管理体系,对于企业的综合管理的价值最大。
对于企业来说,与生产相关的管理制度比较多,比如:生产班组制度、生产换班制度、职能管理制度、工厂和车间日常巡查制度、生产记录管理制度、物料管理制度、车间日常管理制度、车间检修停产和复产管理制度、车间厂房和设备改造管理制度、车间和设备维护和检修管理制度、事故处理与异常处理制度、生产管理汇报制度、异常汇报制度,工厂5S管理制度、工厂奖惩制度、生产管理优化制度,等等制度。
以下,晓闲将会针对各个管理制度进行展开论述。
a.生产班组制度
对于当下的多数生产型企业而言,在产品生产方面,企业要想提高运营效益,往往会考虑采取连续生产的模式。因此,对于企业来说,要想确保产品生产连续以及生产安全,企业就会制定生产班组制度。
在生产班组制度中,企业要确定好在不同班组中的人员或者部门的工作职责以及相关要履行的义务,并规定相关部门需要完成的工作,比如生产批次切换的管理要求,即生产批次切换时各个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
在生产班组制度中,企业绕不开的一个环节是不同生产班组的换班管理,因此,在生产班组制度中,企业会特别针对生产部门人员进行换班的方方面面的制度考虑,比如企业每天几点换班;如果出现换班规定调整时,如何实施换班制度调整;还会规定在生产部门换班时的各个部门的工作安排是什么。
对于企业来说,生产换班制度是一个专业的制度,但由于它属于生产班组制度的一个方面,因此,晓闲并不会单独介绍生产换班制度了。
b.职能管理制度
职能管理制度是一套面向全企业的管理制度。
在职能管理制度中,它会规定与工厂运营相关的部门所需承担的工作职责和职能,也会针对各个部门职能中的每个具体岗位设定相应的工作职责和岗位义务。
在这项管理制度中,生产部门、环境与安全和健康部门、仓储部门、设备部门、工程部门等部门是最密切相关的部门,一般的,职能管理制度也主要是针对这些部门进行展开。
为了方便起见,晓闲将针对职能管理制度,详细描述每个部门的部门职能,并对各个岗位的职能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晓闲先介绍一番各个主要部门的部门职能。
在职能管理制度中,对生产部门的职能设定为:生产部门需要根据生产计划的需要而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公司所需交付的产品;为了保证产品生产的正常,为了避免安全事故以及环境危害事件的发生,并尽可能保护设备,生产部门需在设备生产过程中,合理安全的操作设备,正确且合理地使用原料,对产品进行合理处理;在工厂的日常管理中,及时对设备、车间和厂房进行维护,降低安全风险并让车间和设备经常处于正常且良好的状态。
环境与安全和健康部门,一般简称EHS,职能管理制度对这个部门的职能设定为:对企业所在范围周边的所有与环境污染、企业安全风险与安全事故、企业人员以及外来人员甚至工厂周边人员的健康直接负责的部门;EHS部门需要承担检测和监控人员健康风险因素、企业安全隐患因素、环境污染和安全事故风险,并需要及时将存在风险的因素及时进行处理。
仓储部门的部门职能是配合生产部门的物料领取或者存放的相关职能,负责承担监督和监控企业所用物料的相关管理职责,承担企业日常运营中所使用的设备、专用工具等的存储管理职责。
设备部门的部门职能是负责监督和检查公司所使用的各类设备的使用状态,负责对存在风险和故障的设备等进行维修和维护,并负责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负责检查企业所使用的各项设备的存储是否在正确区域。
工程部门的部门职能是负责对正在维护的设备以及正在建设的项目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在设备和项目完工前的主体安全、建设进度等的相关责任主要承担部门就是工程部门。
其次,晓闲再介绍一下不同岗位的主要职能。
生产责任人
对于生产型企业而言,法人以及生产部负责人或者环境、安全与健康部门的负责人是安全事故和风险的第一责任人。
对于生产型企业而言,会面临很多的风险,比如安全事故以及环境污染的风险。
安全事故风险类型很多,比如重物坠落、人员高空坠落、人员机械损伤、化学物伤害、燃烧事故、爆炸事故、触电事故、电离辐射损伤、有毒物质伤害、中毒事故、致病菌侵害,等等风险。
而环境污染风险也不少,比如有害液体泄露入地下水或河道水,废弃有害固体随意排放,重金属污染、有害气体泄露入大气,治病微生物泄露,等等。
目前我国的相关法律《安全生产法》已经落实了安全事故和环境污染相关事件的主体责任,其中,法人以及安全部门的第一责任人是安全事故和环境污染事件的第一责任人或者主要责任人,企业会对安全事故和环境污染的第一责任人进行备案登记并对外进行公示。
除了上述涉及企业经营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之外,在企业安全生产中,不同部门的人员会承担不同的岗位职能,因此,晓闲在介绍不同部门的人员的岗位职能时将以职级高低进行介绍。
在不同的组织中,组织架构的设计差异可能会影响到组织的人员设计和岗位职能的安排。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需要结合组织架构的设计来展示部门岗位职能的主要职能。
对于很多组织架构单一的企业而言,其组织架构往往采取的是部门总监——部门经理——部门主管——基层员工这样一个组织架构。
而对于组织架构比较复杂的企业或者采取事业部架构的企业,其组织架构可能采取的是:事业部总裁——部门总监——部门经理——部门主管或部门主任——基层员工。
部门负责人
不同类型的企业的部门负责人的职位或者职务存在稍微差异。
在上面两种组织架构之下,部门负责人的职务可能会存在一些差异,比如对于组织架构简单的企业而言,一般部门负责人往往是由部门总监担任。当然,在某些企业中,对某些部门,并不会设置总监一职,其部门负责人职位只到经理。
不过,总监只是一种称呼,在不同类型的企业中会存在差异,比如国企一般可能会称呼为部长,而韩国企业可能会成为为部长或者次长之类,而民营企业可能会称呼为总监。
而对于组织架构复杂或者采取事业部架构的企业而言,部门负责人往往是由事业部总裁或者部门总监负责,具体什么样的部门由总裁负责,则取决于部门的重要程度,对于某些关键部门,部门负责人可能直接由总裁兼任了部门负责人的职务。
不论哪一类型的企业,部门负责人所需承担的岗位职责并不会有非常大的差异。
从企业生产管理的角度看,部门负责人的岗位职责是:作为部门负责人,承担保证自身部门的生产管理相关工作正常进行,不出现重大危害事件,如出现异常事件,可配合相关部门妥善处理异常事件。
比如:对于生产部门而言,假定该企业的组织架构比较简单,生产部门的负责人是生产总监,那么,对于生产总监而言,其所肩负的岗位职能至少将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对企业的所有生产活动直接负责;
负责杜绝因为设备操作不当的安全风险以及设备故障风险;
负责确保设备在生产时处于健康状态,杜绝设备不健康和故障状态的生产运作;
负责确保生产计划能够得到保质保量的完成;
负责确保部门人员的能力能够满足产品生产的需要;
负责建立安全且健康的安全生产制度并确保安全生产制度得到保质保量的实施;
负责生产车间和厂区的相关风险的识别以及解决;
负责企业生产效益和质量的提升,负责生产消耗的下降;
等等。
而对于其他部门而言,其部门负责人的岗位职能会存在较大的差异,但其职能的高低层次差不多。
比如对于环境、安全与健康部门的负责人而言,其部门总监所肩负的一项岗位职能就是对企业的安全事故的风险防控肩负主要责任。
部门经理
部门经理是企业管理工作中对部门管理落地的最核心的岗位职能,他们主要肩负了将制度、流程、操作规程等进行落地的最核心岗位。
部门经理肩负着制定制度并让制度生效的岗位职能,且肩负了对部门管理工作状态进行监督和把关的岗位职能。
以下,晓闲以生产部的部门经理为例说明其岗位职能:
生产部经理对某个具体生产车间的工作负责。
对自己所负责的车间的安全事故方法负责,对安全隐患风险的发现和杜绝负责;
对自己所负责的车间的设备安全负责,确保设备在工作状态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对自己车间所产产品的生产量和产品品质负责;
对自己所负责的车间的生产绩效的提升负责,如:负责提高原料利用率;
等等。
其他部门的部门经理也肩负有类似的岗位职能。
部门主管或部门主任
部门主管和部门主任处于同一个岗位级别,只是由于在不同的企业中,该基础岗位的岗位名称存在差异,有些企业会称呼为部门主管,有些企业会称呼为部门主任。
请注意,部门主管指的并不是这个部门的负责人,而是企业内部的一个具体的岗位。
部门主管(或部门主任)是企业管理中的基层管理者,肩负着在一定的工作职能范围内履行管理工作的职能。
一般的,部门主管所负责的管理职能范围是比较狭窄的,其工作范围也是比较具体的。
以下,晓闲依然以生产部的部门主管为例,展示这个岗位的岗位职能。
一般的,生产部的部门主管一般会被成为某某车间或者某某岗位的某某主任。
车间主任的主要工作范围是对生产工艺环节中的某个具体环节的生产负责。
以复合肥生产工艺为例,在生产线上,车间主任将负责复合肥生产工艺中某一段生产工艺的产品生产安全。
比如在复合肥生产工艺中,有个核心工艺是造粒工艺,车间主任需要负责这段生产工艺。
其岗位职能包括:负责确保复合肥造粒工艺阶段的物料温度正常,确保造粒工艺后的在产品的品质正常,确保造粒阶段的物料消耗量和产量正常甚至高产,确保造粒阶段并无生产异常发生,负责检测造粒阶段所使用的设备正常运转,生产工艺中无异常发生。
而其他部门的部门主任也会肩负着类似的岗位职能。
基层员工
基层员工主要是每个具体部门之中的具体工作的执行者,他们一般不负责企业的管理制度的制定、审核和批准承担责任。
基层员工的岗位职能可能会比较复杂,在不同的行业、企业和部门中,我们很难用一个普遍性的岗位职能对几乎所有行业、企业和部门进行界定,但其岗位职能、具备一些普遍性。
基层员工常见的岗位职能包括:确保自己所做的基础工作能够按时、按质和按量完成;对于无法第一时间解决的工作,要及时对上进行汇报;对于工作中的异常,及时进行汇报。
以上内容为企业生产管理制度相关的部分内容,在下篇文章中,晓闲将会继续介绍相关的管理制度,感兴趣的朋友请继续关注后续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