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经验】2020届重大建筑专硕两位学姐经验之谈!——风暴设计教育
第一位分享人

我在很早的时候就有了考研的打算。说实话,由于对专业的热爱以及今后职业的规划,因为我的本科并不算很好,所以在刚上大学的时候就有了考研的打算。那时候完全不懂考研是怎么回事,只能凭着自己的理解,扎实学好专业课,认为这就是目前能做的对考研最有帮助的事情了。
时间很快就到了大二,我开始从公众号,学长学姐口中了解考研到底是怎么回事,从考试科目,到院校信息等,都有了大致的了解,虽然这时所谓的了解只不过是知道大部分院校理论要考什么,快题是有区别的,以及院校排名,但我觉得当下已经够了。
正式为考研做准备是在大四。大四开学,根据自身情况,我选择了重庆大学,并且开始跟重庆大学的学长交流,深入了解院校情况,考试内容等。在选择了心仪的院校之后,其实在潜意识当中便开始向其靠拢,无论是课设,还是手绘,甚至是平时画的快题。大四的寒假报名参加了风暴的寒假快题基础班,在经历了几套重大的真题之后,不用别人说,便能体会到学校出题的特点(这比别人给你说再多都有用)。将近一个月的快题学习,颠覆了之前对快题的理解,也渐渐加强了对重大快题的认识,同时也会跟学长们聊一聊理论方面的问题。
开学后大概在二三月份,开始着手准备理论,过基础书目。第一次过也没有什么重点,基本上就是书上涵盖的内容都看,能记的顺便记一下,同时顺便也看了一些拓展书目,(这个过程很漫长,切记不要急于求成,基础很重要!)英语也就是背背单词,看看语法,跟着“流利说”看看文章。政治没看过。边复习,边上课,顺便练一练快题,这种模式持续了大四的下半学期。
大五的开始,无论理论还是快题都要进入系统的复习了,说实话,之前得过且过,偷懒的想法都不应该再有了。大四暑假,我又报名参加了风暴的暑期提高班,学习快题。暑期提高班与之前的基础班完全不一样,节奏更加紧凑,练习的深入程度也有所加深,都有一种跟不上的感觉,不过适应了就好一点。在学习快题之余,依旧可以跟学长学姐们交流一下理论的问题,这个时候大家都比较有方向性了。
快题班结束后,也就7月份了,接下来就是每天看书,画快题,累了和研友们出去吃点喝点也是可以的嘛。理论方面就是按照每个阶段应该达到什么要求(具体要求咨询学长,这点很重要,毕竟经验可以让你不要走偏),某个阶段该干什么(比如:什么阶段背书,什么阶段做题),这样的形式走下去。英语,政治两科因为市面上课比较多,按照网课来就行,没太大差。快题坚持一周一套(想考高可以一周两套)。总的说就是:周内,早中晚三个时段,复习理论,英语,政治(根据自身情况决定具体学习时间长度),有空看看设计。周末,抽一天画套图,画不完熬夜,画完就休息,反正今天的任务就是一张图。
我个人因为相比之下设计基础好一些,所以在快题学习时重点是练题,不用花很多时间去看案例,抄绘什么的,如果某位同学在某一科比较强,那大可把时间省下来学别的,这非常具有优势。
总结一下:
找一个真正关系好的,愿意辅导你的学长学姐很重要!听他(她)的让自己不要走偏。
不要心急,着急书看不完,快题没开窍等等。“自乱阵脚”,“欲速不达”,是大忌!
心态很重要,直接影响效率,(崩溃地看一下午书和休息半天学半天,自己选。。。)
下面是每一科的经验:
NO 1.英语
1. 单词是重点,每天都要背,从开始复习到考前不间断。
2. 从基础开始(长难句,阅读逻辑,作文,翻译等等)
3. 前期可以通篇翻译阅读文章,是掌握单词,语法的好方法。
4.中后期就做真题,刚开始不用卡时间,做透做重要。
5.后期一定要模考,这样才能发现问题。
关于英语考研书籍,个人认为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英语考研的书籍较多,其实任何一本都有一定的价值,但是自己适合哪种学习方法,需要自己结合情况做一甄别。
NO 2.政治
1. 政治是学习方法较为固定且简单的一科,跟着一个老师,听他的课,看他的资料就行。
2. 课本用自己选的老师的。
3. 边上课边做题。
NO 3.专业理论
理论总体分为:建筑历史、建筑构造、建筑基础知识(设计原理、城市设计、规范)。所用的书也称为“八大件”:中建史、外建史、外近现代、中建图说、外建图说、构造(上、下)、一注考试第一分册。绝大部分内容出自这些书。

重大理论试题由于2020年的改革,专学硕都要考355(试题代码),所以20年的题目很倾向于对建筑素养的考察,绝大部分题目以设计原理和相关规范为主(放心不是那种很偏很专业的规范),剩下的就是历史和构造的知识,中间还涉及到对当代建筑师及其作品的了解。这几年重大理论题目多变,拿不准今年会怎么考,不过总的趋势是越来越偏向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死记硬背是没用的。重点内容是历史、构造和设计原理(包括规范和常识),在复习过程中要建立自己完整的知识体系,不能零敲碎打,比如:构造的话,要在自己脑海中完整构建出一个建筑的构造形式,大到结构体系,小到节点。历史要按照一定的脉络去背,无论是时间逻辑或建筑类型逻辑都可以,规范就分类去背就可以(基础好的同学能轻松一点)。
理论学习的一些总结:
先过书,整体把握知识点并且了解课本深度,抓大放小,做到心中有数。(第一遍做不做笔记都行)
过完第一遍之后起码知道书中讲了什么,背不下也没关系,紧接着开始第二遍的过书,这一遍建议做一些笔记整理,此时需要详细的搞清楚每个知识点。(第一第二遍过书用时比较长,别着急跳过,基础很重要!)
过完两遍后时间也就不太多了,此时通过思维导图串联所有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从整体框架和细节知识两方面同时背诵。
时间节点方面,七八月份能看完第一遍就差不多了,不要一味求快。十月中旬的时候看完第二遍,并且把笔记整理好,构造、历史的图就可以开始边画边背了。十一月整理好大框架(无论历史还是构造),开始背。构造的图比较多,建议多背多画几次。

NO 4.快题
快题的学习通过报快题班很有用,在课堂上老师会详细讲述快题要考什么,怎么考,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等问题,快题设计和课程设计还是有一定的区别,快题班让你真正了解快题。快题是很吃基础的一门课,想靠短时间提升难度很大,而且也不会很扎实。基础的工作应该在本科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比如功能流线,每种类型建筑的设计原则,空间的组织手法等,快题班的重点应该是学习对题目的解析,以及怎样去回应。说回重大快题,重大的快题一向很注重对外部空间以及城市问题的回应,而不是单纯的空间玩弄。找到题目的考点,并且做出回应是第一要义!准确地找到考点是第一步,可以通过大量地练习,去做真题,别的学校的考题都可以,提升对题目的敏感度。接下来便是运用自己的积累,用合适的手法去回应考点。最后做到当你读完任务书之后,便能分析出哪个是第一考点,那个是第二,老师想考你什么或者老师想让你呈现出一个怎样的设计,最后甚至知道每个点大概多少分。能做到以上那么快题基本不成问题。
快题学习的一些总结:
刚开始就做一些积累,看看空间组织手法,涉猎各种建筑类型。寒假的时候报名快题班,向快题思路靠近。
暑假快题班的训练是至关重要的,抓紧每一天的练习,在后期会有质的提升。
八月开始,每周一套快题,想加强解题能力的话,可以一周两套。
十月中旬的时候能在7个小时左右画完一套就行了,后期就可以多做一些整理,归纳一下手法。切记,考试是让你把你掌握的发挥出来,而不是在考场上现场创作,否则根本没时间。
以上就是我去年一年的复习经验,总结起来就是:1.注重基础和对知识的理解。2.保持心态。3.戒骄戒躁,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和跨步跳出来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祝未来的研究生们可以一战告捷,顺利上岸!

最后,想说的一点是,确实心态很重要,在整个复习过程中,会伴随着各种各样的烦心事,既然选择了考研,就要有坚定不移的信心,以及坚持不懈的努力,遇到烦心事就心平气和的去面对解决,不要影响自己复习节奏和进度。


第二位分享人

考研路上略有艰辛,现在回望一切又对得起自己。
一站的复试失利让我越发觉的初试的优势在考研中起到了关键性因素,出于对建筑学的热爱以及对第一次考研的不甘心,我决定了二战,这一次我更加系统的对自己做了复习计划,最终取得了总分400+的初试成绩,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我愿意将我的复习节奏及心得分享给大家,避免大家在考研路上走弯路。
首先决定考研后,就一定要拟定时间安排,时间安排在我看来是很重要的,它能有效的规划好你的学习计划以及控制你的复习进度,接下来我把我的时间安排,以及其他的情况予以大家参考:
总体情况
时间安排:从9月开始每天早上8点到8点30(英语背诵),
8点30到10点(理论),10点到11点半 (政治)。
中午午休
下午2点到3点半(英语),三点半到5点半理论。
晚饭
6点半到8点半(理论),
8点半到9点半(复习或者快题案例总结)。
各科之间都有休息时间。
2.做笔记,做笔记的目的是让自己理解记忆,还是不要陷入完美主义追求好看,自己能看懂就行了。
3.心态,复习阶段还是应该尽自己努力学习积累,可能很多时候会崩溃,但这时候还是应该秉持一种问题早发现早解决的心态,也不要受他人影响,和自己比较,只要有进步就好。
考试时,放松心态,尽人事知天命,其实只要认真做好准备,真正考试的时候不会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困难,如果出现自己没有想到的情况,也要及时调整心态,你不会的大多数人也不会。
考完一科千万不要对答案和刷微博话题,第一,才考完答案可能有问题,而且网上什么声音都有,不论好的坏的看了都影响心情。第二,对了也没有用,考好考差对你考下一科没有任何帮助,对自己有信心一点儿。
以下是我各科复习的一些方法。
英语
考研英语的复习我认为主要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是前期准备阶段,第二个是考研真题阶段。
前期准备阶段,这个时候应该解决词汇和语法。
词汇很简单,买一本适合自己的词汇书集中时间刷两遍,一定要定时注意复习。
如果发现自己语法有问题(单词都认识但句子看不懂),可以看一下长难句系列,搞清楚句子成分,注意各种从句等特殊结构。语法不是说要学的特别好,但基础的一定要知道,因为一些特殊的语法结构往往是阅读出题或者出迷惑选项的来源。
第二个阶段就是考研真题
这个阶段主要就是刷题,当然单词也要复习。
考研英语一共是五种题型,完形填空,阅读理解,新题型,翻译,大小作文。
这里面分值最大的就是阅读理解和作文,也是复习的重点。
首先阅读理解,阅读理解一共20题占分40分,前期基本上所有时间都应该花在阅读上。做题时一定要按照考试时间(一般每篇不超过20min)来做题。做完题,错了的题一定要按照解析弄明白为什么错,纠正自己的思维方式,同时总结常见干扰项的设置方法(如张冠李戴,绝对化语气must等)。
第二个是作文,我作文的复习方式,背并默写了大小作文各十篇,然后再根据自己背诵的句子来写作,尽可能让自己写的文章里面所有的句子都是背过的。这个方法虽然比起用模板的效率低,但根据我的亲身经验,绝对成效是好的。因为绝大多数的模板痕迹都很重,写出来的长句都很生硬,并且如果基础不好的,有可能填的词也会填错。还有作文一定要注意书写,字不好的有时间一定要练下字,尽可能不要有涂改痕迹。
新题型,完形填空的复习方法和阅读其实是相同的,就不再说了。
翻译,相对而言最不好拿分,但一定不要空着不写,有一个得分原则是优先翻译句子主干,修饰能加则加,加不了就放弃。这样下来,最后的分也还是不错的
因为真题从05年算起就只有15套,按照每3天一套,45天就做完了,所以绝大多数人是有时间刷第二次的,最后的时间一定要专注自己的错题,总结原因。最后按照考试时间,找个下午给自己安排一到两次的模拟(一定要有)。
政治
政治复习就很简单了,我政治复习都是从9月开始的,9月以前没有看过政治。
前期基本上就是1000题加精讲精练,这个时间段政治不用投入太多时间,主要还是应该把时间放在英语理论快题这几门需要长期积累的科目,但一定要抓紧把马原搞清楚,因为马原这个东西必须是理解了才能做对,而且相对而言是好拿分的,所以一定要在一开始就弄明白,其余史纲,思修,毛概等更多的都是有个印象就好。
因为政治的出题是有时效性的,这个时候就可以通过大量刷题来高效的巩固记忆这些热门知识点,同时也可以看看以前的真题,主要注意下干扰选项的特点。
背大题的同时,也一定要复习自己的选择题,毕竟大题大家的差距都不是很大,选择题才是拉分的关键。
理论:
重大理论的考察的特点,涉及范围广(构造,历史,城市设计,建筑规范,物理等),但相对深度不是特别深。所以在复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复习的广度和重点以及深度。
而复习重点的参照有且只有历年真题这一个标准,真题的内容一定要百分之两百的掌握,每年都有一定的重题率或者相近知识点(去年就出了大量的真题),所以在花时间拼一些未知的东西之前,已知的考点一定要熟练掌握。
前期的重点主要是在建筑历史和建筑构造,可以顺带复习一下城市设计和规范(在快题练习过程可以多积累),第一遍复习起来肯定很痛苦,但到第二轮第三轮的时候就会好的多。
建筑史分为中建史,外建史,外国近现代这三个部分,历史重大的考察要求不是很高,但涉及到真题考过的部分一定要熟练掌握,还是要全面复习争取不要有盲区,比如,外建史在去年以前有三四年的时间考的都很少几乎没有,但在去年出了一道15分的圣马可广场的画图题并让标注建筑名称。历史复习最好要结合一些简单的历史知识来辅助复习,因为每个时间段的建筑特点都是与它所处的时代背景是相关的,根据一些历史时间特点有逻辑的来记忆背诵,而一些比较难记忆的知识点可以自己想一些口诀辅助记忆。历史画图题一定要多次复习,根据比例来进行记忆,自己多上手画。
建筑构造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基本是基础内容,下包括高层大跨和装配式等较难内容。建筑构造因为是重大出的,基本上全书都是重点,但在复习时,尤其是每个构造图,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来进行背诵,不要一上来就背,这样既记不住,又容易忘。可以用一些思维导图来建立构造的理论框架,方便有逻辑的背诵。
建筑规范,主要是根据真题和一注来复习,一些常考知识点(疏散和高层分类)的数值一定要精确记忆,同时应该注意一些常考的专有名词解释和区别(绿化率绿地率)。
城市设计,这个内容很广,而且考察的形式很多,有可能是一个简单的填空题,有可能是论述题。所以,城市设计的复习,我的方法是,先根据一个资料作为基础(我用的风暴整理的ppt资料),再根据真题的考察内容自己进行增添整理。
建筑时事热点及常识,建筑时事热点往往是以论述题的形式出现,并经常结合城市设计来考,考察的方向主要是作为一个建筑学学生你对某一个热点问题的认识和态度,建筑常识可能是关于当代建筑师(建筑五大师,普奖得主)的基本信息,理论或者作品。热点问题涉及范围广,复习起来相对来说很麻烦,我认为遵循的首要原则是适度就好,毕竟考察的方法和分值都是不确定的,花大量时间在这上面不太现实也不划算,可以在将历史构造这种必拿分复习好之后,最后再开始这部分的复习。
我的准备方法是:
1.按话题热点分类(如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绿色建筑等),整理基本的理论知识
2.再按照各个热点来查找一些中外当代建筑师(如张雷,徐甜甜等)的相关实践案例。案例不求多但求精,重点是应该思考这些案例可以用于哪些话题。
3.思考如果考察到论述题时的答题方式(背景,理论,实际案例,总结)如果是论述题,一定要用足够的论据来支撑你的论点,这样才能不空洞,显得有理有据,整体行文应该是很有逻辑的。
4.一些常识性问题,像普利兹克奖或者一些明星建筑师,可以把一些热门的整理一下,其余的就只有靠平时看一些公众号文章积累,尽力就好。
我自己用过的复习书籍:
中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史,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前期有看大神的建筑史笔记和风暴ppt抓重点和整理笔记),建筑构造上下,一级注册建筑师第一分册(里面建筑史 城市设计 规范的整理得详略得当),重大历年真题(很重要)。


快题
我是每周一套快题,准备前期有抄汇案例(主要学习平面的布置方法和对应造型),到考前两个星期没有画全图,改为练习一周两至三套方案。
快题其实本质是题,首先应该练习的是解题方法。重大这两年快题考察的主要方向,基本上是对复杂地形的认识及解决,平时练习的时候应该多思考题目限制条件的意义以及应对方法。方案本身应该迎合考点,平面造型简洁有逻辑。
其次,一定要在平时保证图面的完整性,争取在考前6小时要能画完,分析图和马克笔上色都要有,千万不要有侥幸心理觉得图面不重要,平时缺这缺那儿,到最后上考场很容易慌出问题的。
最后,在考场上一定要端正心态,不要被周围人影响,能发挥出自己正常水平就好,对于考场上的方案要适当的抓大放小,抓主要矛盾也就是考点,不要过分纠结(如个别辅助房间没有采光),毕竟快题考察的更多的是对整体的把握。

风暴设计教育在线咨询
单击二维码扫描添加咨询老师


高效且专业的手绘、考研培训机构——风暴手绘基地
官方网站:www.fengbaojy.com
微信平台:fbsh2008
免费热线:400-8855-280 17754976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