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十月,止于十月——论苏维埃的兴亡
1991年12月25日,红旗从克里姆林宫顶缓缓降下,一个不过百年的超级大国——苏联,在这一瞬间分崩离析,轰然倒塌。取而代之的,是俄罗斯联邦的三色旗,改变了两级争霸的世界格局。 1917年,沙俄政府为了应付3年前爆发的一战,强抓壮丁,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前一年,备受压迫的俄罗斯人民心中的怒火已经爆发,于3月8日(俄历2月23日)发动了二月革命,沙俄被推翻,俄国强制退出战争。但是布尔什维克并没能及时掌权,苏维埃也由资产阶级及机会主义者掌控,临时政府并没有带领俄国走向富强。同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随着“阿芙乐尔”号轻型巡洋舰一声炮响,布尔什维克的战士们随即冲进冬宫。次日,冬宫陷入布尔什维克手中,临时政府的总统坐着美国大使馆的汽车逃亡。新生的红色苏维埃政权还未稳定,就遭到西方列强联军、白军等军队破坏,被沙俄奴役的国家一一独立。列宁领导的党中央迅速做出反应,托洛茨基领导的红军及远在在高尔察克控制下的西伯利亚及远东共和国的红色游击队相互配合,消灭了来犯之敌及反动势力。 1922年12月30日,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南高加索联邦签订条约,苏联成立,中亚五国(1936),波罗的海三国,卡累利阿-芬兰(1940)纷纷加入苏联1924年1月21日,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逝世,苏联的权力握在斯大林手中。同年,通过了苏联宪法。 他用了3个五年计划,让苏联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强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1940年6月22日,无耻的德国无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自不量力第闪击苏联,染指莫斯科,包围列宁格勒。但斯大林很快做出了反应,将战争拖到严冬,200年不遇的寒流及苏联红军顽强的意志,守住了红都。好景不长,法西斯势力又直指斯大林格勒,苏联军民齐心,赶走了法西斯恶狼,北上解放了围困3年的列宁格勒。随后的库尔斯克坦克会战,苏军以巨大伤亡换取胜利,让恶魔跌入失败的边缘。苏军势如破竹,在朱可夫的领导下,将镰刀锤子旗插在第三帝国国会大厦上。德国也分裂成东德,西德,直到1989年东欧剧变,才得以合并。 1947年,随着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冷战爆发。在冷战期间,苏联与美国在太空上不分你我,开启了太空竞赛,苏联从加加林上空108小时,到“礼炮”系列空间站,再到与美国空间站对接,再到“苏联遗民”——“和平”号空间站。陆地奇葩也层出不穷:激光坦克,核动力轰炸机,原子炮,地效飞行器,地效飞行航母等,都是世界首创啊! 冷战期间,苏联举行了“西方81”军演,号称可以2个月推平西欧。苏联并不顾西方制裁,于1980年举办了第22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但苏联却深陷阿富汗战争及筹办奥运会的巨大开支,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差,只有飞机加大炮,没有面包加牛奶,只有名族问题,政府渐渐腐败,导致了69岁的苏联寿终正寝。 在苏联解体后的两年里,俄罗斯分成了两个权力机构——以叶利钦为首的总统派,以哈斯布拉托夫为首的苏维埃派,两派冲突不断。直到1993年9月,叶利钦派政府军炮打白宫(前苏联苏维埃议会大厦),最终,同年10月4日,苏维埃派首脑被政府军逮捕,苏维埃政权倒在了总统派,俄罗斯的一切权利归于总统。这就是远近闻名的“十月事件”。但叶利钦在位时,积极地迎合美国,却被美国戏弄,直到普京时代,苏联好的精神品质得以继续发挥余热,俄罗斯才得以走向复兴之路。 上世纪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解体了,留给了现在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不应该只是感慨,更应该从中受到启发。首先,国家统一绝不容许侵犯。戈尔巴乔夫“辛纳屈主义”政策就违背了国家统一不容侵犯的原则,必要的武力手段是解决分裂的最好方法,而该政策却放弃了,再加上宪法规定的各加盟国可以选择退出,这从一开始久给苏联解体埋下了隐患,所谓大难临头各自飞形容这在合适不过了。凡违背国家统一的行为都应该坚决制止,必要时采用武力手段。 其次,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党领导。把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放在首位。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必然就要坚持社会主义的道路。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且一切是从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利益出发。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结底体现在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上,在贫穷的情况下,社会主义其他方面的优点也难以发挥。只有社会主义才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民才能安居乐业,群众才会信任共产党领导。苏联后期抛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思想,走上了修正主义的错误道路,背离了社会主义是典型的反面例子。 苏联民族政策失误是导致苏联民族矛盾激化、苏共垮台和联盟解体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分析苏联民族政策失误的原因,从中汲取必要的教训并以此为鉴,对于做好当前和今后的民族工作,巩固和发展团结稳定的民族关系,开创社会主义和谐盛世的新局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黑格尔曾说,“我们从历史中学到的教训就是没从历史中学到教训”。苏联虽然解体,但她的解体,是在提醒中国,要时刻保持清醒,不要学苏联,不能让中国的明天是苏联的1991!中国的国际处境还很严峻,实现强国之梦还很遥远,同学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