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事(2)
王延龄穿着整整齐齐的大红官服,不停地抚着白花花的长须,在开封府后堂来回踱步。包拯带着公孙策一进来,王延龄就开始苦口婆心地解释:“包拯啊包拯,你秉公执法是没错,可总得看看大局啊。那龚刀不过是你府上一名小兵,你何苦为他要斩一个辽国公子,辽国待作何反应?”包拯早已料到恩师之言,不卑不亢地答道:“启禀丞相,恕包拯直言,法律容不得一丝人情。在大宋,就得按大宋的律法来。辽国要是想打,何愁没有借口?包拯的职责,便是秉公执法!”包拯的眼神直接对上了王延龄的目光,不曾退缩。公孙策也一直站在包拯身后。 两人的谈话不欢而散。公孙策刚刚送走了王延龄,转眼间又有小衙役报有人来访。展昭担心包拯,紧跟着他出府迎客。包拯以为又有人来游说他,铁着一张黑脸出了门,没承想那人却调侃道:“包拯难道不欢迎本王吗?” 只见来人气度非凡,身披白底蓝纹衮龙袍,腰束羊脂玉带,头戴紫金冠,眉眼间有藏不住的骄傲。这可是八贤王赵德芳,有着一对太宗所赐的金锏,可上打昏君,下打谗臣。别说是满朝文武,就是这几代帝王,又有谁不忌惮他?赵德芳拎得清大事,他此次来是为了增长开封府的士气,怕包拯放不开手脚。赵德芳叹口气道,“哪怕能证明耶律明不是契丹王族,都能杀杀那使者的威风。” 公孙策此时走了出来,对二人行礼,轻声笑道:“八千岁,包大人,耶律明又有了新的供词。”说罢双手呈上。 这份供词才套出来不久。公孙策心细,对耶律明不放心,特意叮嘱专门看守耶律明的狱卒,要尽力地讨好耶律明,经常请那耶律明喝酒,一来二去套出了些许话。耶律明根本不是什么契丹贵族,那是他自己胡编乱造。他真名叫吴国忠,父母都是北方遗民。吴国忠一直把自己当作辽人看待,为辽人办事,他的一身锦衣也是辽人赐的。这次上开封府杀人,仅仅是为了一个赌约。 这份供词一经传开,便狠狠地打了帝王将相的脸。可之前的圣旨下达了就不能收回来,否则别人会怎么讲?还不是笑话皇帝朝令夕改、畏惧契丹。再者,万一这是开封府伪造的呢?契丹使者还未发话呢。 赵祯了解包拯的性子,知道包拯不会放过吴国忠,于是连下了好几道圣旨,甭管吴国忠的身份如何,谁也不准动他。 哪承想包拯违旨抗令,直接铡了吴国忠这个跳梁小丑,大堂之上竟也无人阻拦。可无论帝王将相,谁也没有多说,起码暂时没有。耶律宪听闻此事,更是哈哈大笑。 因为八贤王赵德芳压下了圣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