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九州志·葵花之卷》(18)

2021-07-08 10:53 作者:绚梦幻音  | 我要投稿

【双帝并立】

  圣王十二年六月,胤匡武帝白崇吉终于死了。

  对于辰月来说,一个傀儡死去并不是什么大事,再立一个也就是了,但对于义士来说,扶一个并非辰月傀儡的皇帝即位,关系到正统之名。辰月显然也了解这一点,他们早在皇帝开始病危的时候就封锁了消息,并将太子白渝行软禁在宫中。

  如果辰月在白崇吉死后立即将他们属意的三皇子白千行立为皇帝,同时罢黜白崇吉之前立的太子白渝行,那么义士们只怕来不及做出反应。

  此刻起到了关键作用的是白曼青。紫陌君白曼青作为白家长老,在宗祠党中有卓绝的地位,对于白氏皇族的血统传承,宗祠党终究比辰月要敏锐一些。他立即将白崇吉病危的消息传了出去。

  他传给了三个他可以信赖的人:春山君苏秀行、桂城君魏长亭和平临君顾西园。

  桂城君勇武果决,平临君思虑周密,但他们都缺乏隐秘行动的人手。白曼青真正寄予希望的,还是神出鬼没的春山君苏秀行。

  六月十五日,白崇吉驾崩,而太子白渝行失踪。

  这让辰月非常为难。

  如果白渝行还在,那么辰月可以拿出圣旨,宣布说皇帝已经改立白千行为太子,再叫白渝行上书夸赞一下白千行“性行淑均,堪继大统”,就可顺理成章地把白千行推上王座。但白渝行不在宫中,就难免会让人有“辰月杀死太子”的猜想。如果直说“太子被几个流寇从宫中劫走”。那辰月的颜面扫地不说,别人在嘲笑过之后,恐怕依然不信。

  皇帝终归是死了,新皇帝还是必须即位。根据白家宗祠党的规条,白千行需要在宗祠会议上得到白家长老们的首肯方可即位。当年白崇吉携古伦俄之威登基,也不得不走了这个形式,白千行自然也没有跳过这步的道理。

  问题出在白曼青身上,紫陌君白曼青在这段时间中一直精研律法,如今更死死抓住“白渝行失踪”这点,坚持要有他生死的确切消息方能进行会议。于是白千行的即位就一直拖到了七月。

  在这一个多月中,天启出现了很多谣言,有的说辰月已经杀死了太子;有的说太子带着真圣旨逃走,将来会打回天启;还有的说太子被天罗藏在天启中,如今缇卫就是每天在搜查他。这些谣言中有一半以上是顾西园派人传播出去的,大意都是把群众的注意力从白千行身上引开去关注太子白渝行。

  七月,白渝行出现在南淮,宣布继承王位,百里恬率唐国首先宣布效忠。

  白千行也立即抛开玩弄“拖”字诀的宗祠党,宣布登基,既然白渝行没有经过什么宗祠会,那么他白千行自然也不需要。

  大胤的天空,从此分为两半。

  白千行立即发出圣旨,宣布唐国为叛逆,号召诸侯讨伐。如果说之前天启容忍百里家实质上的叛乱,还是为了维护帝国表面上的稳定,如今百里家公开另奉皇帝,如果这还不视为反叛,天启的尊严就彻底不在了。

  圣旨和教旨一起发到了各诸侯的手中,可是响应者几乎没有,在六年中,辰月立下的傀儡们已经被架空。就在这时,另一道圣旨也传递到各诸侯的手中,却是白渝行号令天下诸侯攻打天启,推翻伪王的旨意。

  白渝行列举了辰月十大罪状,其中最触及诸侯们心事的,就是宣布当年诸侯联军被蛮族打败是因为古伦俄的阴谋。六年以来不是没有人这样猜想过,但兹事体大,没有证据终究无法这样胡说。

  百里恬却一直在收集证据,他掌握了天罗的杀手资源后,曾派出天罗中的好手苏飞衣潜入北陆,意图刺杀逊王。可是逊王当时已经死在了九煵部的反叛下,苏飞衣无法刺杀逊王,但却收集了大量惊人的证据,其中就包括了古伦俄就是逊王口中的“尊主”。

  虽然还是没有直接证据,可是逊王和古伦俄早已相识却足以让东陆震动。

  白千行的圣旨虽然有加盖玉玺,可是就说服力来说,白渝行的圣旨无疑更让诸侯们信服。

  诸侯们开始征召军队,一些宿将再次得到起用,以楚卫、淳、晋北等强国为首,诸侯的军队再次开始在各自的国境内集结。短短六年的时光,它们的军力还没有完全恢复,可是至少唐国的部队很难抵挡这支联军——当然,王域的部队也难以抵挡。

  现在还没有人知道他们将会向哪一个皇帝效忠。


[白千行]

  白千行是白崇吉的第三个儿子,作为辰月的信徒,白崇吉也笃守“灭欲长生”之道,一生只有五个子女,至少在私生活来说,算是胤朝皇帝中少有的检点。白千行本来并没有继承权,但他却和辰月走得很近,和他父亲真的笃信辰月不同,他更多是想借助辰月踏上权力宝座。辰月也确实给了他这个机会。白千行后来被以“伪王”之名写入史书,只能说他太过沉迷权力,以至于选错了队伍。


[苏飞衣]

  苏飞衣到北陆时,已经是圣王八年,逊王刚刚遇害,他只能在北陆继续收集情报。他走访了很多帐篷,和牧民痛饮马奶酒。苏飞衣是一个语言天才和写作狂人,他不断记录下有关逊王和“尊主”的传说,并整理送回唐国,其中很多部分被百里恬用来作为古伦俄的罪证,而其中《石鼓书》的一些口头传唱的残片,也被夹杂在逊王的事迹中流传到东陆,成为最早研究石鼓书的材料,并推进了南淮算学的发展,却是他始料未及的了。

《九州志·葵花之卷》(18)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