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爱读书爱上香,“寺庙游”因何在年轻人中爆火?
近日,#媒体评年轻人不上课不上进只想上香#这一话题冲上了热搜。大家纷纷开始好奇,这届年轻人为什么偏爱寺庙游?
原本是中老年群体偏好场所的寺庙,如今却在年轻人中火了起来。社交平台上,随处可见各大寺庙的种草笔记,年轻人似乎真的爱上上香了。那么寺庙究竟有着怎样的“魔力”?能让这届年轻人为之着迷。
一、寺庙成年轻人的新解压“圣地”
当下的社会环境,年轻人面临着诸多压力。学业、工作、婚恋、收入问题就像压在年轻人肩头的几座“五指山”,佛系、丧系、摆烂等状态也在近两年的互联网上被人们反复提起。
年轻人的焦虑与压力需要有出逃的途径,谁能提供这个途径,帮助他们短暂抽离现实的焦虑,谁就最有可能赢得年轻人的心。
而寺庙,恰恰就是抓住了消费者的即时情绪。寺庙的禅意,为人们漂泊的心灵提供了一个温柔的避风港,年轻人亦可通过走进寺庙,短暂地逃离现实生活,缓解积累已久的压力。
于是,继飞盘、野餐、露营后,2023年,“寺庙游”成为了年轻人最新的解压方式。
二、“种草经济"深受喜爱
不光解压,去寺庙打卡也是年轻人的一种新的社交方式。相比于千篇一律的逛街吃饭,去寺庙祈福、吃素斋、听佛音、买素饼,对于年轻人来说显得更有吸引力。
寺庙的红墙黄瓦、绿树古刹等特色场景,满足了年轻群体游玩时,对于“拍照出片”这一个性化的需求。
除此以外,寺庙与时俱进的营销玩法,颇具创意的高颜值文创产品,都提升了年轻群体在社交媒体上的分享欲。
在各类社交和自媒体平台上有关寺庙旅游攻略、拍照打卡、文创种草的内容层出不穷,并且许多帖子的点赞数和互动量很高。
三、“新式营销”颠覆传统
过去,寺庙常给人一种庄严肃穆,难以亲近的感觉,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寺庙正在变得“有趣”,颠覆着年轻人们心中对传统寺庙的印象。
例如卖咖啡、卖周边、卖盲盒等当下新式的营销玩法,在各大网红寺庙中屡见不鲜。
以杭州的永福寺为例,其中的「寺庙咖啡」卖得最为火爆。
西式的咖啡与东方禅文化碰撞,就像当下互联网流行的电子木鱼、赛博拜佛一样,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感,吸引无数好奇的年轻人前去打卡。
为什么寺庙现在这么“卷”?
其实这是一种消费者“消费理念”的升级。用户不再简单满足于产品本身的实用价值,而更关注它背后的文化价值。
这也给广大品牌提了一个醒:商业应该与时俱进,丰富产品的内核,挖掘其背后的文化价值,以带给用户更多重的消费体验,谁能捕捉住用户的情绪,解决用户的需求,谁就最有可能赢得用户的心。
在“寺庙游”热潮中,图文是被使用最多的呈现方式,摄人眼球的图片,打动人心的文字向来是好用的流量诱捕器,普通品牌也能通过精心打造的软文去吸引用户,达到推广的好效果。
除了产品本身及发放的内容,有影响力的渠道会让结果事半功倍。如果是实体,选择当地的媒体更合适。我平时就是在用媒介盒子找地方媒体发我的软文和公司新闻稿,上面汇总了很多媒体资源,我想要的基本都能找到,价格也实惠,第一次体验发稿是免费的,我有体验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