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处暑 | 夏秋交替时节,不想生病务必记住以下三个养生要点
“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天气开始由炎热向凉爽过渡。
暑、湿、燥、凉、热五气混杂,在这样的时节里,往往一不小心就容易引发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疾病。
因此,处暑时节身体要顺应五气变化的规律,养生尤为重要。
起居——早睡早起,春捂秋冻
处暑时节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泻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此时应早卧早起,保证睡眠充足,每天应比夏季多睡1个小时。
秋主“收”,早卧,以助于阳气的收敛,以养“收”气;早起,以助于肺气得以舒展。
民间有“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的说法。
“春捂秋冻”是古人根据春秋两季气候变化特点而提出的穿着方面的养生原则,但在现实生活中,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不能死搬硬套,冻得适度才行。
比如老人和孩子的抵抗力弱,既怕冷又怕热,对天气变化非常敏感,更应及时增减衣服,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
饮食——养阴润肺,少辛增酸
如果夏天大家为了驱火祛暑,经常吃一些苦味食物或者喝冷饮,导致脾胃功能有所减弱。
那么,在刚刚入秋的时节,最好不要大量食用过于滋腻的补品,脾胃难以适应,就容易引发消化不良。
抵抗力差、患有慢性疾病的人,最好不要擅自选择补品,而要在中医的指导下进补,以取得更好的进补效果。
处暑时天气比较干燥,燥邪易灼伤肺津。所以,在饮食上应以滋阴润燥为宜。
比如蜂蜜、银耳、百合、莲子、杏仁、小米、黑芝麻、黑米、豆类及奶类等,都能养阴润燥。
另外,处暑节气饮食宜增咸减辛,以养脾胃。多食咸味食物,如荸荠、沙葛、粉葛等。少食辛味食物,如姜、葱、蒜、韭菜、茴香等。
运动——祛湿除热,收敛气机
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登高望远的好时节。
大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进行一些如登山、慢跑、郊游等户外活动。
秋季养生离不开“收、养”这一原则,要把保养体内的阴气作为首要任务,运动也应顺应这一原则。
所以,运动量不宜过大,避免造成大汗淋漓而不利于秋季气机的收敛,尽量选择轻松平缓的项目。
对于老年人来说,运动以“不累”为标准。运动时间以早晚为宜,中午室外仍然炎热,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
帝寒金温以关心每个家庭身心健康为首要,让每个家庭都有一个懂中医的人为愿景。
希望大家都能在这个秋天收获健康,一切顺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