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孤独

人大概都能感到孤独吧。前段时间我在看李好帅的视频,里面讲到一个老作家在青年作家谈起孤独时,说道:“你那不是真孤独。”
只是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故作孤独。前面这一句他倒是没说过出来,但大概是这个意思。
虽然我并不是很赞同这个说法,即认为怎样的环境下产生的孤独感才是真的孤独,而另一种就不算是。这种看似存在的标准其实也是一种个人主观的产物,或许在艺术上能分出高低来,但在个人的心里,他也只能感受到自己此时此刻的孤独。
就像菜头叔和李好帅说的,中年人再怎么不屑,少年人此时也是真的觉得苦。他并不能理解中年人的那种心路历程,就像这个中年人他当初也无法理解一样。
这本就是个无法跨越的距离,所以也没必要用理性把它磨平。
对于我个人来说,孤独并不算什么需要特别对待的事情。因为在我真正意识到它在我身上的根深蒂固时,我已经跟它相处了足够久了,于是我在不自觉中已经掌握了如何跟它相处的诀窍。
这就像是种子从土里生长出来以后,它就不再需要学习如何破土而出了。因为这一切已经成为了本能。
在我小的时候,尤其地害怕鬼这件事。所以我有时候会庆幸,还好自己所处的地方并没有试胆大会这类的活动,不然我也许已经被吓死在了某座深山里。
有时候明明是一大家人坐在一起看电视,我也会突然内心恐惧升起,然后看着外面阴暗的走廊,担心着会有一只扛着镰刀的鬼突然飘过。而这一切只有我自己看见了,周围的人全然不知,就算我说出来了,最后也没人相信。
当然,事实上我从没看过那只鬼在现实出现过。
所以之后的我一人独醒,其他人都是蠢货的情况也没有出现过。有些残念呢......
不过长大之后,我发现有着挺多的人都跟我有一样的“妄想症”,害怕乌漆麻黑的地方,睡觉喜欢蒙着被子,半夜去厕所需要吃下镇定剂之类的(虽然镇定剂也许并不能吃也不一定。)。总之是很容易在一个人的时候害怕起鬼怪,所以常常会在跟他人住在一起的时候拥有安全感。
虽然我已经不知道这种叫不叫安全感了,毕竟是由极度的害怕激发起来的极度的依赖。
至于我是如何得知的?大概是因为《夏目友人帐》过于流行,所以我没办法不知道吧。
小的时候觉得世界光怪陆离,充满了不可知与离奇,于是对于身处其中的自己来说,去黑暗的地界就是一场冒险。这样的想法其实半点也不可笑,当初上古时期的人,每次前往未知的地域,然后回来画下充满怪奇动物的《山海经》,大概也是同样的心理。
而人在长大之后,或多或少都会减轻这种症状,最后能够一个人好好地睡觉——指不把被子蒙到头上,只留出一个呼气的小孔。
但说实话,我在很长一段时间也没有觉得这种症状有所减轻。反而是变本加厉了。
这导致了自己多年来根本不敢看恐怖与惊悚类型的电影,因为如果看了,它立马就会加入自己的幻想全家桶,在午夜时分挤在周围的鬼怪堆之中,跟旁边的家伙互相交换联系方式。
我实在没法忍受这一点。
毕竟那群家伙已经够拥挤了。
这种状况是在我读到一个心理学案例的时候发生改变的。那个案例简单来说就只是这样一个故事,主角每次睡觉的时候都能感觉到有个长发女鬼搭在床边,所以他每次快要睡着的时候就会惊醒,要定睛去看一下那个女鬼在不在,以免自己睡着了然后被杀死。
多年下来,他的精神越来越差,于是实在忍无可忍之下,他去找了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师在了解情况之后,给他提供了一个建议:当他感觉到女鬼的时候,去尝试拥抱一下对方。观察一下对方到底长什么样子。
在一开始,主角是非常抵触的,但最后走投无路之下,他尝试性地拥抱了那个想象中的女鬼。
最后发现那个女鬼是他老妈的模样。
在这之后,他便再也不会失眠了。
而关于这一案例做出的心理学解读,我就不在此多说了。但我很快地就从这个案例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然后意识到了自己害怕的原因——之所以要在一个人的时候加剧幻想,只是为了避免孤独而已。
我想这也能套用在很多害怕鬼怪的人身上。这样的人或许都能意识到吧,总是在身边没什么人的时候,想象力会愈发地活跃,周边的鬼怪也就是越多,而身边哪怕只有一个人,鬼怪的数量就会大幅下降,除非那是一个跟你相当疏离的人。
人是为了避免孤独,所以才从自己的幻想中创造出了鬼怪。
也是为了避免意识到孤独,所以才产生了强烈的恐惧。毕竟,人在恐惧之中,便不会感到虚无与孤寂。即使蒙着被子有点发闷,人也确实在这样的环境中安然睡去了。
这或许就是自己跟自己玩的一场游戏吧。为了让自己不那么孤单,所以从虚无之中创造出了鬼怪,假装不知道的人在其中自顾自地害怕,以此避开了无法忍受的孤独。
在意识到这场游戏的存在之后,我的症状便大幅减轻了。虽然还是会有诸多幻想,但明白大家其实都怀着善意,便可以与之共存下来。
这或许就是《夏目友人帐》里深刻的意义——长大之后的夏目发现,小时候自己所见到的可怕的鬼怪,其实只是看他太过孤单,所以想要陪伴他一下而已。不然他何以能活到今日呢?
对于我来说,或许也是这样的。不然,你真以为被子有辟邪作用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