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命运的转折点——大航海时代的起因是什么
其实,关于“大航海时代”的起因,传统观念上一直有个误区:
由于强大的奥斯曼帝国、埃及法蒂玛王朝,以及一系列西亚穆斯林国家坐落在欧洲和东亚之间,切断了亚洲和欧洲的路上贸易航线,所以,西欧人,尤其是西班牙和荷兰人,要打通和亚洲,尤其是印度和中国的贸易航线。从而架空埃及和奥斯曼的中间商,直接和印度、中国贸易,所以才开辟了新航线。
这个说法看起来很有道理,但只要略作思索,就能看出其中的荒谬。
原因很简单,达伽马在1498年,绕过好望角、抵达印度,成为抵达印度的第一位航海家。但此后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只有葡萄牙一家孜孜不倦地经营着东方航线,而其他航海强国,比如英国、荷兰、丹麦……甚至在新航路开辟的100年后,才逐渐对东方航线有了兴趣。进而挑战葡萄牙的海上霸主地位。
如果欧洲人一开始就意识到了新航线的价值,那就应该是群雄并起。各大欧洲强国一开始就该强势介入,挑战葡萄牙的海上地位。而不该在这100年的时间里,放任葡萄牙一家经营新航线。
真实原因其实更加单纯,也更加无聊:因为葡萄牙需要刷存在感。
自罗马灭亡以来,欧洲的政治、经济中心,一直都是意大利、南德意志,以及南法地区。这些地区受开发时间最长,人口最多,经济条件也最好。尤其是北意和南法地区,自罗马共和时代晚期,就得到了充分开发,成为了当时欧洲人口最稠密的地区。
而伊比利亚半岛的情况就比较尴尬了:首先,在古典时代,地中海地区的经济中心是埃及、希腊,以及西亚地区,这里的无论是农业还是手工业,都最为发达。罗马共和时期最为繁荣的三座商业城市——亚历山大港、罗马城、安条克,都是依赖与埃及、西亚的贸易,从而发展起来的(地理位置上,这三座城市距离西亚也非常近)。而此时的伊比利亚半岛,地处大西洋沿岸,远离商业中心,贸易非常不发达,在经济建设上也一直不被罗马人重视。
而到了中世纪,随着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矛盾日益尖锐,西亚地区的贸易衰落了下去,欧洲经济中心西迁到了北意地区。这时候距离北意较近的伊比利亚半岛,商业理应逐渐繁荣起来。但不幸的是,从718年开始,整个伊比利亚半岛一直被伊斯兰国家占领,整个半岛都成了伊斯兰国家和基督教国家斗争的最前线。比利牛斯山以南地区在此后的6个半世纪里一直战乱不断,就更别提发展经济了。
到了1492年,“收复失地运动”终于结束,基督教国家重新控制了伊比利亚半岛。而这时候,由于长年战争,再加上基督教国家攻城时的大肆掳掠,整个半岛的经济早已崩溃。
这个时候,西班牙和葡萄牙要想恢复帝国荣光,和法国、意大利、德意志诸王国同台竞技的话,靠老老实实发展经济,是肯定不现实的。
他们需要弯道超车,需要剑走偏锋。
于是他们决定开辟新航线。
其实在15世纪末,人类是不具备远洋航行的技术条件的。首先,当时远洋必需的八分仪、六分仪都还没有发明,人类甚至没有经纬度的概念。其次,当时的航海家们并不理解洋流的规律,达伽马在第一次远航的时候,就被西南信风和东南信风搅得焦头烂额。当他进入赤道无风带的时候,甚至一度迷航。然后,当时使用的船只,普遍是吃水较浅的平底船,抗风性和适航性都很差。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当时的地图测绘技术非常落后,制图家们绘制的大陆尺寸,和实际尺寸的差距很大,以至于达伽马第二次航行的时候,就因为食物和淡水准备不足,饿死了2/3的水手。
而甚至一直到了16世纪中叶,平均每次从葡萄牙到印度的贸易航线,水手的伤亡率都超过了50%。
不过这一切并不重要,因为功名利禄的诱惑力太大了。
单次远洋航行完成之后,水手获得的平均收入,相当于普通农民30年的所得。而船长、大副、二副们就更别提了,一次成功的航行就足以加官进爵。达伽马第三次远航时,即使没有充足的准备,其与印度的贸易利润也超过了成本的1500%。
顺便一提,由于单次航行的耗时超长(一年左右),葡萄牙在非洲和中东沿岸修建了很多补给站。这些补给站不仅有常驻士兵,还有完善的城防、仓储、港口、市场设施。后来,以这些补给站为中心,发展出了一系列大都会,比如拉各斯、开普敦、德班……
同时,这些补给站也是重要的情报中心。由于当时远洋航行受季风影响巨大,所以冬季的时候,欧洲的航船是完全无法前往印度的。当时的葡萄牙人就会在不宜出海的时期,依靠这些在非洲海岸线上星罗棋布的补给站,传递商业信息,让还未出航的航海家们第一时间知道哪些商品涨价了,哪些商品贬值了,从而在商业竞争中占据优势。
不过,正如本文一开始所说的,葡萄牙的海上优势并没有持续多久。随着葡萄牙的远洋贸易逐渐繁荣,其他各个海洋国家也开始关注远洋贸易。荷兰、丹麦、英国、法国……各个国家的远洋舰队强势崛起。葡萄牙的霸主地位也只维持了不到70年,就迅速衰落下去了。后来的三王之战中,葡萄牙的国力遭到了史无前例的削弱,永远失去了海上争霸的资格。
时至今日,很多人依然以为大航海是欧洲人有预谋,有计划的一次商业“阴谋”,是规划缜密,组织细致的商业活动。
然而,事实其实恰恰相反。
大航海,或者说“地理大发现”,只不过是伊比利亚人,为了咸鱼翻身,弯道超车,而实行的一次商业冒险。
如果达伽马在第一次远航的时候就跪了,那么实现了“地理大发现”的很可能就不是葡萄牙了。
很多人回顾这段历史的时候,看到了欧洲人如何有远见,如何心思缜密,如何阴险狡诈,但他们往往忽略了大航海得以成功的关键因素——冒险精神。
正是那种为了自己的目标一往无前的,天真得有些幼稚的冒险精神,对财富和声望的不计代价的追求,以及对未知的不计后果的探索欲,才促成了大航海的成功。
笔者也一直认为,后人在看待大航海的时候,是应当怀有一丝敬畏之心的。因为现在的年轻人,最为缺乏的,便是不计成本的,对自我本心的追求。年轻人总是习惯了和老年人一样,对每一分成本都锱铢必较,对每一点风险都考量再三,于是轻易地放弃了自己真正渴望的东西,真正渴求的目标。一次考试的失败就能让他们却步,一次面试的落榜就能让他们丧气……他们总是轻易地选择了最稳妥,最安全,最苟且的生活方式。
而倘若岁月老去,年华不再,他们再度回首这段匆匆岁月的时候,到底是会因为自己选择了苟且而庆幸,还是会因为自己放弃了挑战而懊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