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读书笔记】道与空性(一)

2022-07-26 23:12 作者:龍門公  | 我要投稿

隋唐时代,已经有了小乘二宗、大乘八宗的汉传佛教的开展与成熟。

明末清初,中国出了很多大师级的佛教学者,才让奄奄一息的汉传佛教诸宗乍现曙光,对现代中国佛教的成长与延续产生深远影响。

《老子》《中论》各为开宗之作,在道佛思想史中极为重要。


道和空性是不可言说的,正因为如此,以语言策略因应不可说,对《老子》与《中论》是重要的;其次,语言策略所因应的道与空性之不可说,也与其对相对性概念的观点有关。就老子思想而言,世间两两的关系不可言喻;就中论而言,离于两边的空性与涅槃,超越任何二元性,也是不可言说的。第三,相对性概念或二边更具体,又抽象的例示,即是“有无”。


老子首章所说的“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其中的“玄”或“玄之又玄”可说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有、无两者;【又作“两者同出,异名同谓”有、无是道的两个面相、两个称谓。“道”兼赅有、无两种特点】而《中论》开宗明义,即是“不生不灭”等生灭不二的命题,此不二与空相关(或相通),而具此空性、不二本身也是空,“空亦复空”,彻底舍离落于两边的分别思维。因此,《老子》“两者”的“玄之又玄”与《中论》“不二”的“空亦复空”的思维理路,也可做一对照。


有无之存在性的观点是哲学上相当重要的课题,既可以作为探讨世界起源的形上理论,也与人的安身立命相关。不管是老子所说的“有无相生”还是般若中观所说的“非有非无”等,这些看法皆影响后代哲学相当深远。如魏晋玄学、六家七宗以及唐代重玄学等,皆是与此相关的探讨。乃至今日,京都学派“绝对无”的思想,也不能说与老学和中观学毫无关联。


【读书笔记】道与空性(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