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陶行知文集》读书心得

2023-04-03 12:47 作者:夏雨夏雨霞霞  | 我要投稿

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最重要的人物莫过于陶行知,在先生那个年代有很多先进的教育理念,直到今天我们仍有着重要的时代借鉴意义。

先有生命的长度,再谈生命的宽度

在陶行知先生看来,只有重视人的生命,把人命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上,教育才有未来可言。我们要首先要让孩子拥有强壮的体格和健全的人格,再去谈文化课艺术课成绩。

“人必须活着,爱才有所附丽。”这是鲁迅先生在唯一的爱情小说《伤逝》中的名言,用在教育上也格外适合。如果命都没有了,那教育还有什么意义?现今社会教育内卷的情况如此严重,有多少小孩不堪重负,产生了心理问题。数据调查显示,中小学生患上焦虑症抑郁症的比例一年比一年高,严重的甚至自杀身亡,给家庭带来无法愈合的伤痛,得不偿失。

先解放孩子的天性,再培养孩子的能力

与杜威的理念刚好相反,陶行知先生提倡,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这对当今社会教育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尽管我们的教育一直在改革,一直在进步,然而仍存在不少“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学生高分低能”现象,因此“衡水中学模式”才会在网上遭到那么多人的抨击。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六大解放”思想,即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眼睛、嘴、时间、空间,要培养“真善美的活人”,这与当下“双减”政策不谋而合。先解放孩子的天性,再培养孩子的能力,以培养学生素养和能力为中心,而不单单是以知识和考试为中心,让学生能够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

先承认孩子的平凡,再激发孩子的潜能

2020年,知名学者刘瑜发表了名为《不确定的时代,教育的价值》的演讲,其中说道“我的女儿正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这成了年度热搜,“内卷”一词成功出圈,传遍大街小巷。

父母望子成龙是正常现象,但是一旦过度,就会适得其反,弦绷得太紧,总有一天会断掉,先承认孩子的“平凡”,才有可能造就不平凡 。

我们要拥有从容不迫的心态,遵循生命自身成长规律,点燃孩子内驱力。我们都必须得承认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擅长读书考试的,但他可能在体育艺术手工上有着无与伦比的天赋。比起专盯着孩子的缺点,我们更应该做的适度放大孩子的闪光点,提高孩子的自信心,激发孩子的潜能,主动学习。

先成为有爱的老师,再做温暖的智者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这些名言无疑点明一个老师的基本素养和职业道德。

一个有爱的老师,一定是个有责任心的老师;一个温暖的老师,一定是个宽容的智者,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相比于做一名名师,我们更需要的是一名良师。

先有教师的虚心学习,才有学生的努力奋进

   时代在变化,生活在变化,教育也在变化,教师学习的脚步是不能停的,陶行知先生曾说,以生活为中心,我们要虚心虚心虚心,承认我们一无所知,一无所能,我们要学习学习学习,达到人所不知人所不能。

    特别是在网络教育冲击下,学习的途径早已经不局限于课堂,各大学习平台软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再加上新冠疫情影响,时不时居家上网课,三尺讲台的教师纷纷化身十八线网络主播。这对老师自身的技能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教育新形势下,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教者,学习是唯一的途径:学习,学习,再学习。路漫漫其修远兮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师不断修炼自我,学“陶”、思“陶”、做“陶”,和孩子一起成长。


《陶行知文集》读书心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