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提前还房贷成潮流”,以商业思维考虑是利大于弊吗

名词解释:提前还贷
提前还贷指借款人将自己的贷款部分向银行提出提前还款的申请,并保证以前月份没有逾期且归还当月贷款;按照银行规定日期,将贷款部分全部一次还清或者部分还清。提前还贷一般分为提前部分还贷,提前全部还贷这两种方式。
按还款方式不同,借款人可以选择期限减按或金额减按。据了解,目前多数银行都能提供五种提前还贷的方式,供客户选择。
01
从经济大环境看提前还房贷
年初之际,不少个人住房贷款借款人加快提前偿还贷款,掀起一波提前还贷热潮。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商业银行、借款人及相关部门应理性对待,并采取合理措施加以缓解,进一步稳定居民信心和预期。
在银行信贷中,提前还款本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行为。借款人出于自身资金安排考虑提前还款,可以减少利息支出;银行出于风险管理需要,在符合合同约定的情况下也可能要求借款人提前还款。不过近期的“提前还款热”,主要动因在于借款人。近年来,受经济下行和疫情反复等多重冲击,部分居民收入不稳定性增大,对未来预期不明朗。部分借款人试图通过全部或部分提前还款来减轻还贷压力,降低购房消费负担。

02
打个比方,你的房贷100W,假如贷款利率是5%,突然有一天 你手头有了50W。
很简单,你能用这50W去买股票也好 理财也好,做任何投资也好,收益能超过5%,那就不要提前还款,因为你有能力用这些钱跑赢贷款利率,赚更多的钱。
反之,你干啥赔啥,甚至不敢投资,这点钱就放手里攥着,或者去银行存了一个3.55%的大额存单,这都属于浪费,赶紧去提前还款。
记得小学还是初中的政治课本,有一个中美老太太不同购房方式的对比,一个是攒够钱一口气全款,还有一个是最开始贷款然后慢慢还。
还贷款的美国老太太,优势很明显,它可以早享受不需要攒够全部的房钱就能入住,代价则是承担房贷利率下更多的还款数额,而这需要未来长期稳定的现金流才能支持。
所以说,对于还贷的预期其实取决于人们对未来的乐观程度。
如果一个人拥有长期稳定的收入来源,能够支持自己把二十年三十年的房贷还完,大众往往就愿意采取长期还贷款的做法。
反之,如果对长期的未来表示悲观,大众就会倾向于提前还贷的做法来规避未来的潜在风险。

03
算个帐:
200万的房子,首付60万,贷款140万(假设全商业贷款),按等额本息法,广州去年最低利率是5.2%,预计每个月7700左右的还款额。
有两个理由支持你提前还:
一是利率放低,你站着亏钱。
现在央行放风说商贷利率要降低,外资银行给出首套房最低利率是4.8%,相比5.2%的利率,你每个月多还500元的贷款,一年多还6000元,三十年多还18万,站着亏18万,未来利率还可能更低,意味着亏更多,那现在为啥不提前还?
二是你没本事去搞到超过5.2%以上的收益
很多人说房贷可以抵消通胀,简直是被忽悠瘸了。
根据统计网公布的数据,22年12月份的通胀率是1.5%,刨去通胀,你要多给银行3.8%啊,去哪补这个差距,现在实体投资不断爆雷,房地产快死了,大A趴着,我自问没本事做5%以上的投资收益,谁行谁上吧。

趴着最安全,如果有钱,为啥不提前还呢?反正怎么都补不上这3.8%的差距,提前还本金不行吗?
综上所述,大家用脚投票了。
是越来越不值钱,但是手里的现金并没有因为不值钱而变多,反而同步在贬值,这个通胀理论成立的点是因为通胀,我们能赚到的钱更多了,比如因为放水带来各种项目投资,为了做项目到处抢人导致员工的待遇也就水涨船高。
04
印钞机启动,然后精准投放特定人群。非特定人群直观感受:菜贵了,肉贵了,油贵了。特定人群:国家有补贴,抵消了物价。结果,非特定人群的财富转移到特定人群身上了。这过程并没人有实际出钱。
对于个人来说,如果你是普通工薪阶层,那在保有一定预留风险资金的基础上,提前还房贷是最经济的,因为你很难找到收益大于房贷利息且稳定的投资渠道。
如果是企业主,那么企业经营就需要保“现金流”了,这个需要平衡利润、现金流与债务的关系。
这里面有个悖论,就是对于普通买房人,最普通的普通人,他的投资理财能力不太可能超过房贷利率,如果他有这个能力,那他一定不属于这绝大部分的普通人里头,所以对于大多数人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优先还贷款。复杂一点的办法,就是你拿一万块钱去炒股炒期货炒币试试...能赚钱出来再想想看自己要不要提前还贷。

随手点关注,祝您月入十万。如有侵权,告知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