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023国内六大银行金融科技发展新进展,数字化成银行基建

2023-04-15 11:01 作者:神经童非童  | 我要投稿

2022年初,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其中提到要推动我国金融科技从“立柱架梁”全面迈入“积厚成势”新阶段。今年各大银行陆续发布2022年经营情况。作为我国金融科技发展的排头兵,六大国有银行面对数字化转型的硬道理,积极深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推动产业技术融合,着力提升金融科技。

数字经济应用实践专家骆仁童认为,国有银行建设金融科技具有五个方面的重要性:提高服务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丰富产品服务、加强风险管理、 以及推动金融创新。以下是收集的最新情况。

中国工商银行

转型创新谋发展,科技赋能硕果累累

在工行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的《中国工商银行2022年经营发展十大亮点》中,提出要“全面加快数字化转型”。

中国工商银行深化数字工行(D-ICBC)建设,持续升级智能银行生态系统(ECOS),综合科技实力继续保持行业领先,连续九年获得信息技术监管评级。

大力提升网上金融服务能力,推出手机银行8.0版和e生活5.0版,打造开放的财富共同体。个人手机银行客户数5.16亿户,手机月活跃客户数超过1.74亿户,均居行业首位。数字人民币试点走在市场前列。全面提升数据管理能力,是全国金融行业首家获得DCMM(Data Management Capability Maturity)最高级别的企业。2022年,工商银行专利授权新授权量和累计授权量均居国内银行业首位。

工商银行副行长张文武在工行2022年度业绩发布会表示,2022年以来工商银行在金融科技领域不断取得新成果、新突破,呈现出科技实力更硬,信息系统更稳,科技赋能更强的特点。

近期,工商银行与领先科技机构合作,在国内同行中推出了人工智能金融行业通用模型,初步探索了超大规模通用模型应用于金融行业的实践,有利于提高准确性和准确性。数字金融服务的效率。

2023年,工行将聚焦增长动能,着力打造数字化转型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着力完善数字化服务生态,做强“手机银行、开放银行、工银e生活”三大平台。强化数字便民、惠民、服务创新惠民,加快银企跨界合作,携手社会各界共同完善场景生态。深化科技研发和应用,瞄准前沿技术和薄弱环节,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和金融服务平台体系。

强化安全稳定运行,持续加强技术安全、系统安全、应用安全管理,确保数字化转型安全、稳定、高效。

中国建设银行

夯实数字化基础,赋能业务发展

金融科技战略是建行“三大战略”之一。建行的愿景是致力于打造最懂科技的金融集团,坚信“无科技、不金融”。因此,金融科技已融入建行新型金融业务和业务管理的方方面面。数字技术作为解决金融资源公平配置问题的有效手段,重构了信用和风控体系,下沉了服务重心,为新金融“服务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强大引擎和基础支撑”。

建设银行副行长王兵在建设银行2022年度业绩发布会表示,建设银行一直高度重视金融科技的发展,在2018年推出“TOP+”金融科技战略。五年来,金融科技累计投入超过1,000亿元,去年投入达到233亿元,占经营收入的3.07%。研发费用和科技人员的人力费用这几年持续增长,金融科技人员从不到7,000人增长到现在的1.58万人,占集团人数的4.2%,科技投入和科技人才的规模在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累计获取专利授权1,256项,这个成果也是位居同业前列。

建设银行不断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力,以科技和数据驱动金融创新。打造基于自主控制的分布式新技术体系。目前,分布式核心系统承载了1.83亿客户和全行四分之一的业务量。同时,打造系统化、工程化、产品化的人工智能能力,自主研发人工智能平台,共支撑742个服务场景。一般票据图像识别准确率达90%以上。三分之一的交易量,询价时间缩短近90%。

今年1月31日,建行发布“建行云”品牌。“建行云”现已进入自主可控、全球可用、共创共享的新发展阶段。是建行金融科技战略的代表性成果之一。“建行云”的全新算力规模和服务能力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建行将安全稳定作为重中之重,建立“多层水闸”安全防护体系,助力行业数字化转型,整合建行核心业务能力、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中台能力 和安全运维能力,努力推动“建行云”成为用户首选的金融行业云服务品牌。

金融科技能力提升的重点也放在了对外输出上,既支持经营管理,又积极对外输出。建行始终把助力国家和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国有大行的责任和义务。借助金融科技的力量和能力,智能政府在过去几年取得了长足进步。建行已与29个省政府建立合作关系,为14个省13个城市搭建“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监管”平台或应用场景。

金融科技能力的提升重点还放在了对外输出方面,不但支撑经营管理,建行还积极对外输出。借助金融科技的力量和能力,智慧政务在过去几年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建行已累计与29个省级政府建立了合作关系,为14省13市搭建了“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监管”平台或应用场景。

比如说,开发了云南的“一部手机办事通”,山西的“三晋通”,重庆的“渝快办”,湖南的“湘易办”等政务便民综合性服务平台。目前,平台注册用户达2.4亿户,开办的业务办理量达40亿笔。

建行致力于打造“百姓身边的政务大厅”,共享全行1.4万个营业网点。在每个网点都配备了能够提供智慧政务服务的智慧柜员机。目前,可办理的业务超过8,000项,实现了政务服务“随时办、就近办”。网点的“跨省通办”覆盖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此外,建行依托全国44万个“裕农通”服务点和线上“裕农通”APP,将触角延伸到农村,助力乡村治理,让边远农村的农户也能便捷地享受智慧村务和现代金融服务,这都是依托科技战略能力的提升。

建行“政融支付”场景不断丰富,覆盖教育、医疗、社保、养老、智慧政法、便民服务等场景,上线便民缴费项目超1.6万个,累计缴费金额已突破了2,000亿元。

建行积极响应监管部门要求,向同业输出金融实践。核心系统已成功输出到政策性银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和地方性商业银行。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得到了客户的赞赏,具有良好的口碑。

建设银行将继续发挥金融科技能力,服务国家治理,进一步推动金融新举措。聚焦住房租赁、普惠金融、智慧政务等领域,持续发力推动金融新实践实现高质量发展,用建行数字化、信息化能力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中国银行

数字化转型扎实推进 自我变革塑造核心优势

中国银行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先导,完善数字化转型顶层设计。以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为抓手,成立了由总行党委直接领导的金融数字化转型领导小组;优化金融数字化委员会设置,加强战略规划和执行协调;成立场景生态与创新部,以服务和养老为基础,统筹管理全行场景产品和创新工作;通过创新研发基地和实验室“挂牌挂帅”备案制,激发集团创新活力。

中国银行CIO孟茜在中国银行2022年度业绩发布会表示,2022年中国银行加大了在科技方面的投入,科技员工达到13300多人,同比增长了3.45%,占全行员工的比例达到了4.35%。科技投入251.41亿元,同比增长15.74%,营收占比达到了3.49%。中国银行坚持创新驱动,以“数据+技术+场景+体验”为核心,建设数字化能力,推动金融服务转型升级。

中国银行立足重大战略工程,增强数字化发展动能。以全行之力,“绿洲工程”建设深入推进,业务中台系统能力初步显现,客户营销、产品创新、运营管理等数字化能力不断增强 增强。聚焦跨境、教育、体育、银发等惠民场景,积极构建开放金融生态,累计用户规模达到2.3亿,智能化运营水平不断提升。

全面构建“网点+政务”服务生态,900余项政务服务已落地半数以上网点智慧柜台。以金融科技创新应用为突破口,提升数字化服务能力。中行自主研发了鸿鹄、瀚海、星汉三大基础技术平台,全面提升了在分布式架构、移动端、大数据等领域的研发效能。

中国银行还持续推进企业级RPA、OCR等技术平台应用,大幅减少重复性人工操作,推进物联网、区块链等企业级平台应用,在降本增效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并开辟新的场景。以业务赋能为主线,助力集团高质量发展。

发布手机银行8.0版本,手机银行月活跃客户数持续增长,境外机构业务线上化全面提速,科技应用能力持续增强;20余款普惠金融线上产品助力信贷余额和增速显着提升;跨境金融电子商务新模式带动全行交易量大幅增长;供应链金融、融易信产品实现核心客户快速扩张;搭建财富管理开放平台,丰富产品和信息供给。

同时,数字化建设也为内部管理赋能。中国银行兴信平台员工活跃度持续提升。日均在线用户数达到21.9万。新增客户营销功能,持续优化客户体验;远程办公平台持续升级,打造内部协同生态,不断优化员工体验。

2023年,中国银行将保持战略定力,深入推进绿洲工程、数据治理、智慧运营和场景建设等重大项目,提升数字化和营销、运营管理和服务能力,为高端产业贡献更多数字化力量。集团高质量发展,以及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为中国银行贡献更多动力。

中国农业银行

十大工程基础,谱数字赋能新篇章

中国农业银行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持续提升数字农村金融服务能力,加快推进数字农村重点领域应用。“三都”管理平台在全国近1500个县区上线,乡镇治理平台在全国1228个乡镇投入使用。

农业银行行长付万军在农行2022年度业绩发布会表示,近两年,农业银行坚持以“数据”主线,实施十大工程,全力推进数字化转型。到2022年末,十大工程基本完成框架建设,重点领域数据应用能力明显提升,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

农业银行金融服务开放能力持续提升。积极打造覆盖G端、B端、C端的金融场景生态,打造“衣、食、住、政、教、娱”等高频场景行业应用系统,努力为客户提供 无处不在的金融服务。

农业银行持续优化推广“惠农e贷”拳头产品,贷款余额接近7500亿元,较年初增长37.3%。创新推出智慧畜牧场景贷,有效破解活体抵押难题,已在全国33家分行推广应用。

数据基础和应用能力显着增强,优质数据资产进一步积累。完成本行机构、客户、产品“三大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工作。支撑数据应用的系统工具不断优化。零售(DCRM)和企业(CMM)领域营销管理工具不断升级,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欺诈风险等领域数字化风控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数据建模和应用不断深化,数据对企业管理的驱动作用不断增强。数字化转型技术基础不断夯实,分布式核心体系建设稳步推进,信息安全体系建设加快推进。

2023年,农行将根据业务发展和经营管理需要,进一步巩固以往数字化转型成果,深化共享复用,拓展新的应用领域,继续推动数字化转型向纵深发展。进一步加强“三农”领域数字化赋能,积极推广“惠农网贷”纯线上运营模式。

对接外部优质涉农数据,打造“总行通用+分行特色”模式体系,为农户提供全程更快捷、更高效的网贷服务。继续布局涉农应用场景。依托“三资”管治、乡镇治理等平台,不断拓展涉农金融服务场景,提升“三农”领域数字化服务水平。

加快建立线上线下一体化经营模式,充分发挥线上流量资源和线下网点资源优势,稳步推进手机银行、移动营销PAD、超柜、远程银行等业务。系统、系统、流程和数据。渠道打通协同,以数据为纽带,打通线上线下两大业务阵地,探索形成协同经营新格局。

持续提升数据分析和应用能力,完善数据基础设施,推进新一代数据湖基础平台建设,进一步提升数据的可用性和易用性。深化数据在精准营销、精准风控、精细化管理等重点领域的应用,做好系统模型和产品工具的沉淀、固化、共享和再利用。依托数字化为基层赋能减负,加大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OCR(光学字符识别)等金融科技的运用,减轻一线员工的工作压力;着力解决基层员工在系统使用中的痛点和痛点。

交通银行

推动数字化演进,深化场景化服务

交通银行官方发布2022年度经营业绩信息,显示交通银行持续深化数字国家电网建设。持续加大人才和资源投入,推动落实以“平台化、开放化、智能化、企业化、重塑化”为核心的金融科技发展愿景,将数字化思维和运营贯穿于经营管理全过程。

近三年,交通银行科技投入年均增速接近30%;金融科技万人计划全面推进,金融科技人员数量较三年前增长近70%。

2022年,数字化转型率先在零售转型、供应链金融、金融生态布局等领域取得突破,积极推进“机构在线、员工在线、产品在线、服务在线”,全面提升线上和 数字业务运营和内部运营。

零售信贷、B2B支付两个企业架构试点成功启动,中台和企业架构建设支撑业务创新的作用逐步凸显。

以数字化思维深耕场景建设,在医疗、学校、园区、央企金库等细分领域展现成果。截至2022年末,手机银行月活跃客户数(MAU)4,548.33万户,较上年末增长19.35%;麦丹巴月活跃客户数(MAU)为2543.73万;累计开通银行接口2586个,报告期内累计调用次数超过16亿次。技术对商业范式的系统再造和全面重塑,正在加速价值创造动态变化的演进。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推进科技自主可控,提升科技赋能实效

邮储银行高度重视信息科技工作,深入实施科技银行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近年来,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全面推进金融科技关键技术自主可控,全面提升客户服务体验,让金融科技成为驱动力。

邮政储蓄银行首席信息官牛新庄在邮储银行2022年度业绩发布会回答记者问表示,邮储银行坚持“无科技不金融”,科技是银行业决战未来的关键。

邮储银行2022年信息技术投资106.52亿元,同比增长6.20%,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3.18%。去年和前年,科技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3.15%,邮储银行近三年在信息科技方面的投入共计297.09亿元;持续加大科技团队招聘力度,总行IT团队增至4,294人,全行6,300余人,同比增长19.12%。

这得益于邮储银行对科技工作的前所未有的重视。2022年邮储银行信息科技自主可控水平和创新能力显着提升,邮储银行新一代个人业务核心系统成功上线。其中,自主可控能力取得了重大突破,开发出“积木式”的组件,有助于快速地推出产品,来满足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的服务。性能大幅度提升,并重构业务流程,办理业务更加流畅,客户体验有很大提升。

同时,邮储银行新核心系统上线,实现业务不间断运行,在中国银行业创下先河。邮储银行采用线上迁移,开创了国内大型银行核心系统上线的新模式。通过核心体系建设,锻炼了队伍,提升了能力,增强了自信心,成为邮储银行赢得未来的关键竞争力。

邮储银行推出手机银行8.0。新版手机银行上线后,流程和性能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新版手机银行突出个性化服务,面向不同客户群体推出青春版、三农版、财富版、大字版等多个专属版本,方便不同类型客户使用。优化基础功能,优化注册、登录等交易流程,延长交易明细查询时间,支持8年交易明细查询,让客户体验再次升级。强化理财版块,改版理财、基金等重点页面,优化财富体检等功能,满足客户个人财富保值增值需求。

在人工智能方面,邮储银行打造了企业级人工智能平台“邮储大脑”,通过机器学习、语音、生物识别、 和智能图像技术。应用。邮储银行正在积极与外部合作,比如与百度应用ChatGPT类技术,邮储银行也准备在反洗钱等方面推出一些应用。

在区块链方面,已经应用于政府金融、供应链金融、跨境金融等领域。雄安新区非税电子票据区块链实现了从终端用户到金融单位的非税业务流程全链条。累计上链电子票据491万张,面值377亿元。雄安新区市场占有率超过90%。以区块链技术渗透供应链融资场景,服务中小企业800余家,累计放贷288.3亿元。跨境金融区块链通过直连外汇局金融服务平台,实现与监管机构的信用信息共享,有效控制跨境融资风险。系统累计登记应收账款127亿上链,融资近22亿元。

未来,邮储银行将继续加大信息科技投入,更加注重科技引领价值的展现,更加注重自主可控能力建设,不断提升科技赋能成效。邮储银行相信,量变会带来质变,必将实现更快加速,为邮储银行高质量发展贡献科技力量。

金融业数字化转型经历了起步与发展、加速跑出、进入深水区的经历。作为实力与能力并存的大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步伐从未停止。

欢迎点个赞分个享!更多商业观察在商道童言(Innovationcases)!

骆仁童老师主讲课程:智慧应用 | 数字技术 | 人工智能 | 数字化转型 | 创新与创业



2023国内六大银行金融科技发展新进展,数字化成银行基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