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蒙古国与内蒙古史前岩画研究探秘

2023-09-05 10:13 作者:银河维护  | 我要投稿

长达120公里的楚鲁特岩画,记载着蒙古国新石器时代以来的历史

在蒙古人民共和国北部,有一条向北流入贝加尔湖、日夜奔腾不息的著名河流—色楞格河。她宛如蒙古人腰间系着的一条蓝色飘带,点缀着蒙古辽阔北方的大小山川和草原。在色楞格河中上游的南岸,位于今杭爱省境内的楚鲁特河流域地区,不久前发现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岩画群。人们称之为楚鲁特岩画。


长达120公里的画廊中的楚鲁特岩画,描绘的是许多栩栩如生的各种动物形象和狩猎的生动场面。它是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杰出艺术家的伟大创作。


根据考古学资料,在中亚、中央亚细亚和西伯利亚等地,几乎都分布着丰富的岩画群。据已发表的国外文献的记载,在苏联的哈萨克斯坦、图瓦地区和贝加尔湖沿岸,以及安卡拉河和勒拿河流域一带,在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的11个省份,特别杭爱省和南戈壁省,都发现过古代游牧民族的岩画。然而,在所有的岩画群中,楚鲁特岩画不失为最伟大的艺术杰作之一。

1977年秋天,苏联科学院地质化学研究所通讯院士、地质学家科瓦里正式发现了这个岩画群,并进行了初步研究。从此,楚鲁特岩画始为人们所知。其实,岩画真正最早的发现者,应该说首先是居住在它的附近的蒙古牧民。

翌年,蒙古和苏联两国科学院考古学家们组织了蒙一苏文化历史综合调查队到这个地方,对楚鲁特河两岸的岩画群进行了深入的勘察和研究。通过这次实地调查,他们获得了大量珍贵的资料。

楚鲁特岩画共计有13个分布点,其中,以南敖尔盖特、巴音布拉克、阿拉连郭勒右岬、西布郭尔和楚鲁特右岸的岩画群为最重要。这些地点的岩画不仅数量多,而且场面壮观,令人赞叹。

关于楚鲁特岩画的题材,以家畜和野兽形象为主,人物形象不多见。而家畜中有驯鹿、山羊、盘角绵羊、黄牛、马和狗;野兽中则有野牛、麋、虎、野猪、狼和狐狸等。这些家畜和野兽,无论是单只的,还是成群的,无一不形态生动。如此众多动物的岩画充分反映了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对狩猎和牧畜丰产的崇拜。


除此之外,在楚鲁特岩画中最令人感到兴趣的是各种人物形象。其中有:放牧者、挽弓行猎者、掷石球的围猎者、骑马者和舞蹈者。这些人物一般都是伴同各种动物一起,构成一幅幅场面较大的岩画。例如,在楚鲁特河右岸峭壁上的一幅“行猎图”中,除3名猎人外,竟集中了形态各异的各种大小动物30多只。另外在多鲁里吉和达根高勒山崖平坦石面上各有一幅“放牧图”。图中由牧狗陪伴着放牧人,放牧的牲畜多为驯鹿、山羊和盘角绵羊。还有岩画中舞蹈者的形象也很特殊。舞蹈者多为单人或双人形象。不过从舞姿来看,与其说是在表演跳舞,还不如说是巫师在行施法术。

楚鲁特岩画,大多数都是分布在陡直、平滑的峭壁或玄武岩风化后形成的大块圆石上。关于岩画制作的技法,看来主要是敲凿和磨刻两种。至于使用的工具,无疑是铜器或铁器等金属工具。而颜料涂抹的岩画极为罕见,只发现两、三处。例如,在乌里阿斯特河和杜兰一乌珠尔地区吉尔格楞苏木附近发现的两幅岩画就是用红赭土涂画的。这两幅岩画很奇特,它绘制的是令人费解的若干简单图形。究竟这些图形表示的是“记数”或“记事”的某种符号,还是具有某种宗教神圣性质的抽象图形?人们就不得而知了。


至于楚鲁特岩画的创作风格,从画中可以明显看出,是“抽象”和“写实”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画风的交织。“抽象”型的岩画中,大小动物的形象表现出极度的夸张和大胆的省略,常常是寥寥数刀刻就。“写实”型的岩画的画风则较重比例和形态的真实,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楚鲁特岩画创作的年代和族属,无疑是个复杂问题。因为,无论从题材内容方面,还是从岩画的创作风格看,它们绝不可能是一个时代和一个民族的作品。相反,这些岩画只能是历史不同时期中诸北方游牧民族的艺术家们共同完成的杰作。

位于鄂尔浑苏木西部的一幅岩画向人们提供了考证楚鲁特岩画年代下限的依据。这幅岩画上方有一行刻写的古藏文喇嘛教的“六字真言”。由此看来,楚鲁特岩画年代的下限,可能是在十六至十七世纪。至于岩画年代的上限,现在只能做一般的推测。根据世界各地发现的石器时代洞穴壁画和岩画的资料来看,彩画多数可上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所以,楚鲁特岩画中的两幅红赭石土涂画的岩画,极有可能是属于新石器时代的代表作品。

当然,在楚鲁特岩画中最有代表性、最典型、数量最多的,还是那些具有匈奴一突厥民族“野兽风格”的大小动物群象。这些岩画是公元前十六三世纪漫长的岁月里蒙古民族的先民遗留下的文化艺术的瑰宝。

https://www.163.com/dy/article/G63JOIJH0552325B.html


Ps  因为老朽找的不是岩画内容。而是岩画石材,大部分来自本地山体,而有些可能来自陨石。查陨石查到 外蒙古 也就是现在的蒙古国也有。标记的是120公里范围。


再看看 内蒙古的岩画 位置。

阴山岩画:草原文明的神奇画卷丨文化遗产

乌兰察布市民委 2022-06-27 18:42 发表于内蒙古阴山山脉南北,草原辽阔、水草丰美,自古以来是我国北方民族繁衍生息、耕作驻牧之地。历史上众多民族在这里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创造了璀璨的文化艺术,有着“千里画廊”美誉的阴山岩画便是其中之一。这些刻在崖壁上的艺术品,真实记录了古代游牧民族的历史变迁和社会风貌,有着较高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阴山岩画拼版图片:上图为骑术表演赛岩画;下图为骑术表演赛岩画线描图。新华社发远古走来的大地绘画


岩画也称“石刻艺术”“石书”“涂抹画”等,是涂抹或凿刻在岩石、崖壁、石窟上的图画。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的岩画分布十分广泛,既有森林岩画,又有草原岩画和山地岩画。作为内蒙古山地岩画的代表,阴山岩画是我国北方岩画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塞外之旅:观赏阴山山脉上的5万多幅阴山岩画。 视频来源:纪录片《航拍中国》


阴山岩画是指分布于横亘千里的内蒙古阴山山脉岩石、峭壁上的古代图画,题材涉及动物、人物、器物、神灵、天体等,内容涵盖了草原先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目前,现存阴山岩画主要分布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下辖的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磴口县等地,东西长约300公里,南北宽约70公里,现存5万余幅。阴山岩画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年代之久,令人惊叹。


阴山处在草原与中原的南北分界线上,自古以来就是民族迁徙、交流频繁的地区,匈奴、柔然、鲜卑、回鹘、党项、蒙古等众多民族曾经生活繁衍于此,岩画中关于狩猎、耕作、放牧、祭祀等内容,就是这些民族生存和发展的见证。早在南北朝时期,郦道元的《水经注》中便有关于黄河中游地区阴山岩画的相关记载。


跨越千年的阴山岩画,从远古的石器时代走来,历经青铜时代与铁器时代,不同历史时期的岩画作品特色鲜明,带有深深的时代烙印。


  • 石器时代的阴山岩画主要由石器敲琢而成,线条简约,古朴自然,内容以动物图像等为主;

  • 青铜时代的阴山岩画开始使用金属工具雕刻,石器、青铜器并用,岩画线条更加流畅,于朴拙中带有几分灵动,题材内容变得丰富多彩;

  • 铁器时代的阴山岩画使用更为坚硬的铁器进行雕刻,使得岩画雕琢技法、题材内容更加多样,在继承传统中不断发展。


几千年来,阴山地区的先民满怀虔诚与敬畏之心,创作出数量庞大的阴山岩画,这些岩画与大自然浑然一体,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历史见证,堪称远古走来的大地绘画。草原文明的艺术瑰宝


阴山岩画是古代先民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见证着这片土地上各民族文化传承、融合、发展的历史轨迹,具有极高的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艺术学研究价值。


阴山岩画的文化内涵丰富,不仅展现了阴山地区古代居民的游牧生活,也反映了他们的世界观和审美观。阴山岩画有原始的信仰崇拜图景,有精彩的放牧迁场、部落征战、动物狩猎等生活画面,还有各类动物、日常器物等构成的“百科全书”,描绘出赓续千年的草原生产生活的壮阔图景。从原始的石器时代,到灿烂的青铜时代,再到繁荣的铁器时代,游牧民族在这片土地上留下宝贵的生命印记与不朽的精神谱系,他们敬畏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使极具中国北方民族特色的草原文明得以建构。


阴山岩画的艺术特色鲜明,画风粗犷、朴拙,体现了创作者在身处的生活环境中的构思和表现,具有原始的艺术再创造的特征。其中乌拉特中旗几公海勒斯太沟一带的岩画有2000多幅,是阴山岩画最为密集的一个区域。磴口县的默赫勒图沟、乌斯台沟的人面天神群像丰富多彩、神秘莫测,将远古先民对太阳等的崇拜体现得淋漓尽致。乌拉特后旗巴日沟的群虎图、额勒斯台沟的虎跃图,以及鹿、羊、马、牛等动物造型,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对于这些动物形象,岩画创作在写实的同时,又颇具大胆的夸张与变形,将阴山地区历史上水草丰美、动物成群的繁盛景象跃然石上,在似与不似之间传承千年,堪称写意艺术与写实艺术有机结合的典范。


拼版图片:上图为“蹴鞠”岩画(资料照片);下图为“蹴鞠”岩画的线描图(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我国著名岩画研究专家盖山林曾这样评价阴山岩画:“当我们伫立于宏大的岩画石壁前,遥望一个个充满生命力的图像时,就如同站在万里长城、敦煌莫高窟、秦兵马俑面前一样,它那博大宏伟的气势,丰富的文化内涵,独特的艺术魅力,使我们的心弦震颤不已。它那含蓄律动的线条、古朴稚拙的形象、简括凝练的造型,令人震撼惊叹。”面向未来的文化遗产


自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只言片语记载过阴山岩画之后,阴山岩画一直处于默默无闻的状态。1927年,中国与瑞典联合组成的西北科学考察团在内蒙古巴彦淖尔考察时,发现了位于乌拉特后旗的大坝沟岩画,使阴山岩画再次为世人所关注。而对阴山岩画进行大规模考察与研究始于1976年,岩画研究专家盖山林用时5年,对阴山西段的主要岩画点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出版专著《阴山岩画》,从此相关研究日益丰富。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历史文化遗产的日益重视,阴山岩画的保护工作也逐渐走向正轨。2006年,阴山岩画作为新石器至青铜时代石刻,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2012年11月,阴山岩刻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今年3月,《巴彦淖尔市阴山岩画保护条例》开始施行,阴山岩画的相关保护工作有法可依。


内蒙古河套文化博物院研究员赵占魁(左)和同事在研究阴山岩画上的运动图案。新华社发


专家建议,未来对阴山岩画的保护与研究应该从两方面着手。


首先,要保护好现有的岩画,并通过先进的科技手段搜集、整理、研究、传播好阴山岩画。要建立阴山岩画数字化资源数据库,充分利用博物馆、美术馆、群艺馆等公共文化场所以及短视频平台,使用VR、AR、人工智能等技术,全方位、多领域地展示阴山岩画及其拓片、图片,让民众特别是青少年在沉浸式的体验与可视化的感受中懂得其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坚定文化自信。


目前,当地文博部门已经开展对岩画的整理与保护工作,大片岩画区设置了文保界碑、围栏和监控设施,一些无法原地保护的岩画被移至博物馆,越来越多的岩画向公众展出。在巴彦淖尔市中国河套文化博物馆,有一个巨大的岩画主题展厅,除了陈列一些从野外移入馆内和民间征集的岩画外,还通过图片、拓片、复制品、影像等手段,向公众系统地介绍和展示阴山岩画。


其次,发展阴山岩画文化创意产业,激活优秀文化资源。阴山岩画是一座等待被开采的“富矿”,保护与开发阴山岩画文化资源,需要为其注入时代精神与文化活力,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便是一种有效方式。


目前,阴山岩画核心区所在地巴彦淖尔市积极推进阴山岩画旅游资源开发,已建成阴山岩画风景区,成为国内外游客的打卡胜地。同时,当地以阴山岩画为核心,开展阴山岩画文化旅游、研学、探险等活动,助力当地的文旅融合发展。在保护的基础上,将阴山岩画的文化符号进行现代性转化,设计开发阴山岩画系列文创产品、动漫电影、网络游戏等,形成“阴山岩画+”新型业态,创作阴山岩画文艺精品,讲好阴山岩画故事,进而实现阴山岩画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MTk4NTQ0MQ==&mid=2650579656&idx=6&sn=ae509ee63ff4acbd5b2c6ad20e76695b&chksm=8784a806b0f32110607e82227febd7512f363f8416407ebd6205470bd7e0fdaf35770289cf71&scene=27

两个岩画石头 石材有本土石材  。很多更像是陨石。问题是散落的范围100公里左右。看内容的一般不会注意这么大范围的石头是人为还是UFO外星人所为。当然外星人学说的都会去找外星人的证据。外星人留下的证据除了岩画也有石刻岩画,更多的证据是石材性质和散落的范围。

蒙古国与内蒙古史前岩画研究探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