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类联考都有哪些坑?准备明年考研的同学,这篇不得不看
现在是十一月份,很多同学已经开始了2022年的考研准备工作。对于“早鸟”的同学来说,能有这么早的“觉悟”自然是好的,但还是要提醒大家在择校和准备的过程中少走弯路,毕竟,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对于笔试科目的准备,网上的各种经验帖都可以搜到,我们这里来说说很多人不重视,但又非常重要的——择校,复试,调剂,尤其是针对三个人数最多的管理类联考专业——MBA\MEM\MPAcc的择校和复试调剂。
笔试的准备,是战术上的,目标非常明确而且只有一个——尽可能高分。
而我说的这些,更多是备考战略方面的。
有一句话怎么说来着?
择校方面需要注意的:
关注提前面试,尤其是名校
对于MBA和MEM考生来说,尤其是在一线城市的,有一个词应该都听滥了——提前面试。意思就是说,高校会把复试环节提前到网报之前进行。
我每年都会遇到很多考生,认为提前面试就是一个简单的调整顺序而已。其实,这样的调整,完全把大家的择校逻辑做了个转变。
过去,大家都在“赌”,赌你能不能过你目标院校的录取线,就像高考填志愿一样。激进的同学,赌一个好学校,成功了名校录取,失败了明年再来。而保守型的,赌一个普通学校,增大录取概率。
在提前面试环境下,“赌”不再是主流,大家更多的是“试错”,错了再换一个,一直试到“对”为止。
如果你申请的是名校,比如北理MBA。这所院校无论全日制MBA还是非全日制MBA都是全额提前面试的。
过去你可以靠高分“赌”。而现在,那些试错清北刷下来的最终定在了北理,原本认为自己北理无望却“试错”成功的也定在了北理,他们几乎已经把名额占完了,而你还指望笔试后“赌”一把?
我经常听到这样一个说法:“XX大学太难了,我的背景提前面试没戏,我还是先考个高分,进了复试再说吧”!
很想送这些同学两个字——鸵鸟!
2. 不要只看去年的复试分数线,要把拟录取名单和复试分数线结合起来看,有条件的话,复试名单+拟录取名单+复试分数线结合,完美!
我见过这种说法:XX学校的复试分数线那么低,看起来应该很好考吧?
我也见过这种说法:XX学校的拟录取名单,最低分都到多少了,看来提前面试说的国家线就通过是假的。
这两种说法都是片面的思考。复试线低,可能在复试中有更高的背景要求,很多背景差的同学去了都是当炮灰。典型比如南京大学MBA的前几年(去年涨价十万,一下子复试人数断崖式下降),无提前面试复试线175,但真正复试+笔试分数总分排序下来,过线考生能录取的寥寥无几。
而有些院校,拟录取名单里面没有低分,并不是提前面试给出的“国家线录取”承诺作废了,而是他们看上的考生,往往工作背景和学习能力都很强,即使有国家线的承诺,最后考分也都不低,在顶级名校中这种情况经常出现。
所以,最科学的办法,就是对照复试名单和最终录取名单,看看淘汰的都是哪些人,这样就一目了然了。
3. 不要单凭招生名额来判断难易度
常见的一类问题是:“老师,XX大学只招这么点人,应该很难吧?”
最近我在和国内某顶级院校的全日制MEM招生老师沟通,他们每年招生名额只有10人!是不是很少?
但实际上呢,报考的人更少,去年连10个都没招满!其实这是一个互为因果的关系,学校并不是不愿因招人,而是市场形势导致他们只能招到这么点人。形势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悲观,这是一个博弈的过程,你觉得名额少了不敢报,其他人也都是这么想的,难度自然也就下降了。
4. 有些一票否决的因素,不要指望靠高分去弥补,该换目标就尽快换。
以名校全日制居多,比如潜规则里面要求统招全日制本科学历,如果是国际项目那么对于口语有较高要求。这些如果不符合的话,基本上属于一票否决的情况,无论笔试分数再高也无济于事,还是趁早改报其他院校。
复试方面需要注意的
政治占比很小
每年分数一出来,被问的最多的就是“政治如何复习”。这些同学的逻辑其实也好理解——学硕里面政治是必考科目——说明政治是最重要的科目之一——管理类联考没有考政治,但复试有政治——说明复试里面政治是最重要的科目。
但其实,你换位思考一下,你是学校招生老师,初试考的管理类199+英语二这样的科目搭配,毫无专业性可言,复试你会让政治成为最重要的筛选依据么?
对于复试里面的政治科目,言尽于此,多说无益!
2. 对于非全以及MBA全日制考生,多去求职面试练手,比你在家背书强百倍
前面说的是,政治并不是复试最重要的科目,甚至优先度是倒数。那么学校如何考察考生的真实实力?看看院校复试的分数构成占比就知道了。基本上,个人综合面试,小组面试,案例讨论,这种开放形式的面试,构成了面试考察的主要分数。
南开大学MBA复试成绩构成,政治仅占剩余的10%,也没有专门的专业课考察环节。
尤其是对于非全日制199考生,学校对专业性的要求更低,主要看的还是“综合素质”,与其在家里啃书本,真不如去投几个简历,面试一下试试看,对你复试表现的提升绝对大有帮助。
3.综合素质面试环节没有所谓的题库!
每年的年初,复试前,网络上总会充斥着大量所谓“XXX大学复试题库”这样的资料,或送或卖。
对于学硕专业以及MPAcc、MLIS、MAUD这些专业度较高的全日制199专业,如果这些题库是真的(可能性不大,多半是编的,因为根本无法求证),那么用处确实很大。
而对于MBA\MEM这些,以综合素质面试为主体的专业,即使面试的题库是真的,也没有任何意义!作为半结构化面试,研究生复试面试中的提问,完全是结合考生个人背景随机提问的,即使有如北大复试抽题环节,这种题库也是即时更新,且在面试中总分占比较小。
千万别被所谓的题库收了智商税!
调剂
调剂的必要条件,是这个学校接受调剂。看似废话,但就是每年很多同学都不考虑。我经常在复试阶段收到这样的咨询——我MBA考了240,我看清华MBA分数线170,我能调剂过去么?....么?么?
同一科目下可以跨专业调剂。不存在什么“只有全日制调剂非全”或者“只有非全调剂全日制”,一切以“供需关系”所导向。前几年,各个学校全日制MBA都招不到学生,所以很多非全MBA往全日制MBA调剂的。这几年,随着“宇宙的尽头是考公”这个趋势,所有专业的全日制都生源大增,自然调剂机会就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