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汤和晚年散尽100个侍妾,背后真实目的是什么?仅为了活下去

2023-08-31 00:20 作者:真MAX一线天道长  | 我要投稿

朱元璋在登上皇位以后清杀身边跟随他打下江山的有功之臣,而他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行为,主要是因为两点:一是为了考虑自己的后代可能驾驭不了这些朝臣,二是为了保证自己的皇权免受威胁。

基于此点,朱元璋身边的有功之臣陆陆续续被杀掉,唯有一人不仅安享晚年,并且用自己的智慧为子孙后代换来了200年的荣华富贵,这个人就是汤和。


当然,汤和为了能够让朱元璋安心,也做了很多事情,比如:他放走了100个侍妾,跪着去见朱元璋等。


一、汤和其人

朱元璋的有功之臣大多都是在他进入军队以后所结识的有勇有谋之士,但是汤和不一样,汤和与朱元璋是从小一起长大的伙伴。


朱元璋在加入起义军以后,才逐渐在群体之中展现自己的能力,但是汤和一直坚信,朱元璋以后能够成就一番事业。

值得一提的是,朱元璋能够进入军队,也是靠着汤和作为引荐者才得以实现。


在汤和的心目当中,他十分认可朱元璋,并且认为朱元璋是有独到才华的人。


一路的杀伐果决加上朱元璋的有勇有谋,汤和越发坚定自己的认识,而朱元璋也确实做到了一统天下,登基为王。


在他登上皇位以后,跟随他打下江山的大臣们原本以为自己终于有扬名立万成为开国元勋的机会,然而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生命也很快走向了尽头。


汤和算到了朱元璋是能成就大业之人,可惜没有算到的是朱元璋是一个心眼十分小的人。


在朱元璋成为皇帝以后,他找到各种理由来清理这些眼中钉肉中刺。随着死去的大臣越来越多,汤和也逐渐认识到,朱元璋对他们的态度已经改变,所以自己的举动也开始变得小心谨慎起来。

但凡朱元璋会指派他做任何事,汤和都一律完成,但是他深知,即便自己如此忠诚,也不会让这个从小一起玩到大的伙伴放下心中的芥蒂。


为了能够让朱元璋彻底放下心中的疑虑,汤和决定放下手中的权力。


当朱元璋开始考虑如何处置汤和之时,天下已经太平,而汤和也已经进入了垂暮之年。


汤和明白,此时就是他最好的救命时机,于是,他先是驱散了府中100多名侍妾,然后拖着一副佝偻的身躯去见朱元璋。


当汤和出现在自己的视野中时,朱元璋才意识到,这个和自己从小到大一起长大的玩伴,早已经不是当年的少年郎,他身形佝偻,只能慢慢地挪到朱元璋面前,在二人距离达到以后,汤和甚至直接在朱元璋面前跪了下来。

光是走出来这段路程就花费了汤和不少的力气,这些都让朱元璋的心中十分触动。


紧接着,汤和所说的话,更让朱元璋感到一阵窃喜,他向朱元璋表明自己希望能够告老还乡的愿望,两人看似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叙旧,实则是一场政治拉扯的计策。


二、安度晚年

汤和所作所为不过是为了让朱元璋放下心中对自己的芥蒂,并表明内心毫不关心权力争夺的问题,并希望能够让朱元璋明白自己只求安度晚年的愿望,而朱元璋本就在惆怅如何手中大臣们身上的权利,汤和的所言正是他想要的。

为了能够表彰汤和的忠诚,也为了给朝中大臣作出榜样,朱元璋下令在汤和的老家—安徽凤阳修建他的私人住宅,而汤和也在作出这一举动之后,获得了安度晚年的机会以及子孙无恙的生活。


相比较那些被朱元璋忌惮的大臣,汤和后半生的日子确实十分舒坦。


据说汤和告老还乡以后,也会时不时进京面见圣上,两个人的交谈不似与他人一般各存心思,反而更多了一份坦诚和舒适。


朱元璋为了能够弥补汤和自动放弃权力的损失,在其子孙后代方面也给予了便利。


在汤和去世以后,他的后代子孙荣华富贵持续了200多年,这一切都归功于朱元璋的特别关照,可以说,汤和所受到的待遇在朱元璋时代完全能够成为一个个例。

明世祖朱元璋对于后期的历代皇帝而言都是榜样一般的存在,朱元璋为了能够保证自己的朱氏王朝稳定下去,专门制定了相应的法则和祖训,而他善待汤家人,这一惯例也延续了下去。在后期的历任皇帝当中,无一不对汤和后人恭敬有加,哪怕是没有实际功绩,但是对其赏赐也一定是具有实际价值的。


三、天子与俗人

有的人在评价朱元璋这位皇帝的时候用上了小心眼三个字,他们认为朱元璋本人嗜血无情,面对陪自己出生入死打下江山的兄弟们,却下得了如此狠心。


帝王本无情,当朱元璋走上皇位之时,他就已经不是汤和所认识的那个一起长大的少年郎。

当上皇帝的人,谁又不想将自己的统治延续到子孙后代百世,秦始皇一生都在求取长生之药来延续自己的统治,后人虽然寻求不到同样的方法,但也会试图谋取自家统治延续下去的方法。


即便是天子,也是俗人,无一例外地欲望在不同时代表现出了不同的“无情”。


无情确实给人们的道德底线带来一定的冲击,但是对于朱氏王朝而言,也确实做到了一定的威胁心理。


在其位谋其职,坐上皇帝的位置,自然也要谋求政权的统治,他的方法过激,但目的与其他帝王没有一丝相差。被朱元璋抓住机会清杀的大臣当中,除去那些毫无防备的大臣,其中也不乏看清朱元璋所想之人。

面对杀头大罪和官职权力,他们也无一例外地选择了后者而非前者。


只能说放得下的人,才能和汤和一般安度晚年,放不下手中权力之人,则只能成为皇帝的肉中刺眼中钉。


抛去伦理道德而言,双方之间的拉扯无非是权力的争夺和人性之间的猜忌,上升到个人性格问题反而将一个理性的论题变成了一个感性的讨论。




喜欢这篇文章的转发和点个赞长按5秒给个三连,顺便关注天天,关注天天不易走偏,人均寿百,年入千万

汤和晚年散尽100个侍妾,背后真实目的是什么?仅为了活下去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