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家庭理财的“本手、妙手、俗手”

2022-06-21 16:21 作者:金融系船长  | 我要投稿

写在最前:【我的回本之路】是一个系列的持续分享,主要跟大家分享我是怎么理财的。涉及持仓盈亏情况,调仓信息,持仓基金的研究,相关基金经理的研究等。 我是在2021年12月29日一次性买入200万,目标持有5年,不会无限弹药补仓,不会赎回到银行卡里,是一个纯内部调仓的配置。

目前市值及盈亏

昨天回血1万元,离回本越来越近了。 

 “本手、妙手、俗手”

今天分享我司顾问江恩平的一篇文章

今年的高考作为提到了“本手、妙手、俗手”,这三手是围棋的三个术语。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一般来说,对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现妙手;否则,难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 

家庭理财亦是这样。对每个家庭来说这长达几十年的理财都如一盘棋,从职业成长期的财富成长、到成熟期积累一定资产、再到退休后彻底进入财富管理阶段,不仅需要把眼前的下一步棋下好,更需要着眼于长期,在下一步的落子之前就把未来几十步的战略制定好。 

本手,于家庭理财而言,可以理解为用“合理的方法”长期追求一个市场的“合理回报”。什么是“合理回报”呢? 

我在和大部分家庭沟通的时候,大家其实对A股这个市场大多还停留在“十年3000点原地踏步”、“全靠投机”等刻板印象里,觉得这个市场不值得投资、无法获得回报。 

其实随着以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为例,过去20年涨了10倍。

对于大部分家庭来说,理财的本手,正是顺应市场的客观规律,去获得匹配中国经济发展的投资收益率,毕竟A股的上市公司作为国内最优质的一批公司,正是经济发展的源动力。 

“本手不够,你们给我来一点妙手” 

妙手,于家庭理财而言,我们可以理解为试图去获取超过市场平均的回报

于是有的家庭尝试去寻找市场上的“神奇产品”,寄希望于通过神奇产品来创造超额收益。这手本身没有什么问题,市面上从不缺乏神奇产品,不过当我们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产品筛选上,往往会忽视更整体的战略,就好比把思考的重心全部放到了接下来的一两步棋,却忽略了从整体角度看待整个棋局。 

举个“妙手”的例子。小王花了一周的时间经过仔细的基本面研究、并分析了当前的市场估值偏好以及热点板块,最终选择了L公司的股票,投出了手上的100万:

“反正明年才付首付,还有半年时间可以操作,理理财总是好的”

“妙啊!买了就涨,比市场涨的多得多”

“下个月就要付首付了,终于要反弹了……”

没准L公司之后还会随着市场的整体上涨大幅反弹、没准会随着利润增长股价持续上涨、超过之前的高点,但这都和小王无关了……这是典型的着眼于产品选择,忽视了上层的财务目标是短期的刚性支出(付房贷),而短期的目标是切不可去集中投资股类资产,去承担短期高波动的。 

一味地追求妙手,可能最终远不如稳稳的“本手”。

俗手,看似合理,但纵观全局却会带来很大损失。这正是很多家庭在长期投资中容易犯的错误:忽视通货膨胀的侵蚀,大量投资于看似稳定(名义本金不损失)但长期稳定贬值的资产

最典型的就是缺乏持续收入能力的家庭大量资金购买银行理财和保险。举个例子,比如一个即将退役的运动员,带着职业生涯黄金期积累的1000万找到银行,希望得到一个能让自己退役之后生活无忧的、稳定的理财方案。理财经理考虑到这个客户属于之后的职业生涯收入将很不稳定,大概率将会显著不如退役之前,不适合去承担风险:

 “多买点保险吧,抗通胀、稳定增值、本金不损失,生活无忧。” 

当前市场的储蓄型保险,包括年金险、增额终身寿等各种产品形式,收益角度看长期会在3.5%左右,而基于过去十年物价翻番的事实,实际的物价通胀率会在6-7%。对这个30岁退役的运动员家庭来说,接下来的四五十年很大程度都得力于现在已经积累的这一千万资产,然而这一千万的大部分都会稳定以每年3-4%的速度相对于物价进行贬值。长期看,“俗手”无疑。 

总结来说,对绝大多数家庭来说,长期的理财需要做的是:多做些“本手”,谨慎地做“妙手”,尽量规避“俗手”。


家庭理财的“本手、妙手、俗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