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心集团半年报出炉:营收稳中有升 战略落地未来可期
在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和多重超预期因素叠加冲击下,齐心集团(002301.SZ)今年上半年发力追赶,业绩可观。8月18日晚,齐心集团披露了2023年半年报,实现单季度营收25.4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0.31%;2023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4.5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51%;实现营业利润1.01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81亿元。
根据公告披露,齐心集团报告期内采集业务稳步增长有以下几大原因:持续聚焦央企、央管金融机构、政府、军队四大类优质大客户;持续履约与新增中标多家超级大客户集采项目,储备的订单规模保持稳步增长;借助数字化建设和流程优化,后台操作运营效率提升,前端业务场景深度挖掘规模化拓展,尤其对超大型客户深度拓展,提升订单内占比。
聚势赋能 数智驱动品牌价值持续提升
据了解,齐心集团是国内B2B办公物资领域的领跑者,作为公司企业服务的运营载体与管理载体,齐心数字化运营平台为企业客户打造大数据化、移动化、自动化、协同高效化的服务体。在业务前台通过多种数字化平台实现全渠道链服务客户,通过“数采”( 数字化开放平台)、“云采”( 定制化SaaS采购平台)、“易采”( 定制化便捷采购平台)三种对接模式,根据客户不同业务规模、行业场景提供一站式定制化解决方案。
齐心企业服务平台涵盖办公行政物资、MRO工业品、员工福利品、营销物料等在内的多场景、多系列产品体系,SKU单品数近200万个,深度契合客户业务发展过程中的新场景与新需求,为客户打造数智化全链路采购解决方案。
2023年,该公司正式和百度达成合作,引入AI技术尤其是大模型技术,构建可匹配多场景的AI业务模型,逐步增加多渠道智能客服、数字员工、智能仓储管理、智能营销等多种数智化解决方案。公司依托平台积累和沉淀大量的用户、商品和交易数据,提供精细化的数据、商品、库存和交付的运营服务,进行深度的数据治理,为客户提供更优产品组合和履约交付方式,提高采购效率。
依托政企采购领域的服务能力和领先优势,公司整体品牌价值进一步提升。继2022年入选后,2023年6月,齐心集团再次入选由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BrandLab)发布的《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单,成为政企采购服务领域入榜品牌。2023年6月,公司作为首家政企集采行业服务商,入选商务部2023年评选的全国“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公司数智化解决方案也被2023年7月发布的《2023数字化采购发展报告》列为重点案例。
市场认可 持续中标履约核心客户
依托B2B电商集采方面多年来构建的核心能力,齐心集团积极发展储备核心客户项目资质资源体系,逐步构建更高的自主拿单体系,构建全国性的弹性可控的交付网络,优化标准品商品池和专品产品体系,以优质的精细化服务和企业数字化平台建设为保障,全方位提升履约效率,携手合作伙伴及客户共同打造高效、便捷、智能的集采行业新生态。
经过多年发展,该公司通过高效的数字化运营平台体系,积累垂直行业服务经验,聚集了8万多家优质客户资源,赢得了200多家头部大型客户的信赖,在多年履约服务中已逐渐建立起了业务粘性,得到了市场积极认可。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履约与新增中标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国邮政、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石化、中国融通集团、中船集团、中国航空工业、中国航发、中国华能、中国华电、国家能源、中铝集团、中国有色集团、中国大唐、中国一汽、中林集团、中建集团、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太平洋保险、中国人保、进出口银行、中信银行、华润等集采项目,公司储备的订单规模保持稳步增长。借助数字化建设和流程优化,后台操作运营效率提升,前端业务场景深度挖掘规模化拓展,尤其对超大型客户深度拓展,提升订单内占比,报告期内公司集采业务稳健发展。
业务的稳定向好发展也使得齐心集团现金流表现良好。2023年半年度,该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1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2.06%。聚焦优质大客户策略下,公司借助业务运营数字化能力提升,业务流程运营效率改善,客户回款加快,多项管理改善下经营性现金流表现较好。
据了解,由于整体经济环境和客户行业环境等变化,部分类别客户的交付成本和应收账期等逐步发生变化,公司基于谨慎性原则,早前两年已逐步对该类业务予以主动和适度回避,聚焦优质大客户策略下,核心业务稳健发展,销售回款控制能力未因行业变化而减弱。
经过多年的办公集采快速规模化发展,齐心集团积累了丰富的大客户、大项目服务经验,越来越多的客户把齐心集团作为重点的综合电商服务平台服务合作商,多方共建共享的生态化供应链日益壮大。同时随着办公集采部分品类逐步规模化,部分供应客户也给予公司更多的销售政策支持,有更多的现金流得以支持开拓新中标客户业务。
扩面提质 公共集采规模效应释放可期
在政策推动和引导下,数字化采购呈现出“政府牵头,自上而下”的特点。从政府机构、央国企、军队、金融机构等阳光化采购起步,并开始向大型企业、地方国企渗透。2023年7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共采购分会发布《中国公共采购发展报告(2022)》,在社会经济不平凡形势下,2022年我国公共采购逆势而上,年度采购总额突破48万亿元,其中国有企业采购总额增长较快,达到38万亿,比上年增长8.5%。公共采购政策性功能彰显,公共采购领域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有力地增强了我国经济发展动能。
根据2023年7月亿邦智库联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共采购分会发布的《2023数字化采购发展报告》,2022年外部环境压力使企业经营对供应体系的成本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采购为入口进行供应链管理数字化升级已经形成产业惯性。根据亿邦智库估算, 2022年我国电子商务采购总额约为14.32万亿,同比增长13.7%,数字化采购渗透率从7.24%上升至8.26%,相比2021年提升了约1个百分点,带来了万亿级数字化采购市场增长空间。2022年,央企集中采购率、公开采购率、上网采购率和电子招标率相比六年前均有显著提高,多数指标提升比例超过20%。2022年央国企采购中非生产物资类数字化采购渗透率增长较快,其中营销品、礼品、福利产品和MRO工业品是主要的增长贡献品类。MRO工业品方面,2022年采购额9.08万亿元,同比上涨7.46%。央国企成为MRO工业品数字化采购的主要推动方,为整个数字化采购市场带来更多机遇。
当前形势下,数字化采购已经成为政企提升效率、降低风险的重要手段。央国企作为数字化采购的火车头,为各类大中型企业采购数字化提供了创新样板,展现出集采良好的协同性和快速响应能力。随着市场规模逐步扩大,集采渗透率进一步提升,齐心集团等办公集采核心企业依托资源聚集优势,将其资源整合能力和管理能力向外开放和输出,充分释放规模效应下,有望迎来阳光集采新发展。